分享

物道|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演员的演技全靠他这把刀

 汉青的马甲 2016-10-22



“皮影第一刀”汪天稳

文 | 物道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都已没有多少人看,更何况古老的皮影戏。没有了皮影的华阴老腔,随谭维维改编的一抹颜色变成摇滚而生;而没有了声腔的皮影,还有没有戏?汪天稳,以他雕刻过万千喜怒哀乐的刀在一把把尝试着皮影的未来,没有人知道尝试会不会让皮影向死而生,你可以批评,但请不要拒绝,因为所有的生路都是走出来的。


── 物道君


昏黄的灯泡,打在长方形的白色幕布,随着“叮叮当当”的音乐声响起,关中特有的碗碗腔,轻盈如鸣唱的翠鸟。白布上方出现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人物。只见他们骑着马儿,飞天遁地,鼓点声中刀光剑影一片。当神仙抬起棍杖打一个妖怪,倏忽一声,妖怪消失了,只剩白烟袅袅升起,真乃妙哉。


三年前,我在西安看了人生第一场皮影戏,也认识了制作皮影的汪天稳。剧目早已不记得,唯独不忘那声悠扬的碗碗腔和那群70多岁老人的笑脸。我以为碗碗腔都是这么欢快洒脱,谁料老人们咧嘴一笑,“小娃子你们今天这么多人来,我们高兴才选了这出闹腾的戏啊!”在这座专门修建的皮影博物馆里,老艺人们会为想看的人表演皮影。但距离上次演出,已经很久了。




皮影第一刀,一刀定江山


皮影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大家总要搬着板凳,看“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所以做皮影镂刻的汪天稳,就像是为皮影戏量身定做演员。


他要对每个人物都了如指掌:关公绿袍红脸,张飞黑脸,小旦要樱桃小嘴,丑角则嘴角微翘。但在人们有了电视电影后,皮影戏渐渐从生活里淡出了,也许有人还会听秦腔,但专门为演出做的皮影却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汪天稳的活就少了,他会做一些皮影娃娃,为一些公共空间创作作品。他说,他在找离开了戏的皮影还能是什么。这幅他最喜欢的《烂柯故事》,就是为中国围棋院做的。高山断崖处,两位神仙正坐着对弈。在牛皮上染成丰富的色彩,树叶随着光线有了明暗,仙鹤的翅膀染成了渐近的蓝色,空灵绝美。画面的空白处是镂空的,仙人的银发与胡须细如真人,每一根的轮廓皆是汪天稳一刀刀镂空的。

 图片《烂柯故事》局部

 图片《烂柯故事》局部


他告诉我们,皮影镂刻最重要有三点。一要工具好,每个师傅都有自己做的刀具,像那根根头发丝,得用三角形的刀才能拉得出来。二是要用黑牛皮,他们做《清明上河图》时用的是上等秦川牛皮。还有一定要功底好。


华县皮影最突出的特点是“推皮运刀”法,即皮动刀不动,这样才能做到精细灵动。汪天稳当年入门第一件事就是练转皮,从空手推皮、右手压左手、再到手上压砖腕下悬砖三个阶段,足足练了半年才可以练刀刻。也才有了日后名震天下的“皮影第一刀”。


创皮影动漫,走直播之路


虽然名声在外,但汪天稳也很少闲下来。他不仅创作了许多新作品,广收徒弟,也在努力寻找让皮影更生活化。为此他发动全家一起做皮影,包括做各种旅游、文创产品,像皮影小人的钥匙扣、皮影玩偶。


最近他们做了个动漫小人《狐妖·小红娘》,并做了一次网上直播。这个明显带有二次元画风的小人,不仅有平时皮影的侧面形象,亦有用整块牛皮雕刻而成的正面形象。这一次,让许多人对着电脑屏幕,远隔天边也有了看皮影戏的现场感。

▲ 皮影作品:《狐妖·小红娘》


汪天稳他们欣喜这样的尝试,在这之前,他们还做过一部皮影动画片《小藏羚羊的荣耀》,并在电视上播放过。他们试图将现代的动漫流行元素与古老的皮影结合在一起,但也有人问过,没有碗碗腔、老腔、白色幕布和黄色灯光的皮影戏,还叫做皮影戏吗?这样的改变,会不会是危险的?




如果只是为了情怀去看一场皮影戏,必然不能长久,或许还会矫情。而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和许多非遗艺人一样,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阻止文明“温驯地走入那良夜”。没有谁知道这样的尝试是否会让皮影向死而生,你可以批评,但请不要拒绝。因为所有的生路都是走出来的。

▲ 皮影雕刻大师:汪天稳



 – 互动话题 –  

皮影除了在戏台上表演,你觉得还能做什么?

快来评论区告诉物道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