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非的《致青年教师》有感
牛献礼
荣评中国教育报2010年“最佳图书奖”的《致青年教师》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笔名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书中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王老师以一位知心朋友的姿态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有长者的劝慰,有智者的提醒……均是亲历、深思的经验之谈。就像是一个语重心长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这本书很厚,但读起来丝毫不觉得累。因为他的语言通俗易懂、洗练干净、一往情深,既不是满口专业术语的教学专著,也不是充满说教的政治书籍。他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教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教育的核心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接受一次心灵洗礼、一次爱与善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赞美,这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
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无非就是按着人人皆知的规律与常识来办事,然而,一些人混淆视听,故作惊人,常用些奇谈怪论来哗众取宠或哗众取名、哗众取利。面对这些他断然提出:“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还教育教学以本来面目,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意义,我们必然发现,教育的真谛就是所谓的“饥来吃饭倦来眠”一般朴实无华,真切自然。
如针对拔苗助长的“教育”,他提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也许直到退休)。欲速则不达,真正的‘慢教育’可能比你我想的还要慢,不可能以我们个人意志而转移变化。”启示着“慢就是快”的教育常识。
如针对教师对学生过分“呵护有加”,学生对教师亦步亦趋,他提出:“教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说:‘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而我愿意从学生的立场来表述这句话——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所有的教都是服务于学,要渐渐转化为学,只有这样才能回归到学的真正含义中来。
下面是《致青年教师》的摘录: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写作者。
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教师的习性直接会影响学生。
说真话未必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要说得有水平,可能需要努力。
言行的道德底线,是不妨害他人。
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
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能戏弄学生。
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对教师而言,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中创新。
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要自吹自擂……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不能以为自己看过的书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没看过……多了解同行的思考,多看他们思维的长处。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必然要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
教师的工作,很大意义上是留给未来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摆脱教师的过程。
学生不需要老师教了,是教学的成功,也是教师的职业追求。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从终身学习的意义而言,教师是最好的职业。
学生对我们上课出的错,他不一定认为是“免不了的”,而有可能认为是“不认真”造成的。——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
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作为教师,我应当努力做一个让孩子们信任的人,而不能仅仅用职业权威要求他们信任我。
学校的一切都在影响学生的思维。……学校传达给学生的所有信息,都可能成为一种明示或暗示。
人的成长季节,可能要几十轮。那就没有必要一定要他在一天之内,或者三个月之内能完全接受到适当的教育,并且“有效”。……你想让学生做什么,不一定要那么急切,时机未到,不如等待。……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改造教育语言,目的远不止是表示师生平等,也不完全是为了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教师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他也学到了待人接物的方式。
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若非特别情况,尽可能不要当着第三个人的面训斥学生,不要让其他人对你的学生产生误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也要注意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掀老底”。
学生在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外就可能有什么样的表现。同样,他的周围有什么样的朋友,他也有可能做什么样的事。……一个人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
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
学生能记住老师的教诲,就是对教师工作最有价值的肯定。
从教育的角度看,对基本伦理的尊重,对社会法则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常识的尊重,最人的尊重,才是对教师教育的敬重。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钱理群
教师和家长如果能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仪态风度,这对他们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般而言,我们会说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有可能误人子弟,而往往忽视了教师在不经意之间向学生传达的错误的价值观、不良行为和错误的思维习惯。
看见别人跌跤不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