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你的阅读,碎片化了吗?

 昵称KgsTtEIG 2016-10-2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成为很多人阅读的常态。相关报告指出,信息的碎片化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
有专家指出,这一阅读方式虽然有利于利用零散时间,但若成为常态,可能让人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思考能力。深度阅读为主,碎片化阅读为辅,才是阅读的最佳模式。

我们需要信息,更需要深度思考
上中学的时候,还没有用上智能机,了解信息主要靠看书和读报。上了大学后,有了智能手机,就不再读报纸了,看书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手机微博……
智能手机让我接触到的信息成倍增加。一些零散的时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吃早餐时、等公交时、坐地铁时,我都习惯性地拿出手机,读微信订阅号上推荐的文章。和别人聊天时,不管什么话题, 我都能搭上两句,什么“犬儒主义”“马太效应”,高大上的词汇张口就来;网络热词、热点也了如指掌,仿佛自己知识面特别广,又走在潮流前沿。
但这种阅读实际上并没有提高我的能力,增进我的智慧。遇到困扰时,发现除了看“鸡汤文字”寻求安慰外,找不到解决办法;写文章时,尽管用了很多专业名词,但并不了解其真正内涵……自己变得好像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
碎片化阅读,知道的不少,但少了深度,缺了思考,不成体系。说实话,我觉得过去那一杯茶一本书的情味很美,但在社会潮流的裹挟中,我好像管不住自己,回不去了。
 @班志斌
碎片化阅读是补充
经常听到有人说碎片化阅读的缺点,可我觉得它深得我心。
高中生活给我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阅读时间少,每天都被上课和作业占满,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但对于我这种喜爱文字的人来说,没有阅读是万万不行的。正是碎片化阅读拯救了我。利用碎片时间,比如等车、坐车、睡前,获取新闻资讯,阅读喜欢的短文,满足了我的需要。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充足时间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碎片化阅读不失为一种补充方式。毕竟,读,总好过不读。
@木青
少一些碎片化阅读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通过电子设备查找所需学习资料时,常常会浏览不相关的其他信息,本来是想查询专业知识,却被弹出来的其他文章所吸引,既分散了学习的精力,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过后我总是很后悔,责备自己怎么又看了这么多不相关的东西,甚至给自己写下许多小贴士,提醒下次注意,但是到了下次,又难以自拔地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
作为一名深受碎片化阅读“荼毒”的“90 后”,我认为,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应该少一些碎片化阅读,多一些完整的深度阅读。即使出于种种需要,必须了解各种信息,也应专门开辟一个时间段进行深度阅读。另外,阅读时可做一些札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领悟,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收获。
@郭永红
什么都记不住
除了寒暑假,我一般半个月使用一次智能手机。使用手机时,我最常用的是微信、QQ 等社交软件。我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大多与文学有关,半个月时间它们都增添了很多新内容。伴随着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动,半天时间几乎一眨眼就过去了。然而我竟然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只是看的时候觉得写得不错,一放下手机脑子里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我想这就是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吧!网络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时效性,可是一路上有太多的浮光掠影,很难在脑海中定格。
@郑超
碎片化阅读像吃快餐
对于碎片化阅读,我感受更多的是它的恼人之处。
曾经可以抱着书一整天沉浸其中,无论是厚厚的《红楼梦》还是生涩的《古文观止》,我都深以为乐。但习惯了微博140字的阅读之后,就习惯了接收别人提炼好的东西,与在屏幕上目光活跃相对应的,是在书上稍作停留就分散开的注意力。
青少年时期正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时候,这是碎片化阅读的一两百字给不了的。碎片化阅读就像吃快餐,一口薯片一口面包也能填饱肚子,但时间长了,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马晨韵
正确引导是关键
女儿升初中后,学校离家更远了,坐地铁需要一个小时。刚开始,我告诉她,坐地铁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书。女儿说这个主意好。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发牢骚,说地铁里人太多,拿书不方便,况且别人都在玩手机,自己拿本书太奇葩,索性也玩手机了。
我问女儿拿手机玩什么,她很坦诚,说就是和同学聊天、玩小游戏等。我劝她,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手机的功能,关注新闻开阔视野,读经典书籍提高自己。后来,女儿下载了一些名著,还把学习资料存了进去,有时间就看一看。
传统阅读是利用纸质媒介进行的阅读,通过智能手机阅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选择地阅读才是明智之举,而不在于通过什么媒介。如何用好,还要看家长的引导。碎片化,就让它碎的是时间,而不是内容吧!
@邵兴龙
警惕碎片化阅读对青少年的危害
近几年,我经常能在学生作文里发现碎片化阅读的痕迹:带着鸡汤、科普的“风味”,时不时爆出一些吸引眼球的奇闻轶事,处处显现出要你点赞的意思。可见,碎片化阅读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愈演愈烈。
有些家长反对孩子在手机上玩游戏,但对其在手机上阅读丝毫不限制,我个人不支持孩子进行过多的碎片化阅读。
别的不说,单单碎片化阅读的介质——电子设备,就很容易对青少年视力造成伤害。其内容更是大多呈碎片化,无法帮助心智尚在发育的青少年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反而容易令他们的思维变得混乱。而且,在这个谁都可以申请公众号的年代,借助微信广泛传播的碎片内容良莠不齐,对于分辨能力弱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有人说信息的碎片化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其实我觉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浮躁。作为学生,为什么不去阅读那些经岁月淘洗后留下的经典著作,反而要去阅读打着“深度好文”幌子的碎片文章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这个群体也被浮躁之气所裹挟,那就真是太悲哀了。
@陈蓉蓉
几多欢喜几多忧
我一度沉迷于手机阅读,这种碎片化阅读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其中还包含各种冷门的、 艳俗的、无厘头的……我整天抱着手机乐此不疲,浪费时间而不自觉,有时一直熬到大半夜,以致第二天一整天昏昏沉沉。我会给自己规定一些每天必看的篇目,这让我疲惫不堪。
现在我尝试着回归正常生活,日常生活转变为散散步、看看电视、看看书、与家人朋友多沟通,而不是整天捧着手机或躺或坐。电子阅读虽然没有完全退出我的生活,但不会再让我每天魂不守舍。
@张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