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劲的节节贯穿

 矛盾道一 2016-10-23

太极拳有拳三个阶段,能做到第一步第一个阶段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劲的阶段,习拳者的大小关节都要打开。周身的关节都打开了,身体动作才能做到无一处不合,发力才能均整。尤其是尾闾和胯,裆最为关键。比如开裆不是两膝越往外开像大云手那种叫开裆,而是会阴穴开饱满撑开才是开。腿前后开才是开。


此处为一身之根节,如果打不开,人体上,中,下三节就不能统一。发力就会脱节,所发之力非整体而是局部。问题还不光如此。关节不开,周身不能统一。不仅仅是造成习拳者在发力时,劲力不能由脚跟起,通过腿,腰,肩,臂最终达于指端的原因。它的另一大弊病是造成了习拳者在技击当中与对方所发之力产生硬碰硬的顶撞。发劲才能没有方向,形才不会破体,力才不会出尖。最后直到全体各部无微不有上下,左右,前后在身体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的园。使对方毫无缝隙可乘。


武术散手的确是力与力的碰撞。那么双方谁力大谁就占便宜。这叫做一力降十会。但由此而产生出的诸多变化,也可以用来以巧破千斤。这样一来,敌我双方在打斗中必将你来我往,利用力量上的悬殊和技术动作的快慢来取胜对手。因此,体能的好坏无疑也就成为了能否胜出的重要条件之一。这种打斗形式称之为抵抗之变相。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打斗当中,即使运动双方能够做到在顾的同时去打。而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肢体的分工合作而已。若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说还是二而不是一。


而太极拳在技击当中有其非常独特的内涵。做为太极拳第一步就是要做到节节贯通,节节贯穿。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做到来力不受,在此同时,还要做到去力无阻。这也就是小架拳为什么能够宁进不退道理所在。倘若敌我双方力一接触便产生顶力而受制于对手的话,那么就只能是靠运动身体的其它部位来攻击或化解了。所以说那是二而不是一。


什么是来力不受和去力无阻呢?具备了这层功夫的习练者,在技击当中一定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抢占对手的重心。在进攻当中双手一定要护住自己的头胸部,防止对手突然袭击。如果对方突然用拳或用腿向我的头胸部发起攻击的话。我双手一定要打化合一。在化的同时直取对方的中线,这叫做逼迫式打法。给对手造成一种我要全力以赴的感觉,逼迫对手出力还击。只要对手使出半数的力量,那么他的重心就会暴露无疑,身体也就会自动叫整,而我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在对手与我的肢体任何部位发生碰撞的同时,对手发出的力量会经我的肢体收于脊背,经腰部下到脚下。由尾闾到脚下的自动运动而使其来力化为乌有。在此同时,我的力量却从脚底,腰裆经脊背而达于双臂,发于指尖,直捣对手的重心。以此来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产生拔根的现象。当然,这里还包括神气的运动,也就是神气要比对方足。无论是形体的贯通还是神气的薄厚,于身心都不用力的状态下长此以往的刻苦锻炼才能有所收获。否则,未亦有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