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装成心脏病的心理疾病

 平淡人生a9 2016-10-23

35岁的林先生近3个月来时常突然感觉胸口闷胀、心悸、头晕以及手脚发麻,因为觉得可能是心脏或胸腔的毛病,曾至心脏科、胸腔科求诊,但是心电图及胸部X光检查大致正常,医生告诉他有轻微的二尖办脱垂,要避免剧烈运动,并且开了轻微的镇定剂。林先生试着调整生活作息,减少过度劳累,但是同样的情况却仍时而出现,和运动与否没有明显关联,甚至有2次因为呼吸喘不过气来,以为自己撑不住了赶紧去挂急诊,抽血检查也是一切正常,林先生十分苦恼,「到底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医生说我检查都正常,是真的吗?或者需要再去医院做个精密的全身检查呢?」

林先生后来又去看医院,要求做全身健康检查,医师建议他求助精神科诊疗,林先生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精神科,经过详细诊察,医师诊断为恐慌症,于是开始给予药物治疗。经过一个月,林先生胸部不适发作状况已较为和缓。虽然想停药,但医生却告知停药十分容易复发,「到底要吃多久的药?我又不是心理害怕,怎么会得恐慌症?」林先生又陷入了一连串疑惑之中。「恐慌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性疾病,其核心症状就是「恐慌」的发作。而所谓恐慌发作指的乃是在没有预期的状况下,突然感到莫名的紧张害怕或是不舒服,并伴随一些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如心跳快、呼吸急促、喘不过气、胸口压迫感、肠胃不舒服、手脚发麻、头晕、冒汗等等,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像是呛到或窒息感、身体刺痛或是对周遭感觉异常、失去控制感等。因为以胸部不舒服为主的表现最多,患者往往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

典型的恐慌发作会在十分钟到达高峰,然后在半小时左右逐渐和缓,但是也有病患是大半天都觉得呼吸隐隐不舒服。由于发作的频率及严重度个别差异很大,有些人一发作就冲到急诊室,有些人则是会忍耐一段时间,或是像林先生到处找不同科的医师求诊,最后才辗转来到精神科。恐慌发作非常不舒服,而且又没有明确诱因,无法预期或避免。因此患者可能会持续地担心,甚至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开车上高速公路,不敢搭飞机,不敢坐电梯等等,怕万一在这些地方发作时没人帮忙,这就是所谓的惧旷症。也有一些病患在感觉不舒服时,自己拼命深呼吸想放轻松,结果换气过度导致体内酸检不平衡,反而更加不舒服。恐慌症合并惧旷症会造成患者生活相当大的困扰,因此也很容易导致忧郁症发生。

目前医学上认为恐慌症的发生还是和生理因素较有关系,可能是自主神经系统对于一些外在或内在刺激过度敏感,启动了不必要的压力反应,而患者在感觉到身体不适时的紧张情绪,又再去影响神经系统而造成恶性循环。治疗恐慌症首先需分清症状,排除可能的内科疾病;药物治疗以抗忧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或自主神经调节药物,效果很好,但重点是不可自行停药,需服从医师指示,维持治疗一段时间,若症状改善立刻停药,很容易复发,反而造成病情更难控制或是长期依赖镇定剂。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加强认知,让患者知道「发作」实是自己生理上的一些过度反应,不会真的有生命危险,配合适度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身体快一点回复平稳状态。

恐慌症是一种焦虑疾患,症状多变且发作无法预期,令患者十分困扰。有时病程拖久,患者使用酒精或抽烟舒缓不适,反而造成更多身体问题。尽早寻求精神科医师专业诊断,配合医嘱,加上正确的认知及放松训练,搭配适度的运动,了解和学习掌控自己的身心状况,持之以恒,才能摆脱恐慌,自在的过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