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学习笔记.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红谷斋主人 2016-10-24

饥渴之害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说:饥饿的人就饥不择食,干渴的人,也不择泉池。这是没有得到饮食的正道,被饥渴害的。不仅仅是口腹有饥饿干渴的危害,人心也会被饥饿干渴危害。如果人不因为饥饿干渴,而使心理受到伤害,那么就不用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了。

饥不择食,是常见的现象,能填饱肚子就行,管他香的臭得,管他哪里来的,管他代价是什么,是不是嗟来之食;干渴了,拿过水来就喝,不管是什么水,也不管能喝不能喝,解渴就行。“腹为饥渴所害,故于饮食不暇择,而失其正味;人心为贫贱所害,故于富贵不暇择,而失其正理。[南宋·朱熹《孟子集注》]

人是精神的人与物质的人的组合体。物质的人是肉体,精神的人是灵魂,身心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纯粹的人。精神与身体相分离,灵魂总被饥寒交迫所劫持,所绑架,很难活得好,很难活得开心舒畅。一心做隐士,抵不住肚子饿;一心做高人,抵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一心做真人,抵不住红尘滚滚的裹挟。这就是孟子所说的“饥渴害之也”。

人需要吃,需要穿,需要有房子住,需要有车子坐,欲望也需要得到满足。一切都来自于自食其力,劳动所得。靠施舍,靠不住。靠施舍,要寄人篱下,要投其所好,要卑躬屈膝,要唯唯诺诺,要听人摆布,要三从四德,要看人脸色,仰人鼻息。甘愿如此,不危害别人,当然无可指责,毕竟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唐·杨炯《出塞》]的话就说不得了!也不要谈:“马思边草拳毛动,调眄青云睡眼开”,[唐·刘禹锡《始闻秋风》]郁郁不得志等等,这样的惆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