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上)⑥

 liuhuirong 2023-01-27 发布于湖北

二十四、

原文:略。

提(理解方法):

一、

①、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②、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由①为②铺垫,言明人生在世需要博采众长,集千家之智慧充实自身对人道无限的追求与探寻,从而最终通达于人世之中。

二、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不管是水还是日月,只要它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与意义,只是作为普通人而言,无从知晓罢了(水的浸染与日月光辉的倾撒照耀人间,恩泽于人间)。

三、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虽然因为前者使得鲁国与天下变小了,但鲁国、天下依旧还是孔子赖以生存的地方。

这,即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心态、认知、理解能力以及生活水平总会随着一天天的成长而成熟,而后站在更高的标准上远眺原先承载过我们成长记忆的来时之路。在那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没有他们的陪伴与共同经历,就没有我们如今的成功。不仅不能忘记他们的存在,更要随时翻新他们,反哺于他们,如此,才能生活地更舒心,更有前行的动力。

误区(歧义):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此句与吃了山珍海味就对粗茶淡饭不感兴趣无关。

二十五、

原文:略、

译文:

雄鸡刚打鸣的时候就起来,孜孜不倦地求善为善,这是舜一类的人;雄鸡刚打鸣就起来,孜孜不倦地唯利是图,这说的是盗跖之类的人。想要明白舜与盗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区别就在于求礼与求善的不同。

提(点):

求善亦或是逐利看似对人而言两者皆可得,也许在开端与过程中所充斥的一切并不会对一个人有什么真正的影响,但,你是向往君子之道呢?还是向往小人之道呢?求善于逐利会在最后表现出他们的真面目,在那时想要更换阵营,就为时已晚了。

点(2):

即使是为善,也得较早的开始为善,若是经过了一段非善的生活再重新为善,是非常困难的。为善不仅是过程,更是人们的第一选择——若不为善,该为什么呢?

二十六、

原文:略。

提(译文):

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

墨子:主张一切为天下人。

子莫:主张中道而行。

孟子:厌恶在中道中执着于一点的人(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的了)。

点:

比于只为自己与只为他人更高的是中道而行(中庸),比于中道而行更高的是真正懂得中庸的内涵与实质的人。

中庸:并不是善恶美丑、是非对错、成败得失,也不是某个种族、部落、人群、集体。中庸,是整个世界(最完善的世界观)——于世界中每个体系里最大的范畴所遵循的内外在平衡,即是中庸之道。

二十七、

原文:略。

译文:

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甘美,他不知道饮料、食物的正常味道,是因为受了饥渴的损害。难道只有嘴巴肚皮受到饥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这类伤害。假如一个人能够不把饥渴类的损害变成对心的损害,那自然不会把赶不上别人当做忧虑了。

提:

饥饿的人和干渴的人因为对食物和饮料的生理需求而被蒙蔽了对物质的正确选择,虽说人心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容易把某个人、某件事、某样物甚至是某个团体的光鲜亮丽(光鲜亮丽是区别于德高望重的存在)的现状直接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从而学习与模仿,尽可能的去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但是如若,你能够秉持自己的泰然自若的心性,不为外物的得失、成败所动,最终一定能够成就最成功的自己(你所真正喜欢的你自己)。

点:

生活中到底以什么样的人、事、物为榜样,还是需要通过一番思考的,不要像饥饿的人与干渴的人那样饥不择食。若不想让自己饥饿,让自己干渴,平时要给自己补充一些真正的能量。

点2:

人为什么会在精神上感到饥饿或是干渴呢?原因很简单,即是:经历着每天快节奏的劳累生活、工作、学习后,在闲暇之时,一味的追求娱乐、休闲、散漫、放荡的生活状态,看似满足了精神需求,实则这些东西确是最消耗我们精神力的东西。因为,人类真正的精神力并不靠娱乐、休闲的东西所组成,而是依靠人类自身的心性与人格,只有自身的心性与人格变得充实,精神力才能被有效地补充。反之,则即是对精神力无谓的消耗甚至是损害。

可惜,如今能够真正补充人类精神力的东西都被丢弃在社会的角落而无人问津,而,那些最消耗人类精神力的东西,却是一直活跃在台前幕后,大肆宣扬。

言归正传于孟子之言“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即是人们若能够有十足的定力不被这些东西所影响,则自身就能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了。

换言之,若您的心灵还未被这些消耗精神力的东西所侵蚀的话,请在下一秒拿起您喜欢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文学、艺术、文化(衣食住行等)等,感受他们的存在,并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与发展他们,若此,您定然能过得充实,活得舒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