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镜之美 照鉴古今

 东方竹马 2016-10-24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诸多古物收藏中,铜镜因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精奇,辞旨之温雅”越来越引起现代藏家的重视。收藏一面铜镜,欣赏精良的纹饰镜铭,可陶治性情,从先秦至民国,每一面铜镜都包涵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铜镜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到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国,无数的铜镜以其精良的制作、华美的外观和丰富的铭文,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自身形象和家居环境的品味与要求。



中国古代最早用于照面的器具叫“水鉴”,就是用瓦或者青铜制成水盆,以水照面。铜镜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但由于青铜本身的珍贵,所以很长时间内并非民用,仅被用于祭祀等特殊场合。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盛行和铜价下降,比水鉴方便的多的铜镜开始迅速普及。



汉代经济发达,铜镜的工艺和产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极为精致的艺术品,甚至还有透光镜等特殊铜镜产生。铜镜的兴衰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汉朝灭亡后国家动乱,没人有心思去梳妆打扮了,铜镜的生产一落千丈。然而到了唐代,人们生活安定,对铜镜的需求又重新高涨,铜镜的工艺也随之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螺钿镶嵌和金银平脱等精美产品。



现代人很少使用过铜镜,往往以为铜镜的照影效果不好。其实古代的铜镜打磨的非常光滑,照影效果和现代玻璃镜几乎差不多,但是由于材质所限,照出来的形象都是发黄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到了明代以后,玻璃镜开始盛行并逐渐取代的铜镜。



铜镜一般由八个基本概念组成。一是镜形,就是铜镜的平面形状。二是镜面,就是用于照脸的一面。三是镜背,就是有花纹的一面。四是镜纹,就是镜背上的纹饰。五是镜铭,就是镜背上的铭文。六是镜钮,在镜背中央,可以手持或者穿绳。七是钮座,就是镜纽的底座。八是镜缘,就是镜子外围的边缘。



我们欣赏铜镜,主要是看铜镜背面的花纹。从史前到春秋时期的铜镜,基本没有花纹,就算有也只是几何纹。然而到了战国时期,铜镜的纹饰一下子出现了十多个变种,各种山字纹、禽兽纹、连弧纹、金银错纹等不一而足。



汉代铜镜的纹饰更加变化多端,各种纹饰复杂多变,但大多都和神兽纹或云雷纹相关。到了唐代以后,纹饰趋向写实,一改神怪满镜的局面,各种人物故事和吉祥的图案,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情感。



传说,最早的铜镜为轩辕黄帝所制,“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事实上中国最古老的铜镜也确实出自史前,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就已经有了,只是形体较小,纹饰简单。最早关于铜镜的文字记载出现于战国末期,那个时候社会变革剧烈,生产力迅速发展,铜镜大量出现,而且工艺迅速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带佛兽镜。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这时的铭文由于文字难以辨认.虽发现一些铭文镜,但能辨认清楚的很少。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



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



金代铜镜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这时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神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镜、至元四年龙纹镜。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龙纹镜及大明宣德年制铭文镜(铭文在钮上),还有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时创制的大顺三年镜(铭文在钮上)。到明代以后,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而代之了。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在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