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国考申论大纲这样看,轻松很多

 十六婶儿 2016-10-24

2017国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

无论你报上了哪个岗位,是否合你心意

“报名”这个阶段都已经过去

眼下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复习!

今天带你了解的是

2017国考申论大纲解读

粉笔独家哦~


2017年的申论大纲依旧延续2016年的主体内容,而且申论大纲近几年并无大的变化,申论唯一一次大的变动是在2013年,申论考试时间由2.5小时增加至3小时,其他的题型和题量都没有改变。

拿到申论大纲,最关心的话题是申论为什么划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即A、B卷。A卷是指中央部委的职位考查的卷子,地市级是指行政执法类的岗位,如职位在天津、山东等。不必纠结自己报考的是地市级还是副省级,职位表上已经做好了考试类型的标注和分类。

有些同学想报考天津或者山东的岗位,但是今年没有招录,被迫报考了副省级的考试,认为自己很吃亏、觉得副省级的考试难度更高。实际上,副省级的考试与地市级的考试难度系数差异很小,题型也很相似,在2016年的国考中,地市级的考试难度甚至比副省级的考试难度更加高一些。不论是否报考到自己理想的岗位,也无论报的是副省级或者地市级,申论的难度系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副省级不一定比地市级的难。2015年地市级真题与副省级真题的两则材料都是完全相同的,考查的内容也是几近相似的。提醒同学们,不论报考任何岗位,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的真题都要练习,二者考查的能力是类似的。


申论大纲中考查的能力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化。

阅读理解能力:

①申论得高分的重点是材料,申论是在6000-7000字材料的基础上总结要点。

②对应的题型是单一类概括题。

③关键提示词有:概括要点、问题和对策、归纳、总结;出现这些词语则说明从材料中摘抄原词能够得高分。

④申论对应的阅读理解能力有60%-70%的客观题的得分点的来源是材料中的原词、词组、表述规范的词语,而不是句子。

⑤注意陷阱:题目要求概括问题与概括、归纳问题(分类)是不同的,不仅要点有得分点,要体现答案的条理,在要点前加上总结概括的词语,如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制度”;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监管”。具体的分类方式不能套用模板,如按照个人、企业、国家分类,或者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分类标准一定要源于材料,通常材料的逻辑形式是总分的结构,可以按照自然段本身的逻辑和顺序进行分类。此题型是得分的关键,不要押宝在难题上,很难把握要点。

综合分析题:

①标志:对观点或者词句进行阐释、分析。

②通常国考中的词句解释题会出10/15分的题目,观点分析题的分值在15/20分,比重相对较小,是爬坡的、具有难度系数的题目,需要在提炼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

③得高分的关键: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能只答一个对策、原因或者问题,要多角度、多层次作答,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将问题、原因、影响、对策都答出来一些,将答题内容分散在各个要素中。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

①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欺骗性:提出问题是在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即阅读理解能力;解决问题实质是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导。

②2016年国考的出题新趋势:考查常识和生活经验,2016年国考地市级真题除了要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外,还会要求结合个人的生活、工作经验以及常识,但是分值不高,是一种新题型,对此不要发懵,后面会具体讲解新题型的作答方法。

文字表达能力:

①指公文和议论文写作,这两种题型必考,要做好心理准备。

②有的同学判别不出公文题目,a.如果题干要求写“一篇”、“一份”、“一封”的时候,可以判断为是公文题;b.如果题干设置了身份,你是基层文化干部、政府工作人员,是不能以此判别为公文题型的,很多单一概括题和综合分析题也有身份设置。

③公文通常要求语言表达流畅,这不是要求写长句子、写的啰嗦,不论在作文还是公文,语言流畅与表述简洁并不冲突,而是将答案要点中加入关联词,公文题通常是500字的要求,但是很多同学仍旧格子不够用,所以要简洁化表述,可以加上关联词使得答案连贯。

④得高分的关键是思想观点准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提炼出题干中的暗示,如写一篇宣传稿,要写清楚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如分享经验、号召节约用水、倡导志愿者活动等。做公文题和作文题的时候不要纠结,关注题干的写作方向的要求即可。


如何在剩余的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备考申论:

提防新题型,这是国考的出题新趋势,每年国考都会出现1-2道新题型,如:2012年的编者按、2014年的调查问卷、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备询要点和导言。

新题型包含两个方面,提问方式和答案来源。


导言是没有见过的题型,但是新题型是防不胜防的,国考中总会出现没有讲到过的类型,在考场上,并不是导言、编者按或者备讯要点本身的形式决定分数的高低,题干和要求一定会有暗示,题干会给出方向性的指导。如本题指出,材料讲了作品展,以及作家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和艺术追求,只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即可。

因此所有的新题型本质上都是概括题,导言、编者按只是迷惑人的糖衣炮弹和马甲,新题型考查的是总结概括能力,题目会在题干中给出总结的方向。

题干中有一些小的细节,如“一则”说明本题是类公文,导言应该加上标题,可能会有1分的采分点;“层次分明”说明要将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和艺术追求分开答,可能会有2-3分的细节分。


起标题的形式不重要,实际上是考查概括总结能力,得分的关键不是将标题写的个性、漂亮、对称,而是将关键词总结的多而准确、到位。

此题有形式上的要求:

①每个小标题前要标序号;

②每条标题不超过20字,注意细节,保住1-2分的形式分。

新题型总结:

①本质是概括题;

②注意题干要求中的细节。


要求写调查问卷是新题目,但是题目给出信息提示,即从生活、工作、心理和思想方面作答。新题型一定会在题干或者要求中给出答题方向,一定要认真审题。

细节要求:

①“一份调查问卷”说明要写标题,1分;

②“设问应当分类”说明要写出问句的表达,如:将“心里不健康”表达为“心理是否健康?”,1-2分;

③分类并标出序号,分类按照生活、工作、生活和心理状况,标出序号,1-2分。


本题看起来稍难并且要求紧扣材料,读材料时发现只能答出一半内容,能够看出流程:接受来信--进行反馈--进行回复公示。但是“要求”是看不出的,让人发懵,此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如:市长回答群众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虽然没有做过市长,但是作为老百姓,会希望市长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严谨、态度温和、遵循政策。今年到了考场上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将自己假设到情境中,提升得分的概率,对于所有人都是难题,但是如果个人能够动脑,凭个人常识,可能得到一半的分数,就是相对的赢了。


提醒大家,考前可能影响得分的题目是作文,建议上考场之前自己要写出三篇的作文,不要幻想在不做题的情况下,就能在考场上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申论作文的出题趋势:

①要得高分在第一段要解释题干引用的话,这是历年考查的趋势,如“好政策”的题目中,要在作文中解释“意愿的满足”、“理性”、“德性”,只有同时解释了以上三个词才有可能得高分,甚至会占到作文分数的“半壁江山”,这是关键词和文章核心观点的体现。主要从材料4中重点找关键词,参照其他材料。

②注意坑:“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中的“请你”说明:写作文的时候,要用第一人称“我”、“我们”,并且使用情感色彩的词汇,如:我很感慨、很激动、受启发,我有很深的思考,可以写在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这是阅卷规则的要求。


“划线句子提到”说明首先解释题干给出的句子。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说明要使用第一人称以及表达情感色彩的词汇。

总结:

①将题干中提到的话在文章第一段进行解释,解释过程中将关键词列出,关键词是阅卷规则中的得分要点;

②要使用第一人称和表达情感色彩的词汇,在文章首尾的抒情都能够帮助提升文章分数。


本次课程对申论的大纲解读和申论备考作出讲解,提醒同学们:①申论虽然划分为省部级和地市级,但是二者难度系数相当,无论包括任何类别,在上考场之前都要把省部级和地市级的真题做完。②申论考查“抄”材料的能力,其中60%-70%的分数来自于文章的原词,剩余的20%-30%分数需要自己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如果是从材料中找不到的答案要点,要结合个人的生活、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能够帮助提升分数。

建议在剩余的一个半月时间内做真题、套题,注意出现的新题型:①包括提问方式新颖的,如:导言、编者按、调查问卷等,这种题型重内容、轻形式,不要纠结题目如何设问,要从题干要求中挖掘作答方向;②答案来源的创新,可能结合个人的生活工作经验。

上考场之前一定要至少写三篇文章,文章要先解释题干中的话,再使用第一人称和情感色彩的词汇,能够体现个人的思考。

-以上内容来自粉笔李梦圆老师-

- END -

 推荐 阅读 

· 揭秘学好行测的绝技!

· 怎样写出一篇申论范文?
· 国税系统的真实生活
· 近期事业单位招聘汇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