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生与远祖近支

 昵称37588073 2016-10-24
民国十一年(1922年)阴历十一月初八,我出生在绥远省萨拉齐县(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七座茅庵村。父亲李振声,母亲郭银枝。从母亲怀抱时,就住在县城里,所以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当然也片片断断地在村里生活过。
缘起祖籍,原是陕西省米脂县李家寨(亦称李继迁寨)。我李姓家族,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之后裔。至我这一辈,算起来是第九代。在民国年间,就听老人们流露过此事。但那时秘而不宣,并不向外声张,乃是因为作为所谓的“闯贼”、“流寇”、“反贼”之后,是不光彩的。
明末,由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被冲垮。他即率众离京,败逃南下,溃散之后,流落于豫南和两湖一带,隐姓埋名,避居下来,直至谢世。其子李通亦以异姓匿于农耕,成家后生有一子,起名文居,后来李通病殁于南方。李自成之孙李文居成人后跨越山川,长途辗转,北归故里。回到陕西米脂原籍后种地维生,起初尚属安定,娶妻成家,生了两个男孩,过了一段平静的光景。突传清廷又有追查“闯贼后代”的风声,同时家乡也有人从中作祟。李文居不敢立足,就用扁担挑起箩筐,担了两个孩子逃亡出去,不幸中途病死一个,就带着剩下的一个,跋山涉水,历尽艰险,流落到山西省河曲县山峦重叠而偏僻的红泥圪梁石盖村,隐蔽下来,以打工谋生。在户籍上曾入过当地赵姓的崇宁都甲。这个活下的男孩名叫李德恩,长大成家后,先后生了两个男孩。给大孩子起的乳名叫扛不动,小的乳名叫恨不动;给扛不动起的大名为李发奋,给恨不动起大名为李奋有。据传,起这样铿锵有力的乳名和大名,显然是出于同满清的仇恨和对抗情绪,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骨气。
李发奋和李奋有兄弟俩长大后,起初曾受雇于当地煤窑,下窑当了窑黑子,掏炭谋生。有一次李发奋在挖煤中,受到矿主的责打,气愤之下,踏破煤筐,说:“姓李的祖祖辈辈再也不当窑黑子。”从此,他俩就打短工揽长工务了农,并相继成了家。李发奋生有五子,按其排行,即李天福、李天禄、李天荣、李天祥、李天厚;李奋有生有三子,即李天其、李天林、李天明。后来,人们就把李发奋这一支称为老大门子,把李奋有这一支称为老二门子。这两门子经过孳生繁衍,子子孙孙,已有数百人之多,分布于陕西、山西、湖北、上海等省市和内蒙古的伊盟、巴盟、包头及呼和浩特地区。这些家族的后代,绝大多数以务农为生,读书进入社会做事者,则极为个别。
祖先们虽然起
了“扛不动”、“发奋”、“恨不动”、“奋有”这样响亮而有骨气的名字,可是后来的事实表明,并未因此对其本人以及后嗣有所激励而出现成大事的人,而是一直依赖在农田上,形成了农家世系,代代相传。不过李自成的血脉总算延殖下来,香烟有续。从他溃败隐居,育子成人,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在满清一代,并未被灭绝,而是后代芸芸,人丁兴旺,又分为不少支系。这是足以告慰于闯爷的。
我是出于扛不动李发奋的二子李天禄之后。曾祖父李天禄,系李自成的第六世孙,我叫老爷爷,生有三子,长子李志功(又名李扬小),次子李志存(又名李二扬),三子李志全(又名李三扬)。其中李志存是我的祖父,生有三子一女,女即我的姑姑,嫁于萨拉齐水涧沟门西湾村杨银焕。三个儿子按排行依次为李振铎(字金声,我叫大爹,李振声(字玉启)是我的父亲,李振玉我叫三爹。我乳名文生,学名初为世昌字吉吾。下有弟妹各一,即李世荣(乳名儒生),李世贞(乳名海凤)。按曾祖父李天禄排行老二,延续下来的这支,便称为二门子。天福、天荣、天祥、天厚等各支,则分别称为大门子、三门子、四门子、五门子。
李天禄原住山西省河曲县崇宁都七甲,以农为业,清光绪八年(1882年),迁居萨拉齐城南七座茅庵村,租购地产,从事农垦,家业渐丰,成了本村大户。其五弟李天厚,我叫五老爷爷的,亦由河曲迁至萨拉齐城西南约四十里左右的李五营子村,置地立业。李五营子这个村名,就是因为李天厚是排行第五,亦叫李五,而以他立名的。
后来,李天禄的大儿子李志功,即我的大爷爷,在萨拉齐东南三十里的新地村置地立业。三儿子李志全,我的三爷爷,在李五营子附近的油房营子,置地立业。二儿子李志存,我的爷爷,仍在七座茅庵村。二门子的人,虽异地分散而居,但祖坟系在七座茅庵。在村东二里许,叫东壕畔的地方,埋葬着曾祖辈、祖辈、父辈三代先人。在曾祖父母墓前,立有石碑一块。上勒:
原籍系河曲县崇宁都七甲至
光绪八年由石盖村迁萨拉齐七座茅庵村
清故显考李讳天禄妣辛氏孺人之墓
振 铎
枝 茂
功 枝 园
孝男志 存 孙 振 韶 奉祀
全 振 玉
振 佩
大清宣统三年岁 辛亥瓜月榖旦
墓志所署枝茂、枝园,系我大爷爷李志功之子,前者亦名李富,我叫富大爹;后者亦名李贵,我叫贵二爹,振佩系我三爷爷李志全之子,亦名八十二,我叫五爹。这是按父辈间兄弟们总排行列下来的。另外八十二之弟,名叫二八十,我叫七爹的,墓碑上没有其名,可能因他早丧之故。其中振韶系我父初起之名,后改为振声,总排行第四。
关于我们这支李姓家族,系李自成之后,我早在小学时虽听老人们流露过,但仅仅知是其后裔这一点,其它情节则无所知晓。抗日战争时期,我大爹李振铎在萨拉齐游击县政府任科长,先后住在黄河南(习惯叫法称为河西)沙丘中的二满壕和马场壕等村,后来又在省府所在地陕坝绥远省赈济委员会和小本贷款处工作,我和他都有片断时间的相处,他粗略谈过一些。而知之较多的情况,还是我于1947年和1949年两次从兰州回到萨县,以至解放以后,听我三元万爹谈的。李三元万是上面所说,我曾祖李天禄的五弟,我叫五老爷爷的李天厚之后。他来往于山西河曲和萨县之间较为频繁。他见到河曲老家我们李姓的族谱。他识字不多,还了了草草地给我抄来关于李自成及其第五世孙李发奋、李奋有之后两系门户,截至第九世孙的分支情况,所列名字较详,只有男姓,没有女性。我统计了一下,除第四代以上均为单传外,第五代孙男只李发奋和李奋有二人;第六代孙男计有李天福、李天其等八人;第七代孙男计有李存、李勉利等十九人;第八代孙男计有李尚万、李长寿等四十五人;第九代孙男计有李老虎、李兵小等七十二人。我是第九代孙之一。至于以下各代,就无法统计了。这里各代孙男中,每代所举之二人的名字,前者系老大门子扛不动李发奋之后,后者系老二门子恨不动李奋有之后。
后来听说,该族谱存放于河曲本家三门子李天荣之曾孙李四仓处。由于李姓族人各自分散,互不联系或互不知晓,当然早已无人主持续谱了,也业已不当回事的零落而无从收拾了。
李发奋以后,曾祖辈弟兄五人。到了我们这一代,除我们直系这一支,即二门子李天禄的后代,彼此来往多,较为亲近外,其它各门子只有极少数是熟悉和亲近的。如五门子李天厚之后的李三元万、李四元万等叔辈。四门子李天祥之后的李憨小、李二憨等兄辈,其父李蟒,我叫蟒大爹。因为他们都曾在七座茅庵务农。三门子李天荣的后代,只有个别人如李欢狮等,我幼时在村里见过面,印象很浅。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陕坝国立绥远中学念书时,曾去镇南红柳地村认过同辈兄长李雨生家,他是大门子李天福之曾孙。
至于老二门子李奋有的后代,我更是毫不知晓。只是在七十年代初,在包头郊区大把拉盖当生产大队长的李来锁随三爹振玉来我家时,说他即李奋有之后。与我同辈,年长于我。从三元万爹抄来的族谱看,确是如此。他是恨不动李奋有之子李天林的曾孙,其父名李四邦。
我们属于李自成之后,根据老人流传和族谱记载,已是确切无疑的。八十年代初,我弟世荣由湖北武汉返里一行,曾到包头、土默特右旗走串过一些李姓本家,各门子的后代都有,特别是族人较为集中的李五营子和杨家圪堵,他们也都确知他们是李闯王的后代。而且尚有上自李自成之父李品小(大名李守忠)下迄李自成以后各代的一些肤浅的故事传说。
自李自成之子李通以后,又已成为平民百姓,代代以农为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地生活,任何历史文献或史料,也不会记载这些庄稼人,就是民间传说也涉及不到。所以说,在我李氏家族中,只有老祖宗李自成是名闻天下上了书的历史人物。因为我不对李自成作什么考证研究,从未翻阅过任何有关记载他的文献,也未收集过这方面的东西。我也没有去过存放族谱的河曲老家,更没有去过李自成的出生和成长的原籍陕西米脂。我只是根据长辈们特别是我三元万爹流传下来的族谱材料和有关情况,作了点滴的记录和整理。如果要我再详细地说些什么情况,我就茫然不知了。本来我三元万爹对我谈过不少东西,可惜我没记下那么多,实感遗憾,我就只靠以上所述,就可以说明我们李姓家族的源头和来历了。而且我的意愿亦仅仅局限于此,让我的子孙也明白自己的历史脉络知道一下他们的远祖是谁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