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内外论2

 jingx 2016-10-25

肺内外论2

(2012-12-29 20:20:55)
标签:

健康

分类: 读懂疾病

实际上,寒气单纯从皮肤侵入人体的现象并不多见。更多时候,寒气通过皮肤和“鼻-气管-肺”两条途径,分兵两路进入人体。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麦克的方向偏向音箱时,就会产生刺耳的噪音;当方向直接对着音箱,噪音会放大到令人发疯的地步。这里存在一个循环无限放大的问题,并不难理解:麦克接收到声源信息,又接受到一个经过音箱放大的信号。当寒气同时影响皮肤和肺脏时,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肺脏直接感受到寒气,又感应到一份从皮肤进入的寒气。内外之邪相互感应,发病机会因而大为增加。反过来,如果将寒气入侵的途径封锁一条,发病机会即可随之减少。

这里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就是肺脏本身的状况。一个肺气充盛的人,和一个肺气虚弱的人,感受等量寒气后的结果通常不同。这是一个发病问题。当正气充盛时,人体有足够的能力将入侵的外敌驱逐出境,不会发病。正气虚弱,无力驱邪,邪气滞留,正气奋起与相抗争,胜负未决,就会发病。那么,肺气为何会不足呢?

当今社会,一种盛行的观念,对损伤人体肺气,功不可没。这个观念,就是“消炎”。无论长幼,男女,强弱,也不管在哪里出现,只要见到诊断一栏上出现一个“炎”字,从患者到医生,常常会升起一种迫不及待的意愿:消炎。所谓消炎,大多是利用抗生素,企图杀灭侵入体内的致病菌(此处所讲,仅限感染性炎症)。

实际上,从中医角度看,炎症的发生,尤其是急性炎症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出现发热、红肿热痛的阶段,往往是体内正邪交争最为激烈的时刻;而中医眼中的抗生素,通常是大苦大寒的代名词。试想战场上,敌我双方正在激战,赤膊上阵,打的不可开交。忽然间一场大雨夹着玉米蚕豆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结果会怎样?首先,这场大战无法继续,暂时罢战。表现在人体上,就会出现发热退去。关于正邪交争与发热的联系,《零起点》中正邪交争一节已有详细解说,不再赘述。

其次,抗生素并非完全出于自然,如同冰雹。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抗生素对病菌可发挥具有针对性的打击效果。也就是说,天上掉下来的冰雹,大部分都落在敌军而非我军官兵头上。毕竟,这场冰雹是我军通过类似人工降雨的方式制造出来的。结果是,敌军蒙受重大损失,而我军将士伤亡有限。可见,抗生素的加入,对战局后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敌军官兵也并非无能之辈。接二连三受到来自上天的不公平待遇,敌军不得不反省,这种非正常冰雹有哪些特点?通常何时发生?强度如何?持续时间多久?敌人(人体)在冰雹发生前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再经过几轮会战,敌军对天降冰雹的规律把握的越来越准确,并发展出一系列应对方案。比如:暂时躲避,苦练硬气功,佩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等。当敌军防御力不断提升,其战斗力也在不断增强。那么,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敌人,我军的处境又如何呢?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