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前线 | 第八届新人展独家探秘(二)

 石河轩 2016-10-25




   第八届书法新人展独家探秘(二)


文/汲古斋主人 


关于新人展的第一篇文章发出以后,我看了一下反映,许多投稿作者都说我准备去做“炮灰”。中国人这点好,就是谦虚、谨慎、和谐、中庸,手上用了洪荒之力,嘴上却低调,不会太张扬。也有许多书家提出不同观点,比如我隔壁老曹就问:“汲古,中书协这一次为什么不多安排入展名额,来500人,那不是很好,皆大欢喜!”您还别说,这问题我真的问了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他们是这样回答我的:


征稿启事发布以后就具有法律效应,不可能随随便便的修改。


我一想,确实是的。我也没有学过法律,不知道对不对,这征稿启事属不属于合同法,但这是一个中书协和投稿者之间的约定,如果中书协违背的征稿启事,增加入展名额,那可能会被诟病、投诉、起诉的。   我也在微信里面和一些书家沟通,我说如果中书协展览部以后按照投稿的比例来安排入展的名额是不是公平了。但也有书家说提出不同观点,说投稿的人数多不代表投稿的水平高,投稿的人数少不代表水平低。这话绕的我有点头昏,我这智商看来不行,中书协展览部的那些工作人员天天干的就是这个,这如何保护投稿者的利益,这如何保障书法比赛的公平公正,这如何让书法比赛体现现阶段中国书法整体水平的发展,那是他们考虑的事,我没事不操这闲心。  


在和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沟通中,他们告诉我最近在对新人展的评选方案进行论证。我当时就提出了不同意见。在我若干年前的一些评论文章中我就对中书协展览部每次国展都要制定一个新的评审方案觉得有点问题。一是让投稿者无所适从,二是让评委无所适从。比如10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当时最大的改革是照片投稿,后来我也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写了若干的文章提出这一的举措是如何如何的科学,但就我和若干的国展获奖、入展、投稿者的对话来说,他们对这样的评审方法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可能照片初评方便了评委,减轻了评委的工作量,但这样的初评对投稿作者的真实水平还是有视觉限制,不能完全体现投稿书家的真实水平。


我就和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汲古斋
为什么评审方案老是改来改去?
评审除了公平公正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这要综合当前书法发展水平、面临的问题、每个展览参与的群体、书体等诸多特性因素进行通盘考虑,如果我们采用一个万金油的评审方案来对待所有问题,国展,新人展,兰亭展都是一个方案,显然是不负责任的。11届国展的评审之所以受到认可,是建立在对当前书法大数据的分析及多方专家论证的结果。落实到本次新人展,应当也是如此。
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又提出疑问:


汲古斋
七届新人展在江苏举办,大家感觉评审还不错啊,为什么不能在七届新人展评选的基础上,采用百分之八十或者七十,然后微调百分之二十左右,那不是有了延续和时代性。
是啊,我们现在的评审并不是完全否定以前,而是在继承以往优秀的评审经验基础上略作调整。以前优秀的,好的,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方法我们都会用,一个不会去掉,以前不合理的,或者在现阶段评审工作中已经落伍的方法,我们要改。11届国展的评选为什么大家觉得好,就是因为抠得细,这一次新人展评审方案我们每一条也都抠得非常细,既要吸收国展好的评审方法,也要制定适合新人展特点的评审方式及规则,最终一个原则,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评选出精品力作。   总之,评审的方法是需要根据诸多因素的变化而调整的,“相对性”几乎是所有艺术评审无法逾越的特性,即艺术评审只能做到相对进步、相对科学,而无法达到绝对。但就是做到“相对”二字也需要在总结前辈智慧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学术分析与论证。在我来看,艺术评审更像是一门学问。
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


我又提出:

汲古斋
大家比较关心的可能是评审中的文字审查,这一次新人展这方面的会有什么样的考量?
文字审查实际上是这两年提出的诸多评审改革中一项,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错字现象在当前过于普遍,甚至书家对于写错字的认识几近麻木,认为只要写得好,出点错字无伤大雅,试想百年之后,后世在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的时候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会定义为错字时代吗,还是有更难堪的文辞等着修饰我们?如何无愧于这个时代,是要作品说话。针对此,书协提出了“艺文兼备”评审理念,这将贯穿整个展览与过程中。书协所做的只能是提倡与反对,最终还要落实到每位投稿作者的身上。文字审查在实施之初便受到诸多考验,如果我们评委按照文字学、文献学的标准来做评判取舍,较真的话,那出现的错误是很多的,如果这样评审,那可能一下子就干掉大半,势必会影响整个展览的水平。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根据现实的情况,评委把发现的问题、错字都会挑出来,然后全体评委再一起讨论哪些严重,如何取舍,最后还是要投票决定。一个新的评审环节增加,需要诸多配套方案来保证整个评审的公平公正,保持相对科学性,不失偏颇。文字审查也是如此,比如为避免评委的经验性误判,我们在评审现场提供了比较专业的工具书,如《古文字诂林》《说文解字诂林》《难字大鉴》《草书大字典》(十二册本)等二十多种,随时查阅,还有当前搜索文献使用的大型文献E搜索资源,基本上只要作者不使用个人私家所藏的孤本档案,大部分还是能检索到。现在的电子资源进步了很多,以前需要跑到图书馆查阅一天的问题,现在有的几分钟便可以检索到,我们一直关注科技的进步,并将其适时引入到评审过程中来。另外,还让作者个人提供了《疑难字登记表》,随时备查。当然,还有复议制度来保证文字审查的公正性。
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

   

听了这些展览部工作人员这样的答复,和11届国展我沟通中书协新闻部工作人员时的答复差不多,我觉得有点心里不舒服,这些年书家为了入展获奖在技法场面很重视,而文化的淡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像工作人员说的,如果严格按照没有错字来评选,那入展就没有几件了,正如所说百年之后,后世在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的时候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书家们

我们的责任重大

做一个有文化的书法家吧!



和中书协展览部工作人员沟通

信息量有点大

留着下一篇继续探秘吧


未完 |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