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谒范园

 杨关桥 2016-10-25

【原创作品】文/摄影:孙成岗

经“郑少洛”高速赴郑州,路经伊川段时,好多次都发现有一尊巨大的白色塑像耸立在路北,据说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立像,而那里也是他的安息之所。一直想去拜谒一下这位伟人,但那一带的高速没有出口,而每次赴郑又行色匆匆,冗事缠身,总是未能成行。本周六偶得闲暇,加之初冬雨过天晴,所以决定驱车前往。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文正公的墓园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头,虽在高速旁边,但无高速可达,需沿S238省道前行,再走一段无名路方可抵达。路不算难走,汽车可一直行驶至范园门口。

范仲淹是苏州人,并未在洛阳任过职,也未在洛阳定居过,从资料里看,他是因为母亲葬在伊川,自己也决定葬于伊川。但他母亲老家在河北正定,与洛阳并无瓜葛。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河南洛阳作为他母亲的长眠之所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解开了谜团。

我是通过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岳阳楼记》认识范仲淹的。过去只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也记住了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在此之前并不完全了范仲淹的身世。这次寻访才知道他一生坎坷。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范仲淹虽然出身于干部家庭,但他对那个当官的父亲几乎没有任何印象。两岁时,担任徐州军分区司令员秘书(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的父亲范墉就在工作岗位上病故了。他的母亲谢氏为了生计,带着她改嫁了一位山东富户,名叫朱文翰。范仲淹是继父抚养成人的。其继父后来来到河南商丘工作,范仲淹也跟着继父来到了商丘的应天书院上学。他一度改姓为朱,成年后才改回祖姓。

范仲淹是一个大孝子。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谢百年之后的归属,一直是一个缭绕在他的内心深处无法解开的结。因为封建社会女人一旦改嫁,就无法葬入原配夫家的祖坟。而葬回老家,则是被休妇女的待遇,低人一等。

1026年,范仲淹的母亲谢夫人辞世。由于谢夫人已经改嫁了朱家,她自然无法进入苏州范家祖坟,同时由于儿子已经复了范姓,也不能看做是朱家的儿媳。因此她既入不了范家祖莹,也进不了朱家祠堂。葬回河北正定老家,虽然是一种选择,但则是非常没有脸面的事情。范仲淹夫人的老家在河南商丘(今长葛),万般无奈,范仲淹只好先把母亲暂葬于长葛。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中国古代有守制的习俗。范仲淹在守制期间,曾应邀到登封嵩阳书院讲学,从商丘到登封途经伊川,范仲淹拜谒了唐代名相姚崇的坟墓。姚崇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在那个时代难以启齿的相同烦恼,姚崇也是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姚崇官拜宰相后曾问过母亲百年以后要不要与父亲合葬一处,他的母亲回答说:人若有灵,纵隔千里也能相知,人若无灵,即便埋在一起也是枉然。后来姚崇就将他母亲安葬在了伊川的万安山下。姚崇死后也随母归葬于此。这给了范仲淹极大的启发,于是1031年,范仲淹在母亲去世5周年后,把母亲的灵柩从应天府移葬至伊川的姚崇墓园附近。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按道理,范仲淹既然已经认祖归宗,复了范姓,那么他完全可以归葬苏州范家祖坟,那里葬有他的父亲和同父兄弟等人。但是,范仲淹考虑到如果自己归葬祖茔,母亲的墓无疑就会成为一座无人祭扫的孤坟。鉴此,他生前留下遗言一定要葬于伊川万安山与母为伴。因此,范仲淹病故后,他的灵柩由其子护送至伊川安葬。后来,范仲淹子孙一支均葬于此。此处除范仲淹和他母亲外,还葬有他的四个儿子,一个侄子,八个孙子和三个曾孙,这里成了范仲淹一支的范姓祖坟。墓园中,范仲淹母亲谢夫人墓居于正中,范仲淹墓则谦卑地退后于其母之墓的西侧。从这种格局也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母亲的尊敬和与母亲生死相依的深情。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站在范仲淹墓前,我不禁浮想联翩,范仲淹之所以能够成为读书人的道德楷模,这与他有一颗孝心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孝,才能提出“先忧后乐”的思想并被后人作为知识分子的节操而万古传颂;正是因为他的孝,才能从国务院副总理(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被贬至地方任职仍然心系社稷黎民,正是因为他的孝,才能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伟大情怀。故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在此我又有些低层次的感悟,交友要交孝道之人,大孝之人即使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试想,一个对生身父母都不好的人,又怎么能对朋友真诚?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墓地原占地两百余亩,新中国成立后号召平坟垦荒,1958年将坟丘夷为平地,种植庄稼。现有的建筑恐怕都是文革以后甚至是近十年来重修的。但墓园中的古柏、石猪和石羊等,可能是当时的物件,它们依旧守候在墓园之中,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范园的沧桑。

拜谒范园——范仲淹为什么会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属

(纪念唐朝名相姚崇的“姚公祠”)

在距范园东侧300多米处,有一处中式四合院建筑,走近一看,大门紧闭,院内养有两条狗,听见生人脚步声音,狂吠不已。红色的大门上用黑色的记号笔随意写着“有事请打电话”,下面附有一个手机号码。沿门缝往里一看,写着“姚公祠”几个字。当时纳闷,这姚公是何许人也?回来一查资料才知道他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影响范仲淹选择洛阳伊川作为母亲与自己长眠之所的唐朝名相姚崇。他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3朝宰相,在执政期间,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淘汰僧尼,强令归农,是一个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据说该建筑是姚氏后人于2010年修建的,是一个纪念祠堂,姚崇的墓就在里面。如今,范仲淹的墓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姚公祠只是一个无人值守的私人性纪念建筑,其地位和待遇已经远远不能与范公祠相比,不知这位死后都能给范公以启示的大唐帝国三朝国务院总理(宰相),如果在天有灵,会有怎样的感想?

【原创作品】文/摄影:孙成岗

转载需得到作者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