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著名编剧柯云腾创作系列谈(下)

 yinliang3600 2016-10-25


柯雲騰  

入行四十多年,成名作台灣義薄雲天(五十二集) 是台灣唯一跨越影視戲曲、欄目、公益、廣告、紀錄片、人物傳記的全能型編劇。其中尤以台灣鄉土劇(親戚不計較),每日播出,達七年共計二千二百六十八集。其他兩百集以上長類型電視劇更是家常便飯。擅長喜劇、悲劇、古裝俠情、傳說類神明戲(走人心人性,不怪力亂神或特效。)是台灣類戲劇創始人,更遠征過新加坡製作三個不同類型的戲劇 ,情景喜劇和談話性節目,通曉整個製作環節,也是在台灣收視率從沒敗過的資深編劇。 



关于分场&开场


从出道到现在没有学过一点理论,都是实战。也就是说与其他台同时段拼收视率拼出来的。所以,现在说的都是实践工作经验。


还有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在许多群里听到的理论加以论证。


写分场好坏参半,因为编剧都很懒,都想说分场通过了,就照着填词。编剧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常会有好多灵感出现,但许多编剧担心通不通过的问题,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照着分场去写。而且投资方不会因为你有分场就支付全部剧本费。


李思臻(《美人鱼》编剧):  香港编剧不论写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会写分场,而且会花很多时间在分场上,因为做分场会比较容易做商业计算,电影不一定会写天书,但电视剧一定有,因为是集体创作,避免把人物写偏了。


思臻老师说的对,先做分场有很多好处,我写戏前虽不做分场,但在心里还是有个约略的分场顺序,或许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使然。在写一部戏时,要先确认你的题材方向,也就是说你的素材能支撑到多少集数,并不是每个题材都适合用来做长剧,预伏的点和人物的发展性要够,少集数的电视剧(四十集以内)我都是一个人创作。


分场只是一种脉络,真正写作时会因一个词或一句话而激发其他的灵感,想当编剧不能偷懒,这在写作之十所激发的灵感往往就是你求之不得的好戏。就算要做大的修改也得去修改,不管电影或是电视剧都是如此。一般开戏之初,我都会设想几个方案去写,到时候再确定用哪个来当开头,不是一拿起来说写就写,写了就用。好编剧都是对自己挑战很高的,至于好的灵感出现会压缩到你剧本的时间时,就得再去对自己的剧本做些调整,比较啰嗦不好看的地方就可删除或集合成一场来演,我觉得这是不能量化的。


分场就是要先想好开头第一场戏第一个镜头后,顺着你对戏的思路去拉。编剧写作时要常问自己,这场写完后要写什么,才是观众所喜欢看的,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哪里不清楚。许多新编剧都犯了这个毛病,只顺着写自己想看的戏。


不过,电影和电视剧道理都是相通的,这要摆第一,但还需要符合戏的逻辑。


许多编剧都有一个缺点,就是顺着故事写大纲,没去设想开头戏的重要。尤其是内陆的文学大纲,常会用叙述性的写法,开场文皱皱的。

叙述性的开头不是不好,但个人的经验是动手写戏时,如果在一开始的前几分钟拉不住观众,没有能让观众聚焦的地方,大多是失败的戏。电影,更是如此。


——别以为观众买了票就去就好。


——一部戏的成败会影响到你整个的编剧事业,编剧的地位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戏剧不分电影或电视剧,第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观众聚焦,要让他跟着你的故事去追去赶,用镜头来说话的。叙述性的缺点是只交代了时空背景,但时空背景无灶用故事或画面去很好地呈现。


第一场戏的目的在哪里?第一个镜头要怎么拉观众?这就是编剧要学习的地方。所谓戏,是用演的而不是用说的,你要给什么去让演员有戏,利用他们来作为你进入戏的内容?


大家可以仔细想一下TVB经典剧《大时代》的开场戏,看它是如何吸引观众进入到他的故事里的。


——把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出来当作全剧的开篇,是一种常用的开场戏技巧。


港台编剧手法表现相似,但由于身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而使得港剧以节奏取胜,台剧以感情戏处理取胜。


一般我看戏只看三集,甚至只需要一集,就能看出编剧的功力。现在流行的黑幕转场,常会让观众有断续感,部分原因在于编剧偷懒,没能好好去想转场技巧。


转场技巧很多,语言、道具、场景等等都可以拿来用做转场工具。


想好前后衔接的方式,是港台编剧比较注重的手法。多线路的交接,也只有在注意转场的情况下,才不会变得零零落落。用他们开心的事件或信物(道具)或景物来串联,是其中的技法之一。


我没学过理论,说的都是我当编剧多年的心得,分享大家。



问答环节


问:当编剧和导演都互相指出对方流于个人主观,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咋办呢?


答:由制作人决定编剧跟组,跟开镜前剧本定稿,哪种意义较大,不问可知的。所谓的缩短制作时间其实就在剧本的完善与否,一个完善的剧本拍摄起来会更轻松简单。



问:进组编剧通常是应对突发情况的吧,比如演员来不了,景拍不了……


答:演员演不来是演员不行,跟编剧何关?毕竟在定稿前导演已看过确认可行,不是吗?



问:内陆的制编导水平的确参差不齐。


答:这是真话,一个编剧的水平到哪里就是到哪里,就算跟组也不一定写得来的。最重要是制作人的认知。他如果要逞能显摆老子有钱,那是谁也奈何不了他的。



问:叫编剧去救场,拍的不好就怪编剧以及强行开机赶档期什么的现象如何看待?



答:导演没有事先监督编剧的创作,等到开拍了,再想来改,就赶不及了。编剧要记得,名声和地位稿酬都是一点一滴一部部戏累积上来的。千万不要以我是新人怎么做都没关系。要知道这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宁可跟一个能帮你提高身份的制作人在一起,也不要急着先有署名再说。要知道除非你幸运碰到的片子很红,不然你的资历以及价位就定死在那里,圈子里没有绝对的秘密,别以为你今天给多少钱没人会知道的。




问:但是新人太新,靠谱制作人未见得愿意合作哇!这就很尴尬了呢。 



答:容我请问一下,既然是新人你敢说你的剧本能完善到哪里去?所以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不要着急,要先打好自己的底。

——就像我师父说得有麝自然香。

做编剧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除了自己不断累积实力外还得要多读多听多看,不懂的要做到不耻下问。没有一部戏一个本子我是一次性完稿的。就算第一天写的第二天要续写下去,我仍然会重新再去看前面写的。我会认真地去回想这样的情节安排得合理好看吗?台词有没有更好力度的表现方式?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前面整个重写的机率时常出现。

——这算是我创作中的重要心得体会吧。




问:柯老师写分集有什么诀窍吗?


答:我很少写分集,只会约略地把要写的内容记录下来。因为到我真正落笔的时候,所谓的分场常常会膨胀或删除。

因为一个观念、一点灵感就可能驱使我推翻前面的种种。我所追求的,是求好,而不是求快。




问:我跟柯老的这个习惯相似,但我现在比较苦恼,因为这个会非常影响效率,所以有时候会强迫自己不再看前面。


答:所谓效率是能用的写了多少而不是在于我的场次有写了多少。

关于效率的提高,我的建议是每天定时定点坐到计算机桌前,写作的时间就专心去想专心地去写。




问:柯老师如果一个剧本项目需要反复修改,那制片人会不会觉得编剧太笨而考虑换编剧呀…… 


答:一般不会。

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写作习惯。



记录:编剧梦工厂·手打团成员

(燕子、cong、婉娩流年、七安、雪鹰)

协助整理:七刀(蒋奇恒)

定稿&整理:北海章

排版:乌兰


【注1】编剧知识类讲课由类型片群与编剧梦工厂联合发起,经由“编剧梦工厂'公众号发表。

【注2】类型片群有一定的专业门槛(须简历),入群请联络蒋博先生的微信号10849759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