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诗意流淌的文化圣城

 凌云壮志8 2016-10-25

又是一年芳草绿,我放下手头刚刚编辑完成的《当代诗坛》诗稿,走出书斋,漫步于近在咫尺的洛浦公园。


漫步洛浦之滨,总让人遐思万端


肆虐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雾霾渐行渐远,初升的艳阳倾泻下来,泼洒在这一条来自远古,至今依旧款款涌动的洛河之上。宽阔的河面上,灿灿地浮动着粼粼的波光;嫩芽初绽的柳林沿着河岸一路向西,林间浮动着久违了的诗情画意。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映现出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河洛汇流之处,文明萌发之地


华夏人文初祖伏羲在洛水入黄河处一画开天,演绎阴阳,率领华族走出混沌世界,走向文明;接着,距今4500年前。黄帝走出青要山密都,行舟于洛水之上,视察洛邑风光。两岸军民高声吟诵:“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与汝歌舞兮,上帝之风!”(《六英之歌》)。这个时候,人们已经用诗歌表达心声了。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


夏禹和夏启在这条河的北岸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商汤和伊尹灭夏之后定都于此;周武王生前定都洛邑,认为这里“河山控戴”、为“天下之中”;周公遵嘱营建洛邑为成周王城,周成王在这里分天下为九州,举行成周定鼎大典。那天,洛水之滨凤凰来朝,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场面宏大庄严。年轻的成王登台祭天,并现场吟诵:“凤凰翔兮于紫庭,予何徳兮民以宁…….”, 此时,诗歌已经成为祭天地,敬先贤的礼仪形式了。

这一切发生在洛水与黄河的交汇处,并非偶然。自古以来,洛阳山河形胜,且地处中原,水草丰茂,四季分明,人丁兴旺,为炎黄子孙定都的首选地,也是中国诗歌的发源地和兴盛之地。

孔子入周(都洛)问礼,产生于洛阳的《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诗经》中那些耳熟能详,老少咸宜的国风、周南等大量的诗歌,均出自国都洛邑及其周边地区。


一条洛水,诗意朦胧


伫立在洛水岸边,看春水共长天一色,柳丝与白鹜齐飞,不禁想起了那些行走在历史烟云中的诗人们,那些衣袂飘飘、把酒临风的洛阳才子们。偌大的中国,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烟波浩渺的洛水两岸,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传唱千秋的不朽诗句啊。


阡陌已纵横的汉魏故城


经常和一些文史学者、诗人步入汉魏故城,寻觅东周、东汉、三国、西晋、北魏的那些智者、仁者和历代诗人的足迹,特别是站在汉魏故城南面的洛河岸边,总是想起那个落魄王子、写下《洛神赋》的曹子建来。随着他那如椽巨笔,自然进入一种神话般的意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诗情画意扑面而来。

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诗仙”李白客居东都洛阳。在一个春风荡漾的夜晚,他写下了《春夜洛城闻笛》的著名诗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时,我也是在这一个春风荡漾的日子,伫立在隋唐皇城的旧址上向南眺望,耳畔隐隐传来隋唐里坊的丝竹管弦之音,禁不住心旌摇曳。所不同的是,太白吟诵的是思乡之曲,而我胸中摇曳的是对我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的豪情。

比李白晚生十余年的“诗圣”杜甫,出生在洛河岸边,葬在洛河北岸的邙山脚下。他一生颠沛流离,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急匆匆顺江而下,却被告知洛阳又被叛军占领。无奈之下,顺江继续漂流至洞庭湖畔,客死他乡。他的诗歌传承千年,和李白一样,许多作品成为经典。洛阳老乡除了仰慕他的绝代才华之外,对他的洛阳情结,咏叹千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一个喝洛河水长大的杜子美!生也洛阳,死也洛阳!


位于偃师杜楼村的杜甫墓


如今,北邙山上少闲土,龙门山色更诱人。然而,在这块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故都土地上,曾经有多少风华绝代的中国古代诗人,在这里创作或者留下琳琅满目汗牛充栋的优秀作品啊:

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陈子昂:“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王  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克庄:“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李商隐:“天津西望肠真断,满眼秋波出苑墙。”

苏  轼:“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

生活或者走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代诗人,不论从政为文,还是牧野放歌,都给她留下了旷古绝后的诗歌作品,那些琳琅满目,代代相传的高古诗句,是中华民族性格形成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精神支点。

顺着这一条蔚蓝色的河流由西向东,这块丰润的土地,埋葬着“诗鬼”李贺、诗人李煜、邵雍、二程、“诗魂”白居易、范仲淹、“诗圣”杜甫……

顺着这一条蔚蓝色的河流由东向西,这里曾经有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在水际竹间歌咏吟唱;曾经有东汉太学,西晋太学,伊川书院的学子们朗朗的诵读声;曾经有韩愈、李商隐、杜牧、王维、苏东坡、欧阳修、元好问等留下的不朽诗篇…….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成立了九都文学社、香山诗社、红豆诗社、金莎丽诗社等等诗歌和文学社团。在洛阳市文联、洛阳市社科联、洛阳文学院、牡丹文学杂志社、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等文学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组织带动下,洛阳的诗人们在八百诸候会孟津的黄河南岸举办桃花诗会;在周公营建的王城遗址上举办牡丹诗会;在武则天赋诗夺锦袍的香山寺举办中秋诗会;在白居易安卧的龙门琵琶峰上举办国际诗歌研讨会;其他诸如迎春诗会、元宵诗会、端午时会、七夕诗会和纪念爱国主义诗人王礼锡的龙门小青峰诗会,还有纪念抗日战胜利五十首年、六十周年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以及无数次诗歌沙龙的诗歌朗诵、交流活动,特别是近年来洛阳青年诗人门组织的“中原青年诗会”等,都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洛阳的诗人们,正在努力延续和发展中国诗歌,在千年诗都的坚实基础上,创作更多更好的现代诗,以传承诗都的魅力和丰厚的民族诗歌遗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笑话:说某诗人到酒吧,请求老板给一杯酒,他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老板说:“酒可以给你,千万不要在我这里朗诵什么鸟诗!”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八十年代时期的读诗热潮一时陷入了低迷状况。

其实,五十年代,随着洛阳重工业基地的兴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云集洛阳。他们不但带来了科学技术,还带来了现代文化生活。洛阳的工人诗人如春笋般崛起。八十年代,洛阳的声音,通过诗歌,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洛阳诗歌青黄不接,青年诗人凤毛麟角。2010年左右,一大批青年诗人异军突起,他们大学毕业后,守望洛阳,在到处打工的日子里,克服重重困难,创造着优雅的生活,一首首新潮的诗歌脱颖而出。刀刀、余子愚、高野等一大批青年诗人走向全国诗坛,给洛阳带来了新的诗意。但是,还有许多青年诗人,在社会的角落里坚守着创作。


这河流,涌动着中国最早的文明,涌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诗情


上善若水。洛阳是一座辉煌的也是毫不张扬的诗都,她的性格就像洛阳老一代诗人李清联、李志、李六正先生一样,内秀而深沉,高贵而优雅。长达1500多年的建都史和更加漫长的4000多年的文明史,期间,都涌动着汉诗芬芳的河流。这河流,是平静而宽阔的,她涌动着中国最早的文明,涌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诗情,在悠悠岁月里奔涌在东方大地上,传承着厚德载物、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一泄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