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具:哪款才是你的style

 壹品茗 2016-10-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茶之人,怎可不懂茶具。茶具的千年演变,到如今已是风格各异,究竟哪款才是你的style?

  

茶作为日常饮品,成为时尚,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器具——茶具。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的变化,茶具的形制亦不断有所改变。




唐朝:青瓷茶具受追捧

“茶具”,古时又称为“茶器”、“茗器”等,是指茶杯、茶壶、茶碗之类的饮茶用具。

  

“茶具”一词在汉代文献中已经出现,但当时的茶器还多与食器、酒器等混为一谈,并没有独立自成。陆羽在《茶经》中将包括采茶用具、烹茶用具以及制茶、贮茶用具进行梳理,共总结出二十余种专门的饮茶器具。足以反映出唐代茶具的齐备完整,而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茶具才从食器、酒器中独立走出而自成气象。

  

历经魏晋四百年,风流雅士对饮茶品茗的推崇、代言。盛唐时期饮茶品茗已经蔚然成风。它不仅成为当时人们交流交往的重要形式,更成为士大夫阶层或修性养身,标榜风雅的工具载体。饮茶品茗俨然变成一种雅致而庄重的“仪式”,而茶具则是这种仪式中的重要组成。

  

茶有语,器有法,茶之色味并非一茶之事。上乘的茶具应该与品点茗茶相映成趣,称其色而益其香。因此,茶具的质地、釉色、器型等都成为唐人衡度茶具的重要依据,而冰肌玉骨、釉色如冰的越窑青瓷茶具,很快进入唐人视野。陆羽曾对越窑青瓷评述:“越瓷类玉”,“青则益茶”。越瓷茶具的淡雅清丽与茗茶的清雅温润自然相得益彰。




宋代:黑釉建盏流行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乎”。与唐代饮茶,将饼茶碾碎继而焙炙煎煮的方式不同,宋人饮茶是将茶叶置于杯中再以沸水冲泡,即为“点茶”。在“点茶”兴盛的基础之上,日渐风靡的“斗茶”之风,不仅反映了当时饮茶风尚转变发展,更是宋代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重要体现。

  

好胜比评的斗茶之风,也让宋代饮茶之人更加注重茶与茶具的相称与搭配。“斗茶”,又称“茗战”,始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种相对文雅的藏茶品评游戏。“斗茶”中,茶汤色泽与茶汤所泛汤花是决定斗茶胜负的关键指标。当时,“斗茶”中烹茶以点茶形式为主,将饼茶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注以初沸之水,茶汤表面便浮起一层白色的沫,汤花的色泽是以鲜白为上。

  

蔡襄在其《茶录》记载道:“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路兔毫,其坯微厚,熤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这种鲜白汤色与黑色的茶盏色调分明,黑釉盏自然最为适宜。好胜比评的斗茶之风,也让宋代饮茶之人更加注重茶与茶具的相称与搭配。另外,“斗茶”时要求茶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温度,而黑釉盏胎体较厚,能长时间地保持茶汤的温度,故备受宋代斗茶之人的推崇。



元代:青白釉居多

元代茶具以青白釉居多,黑釉盏显著减少,茶盏釉色由黑色开始向白色过渡。色彩斑斓的钧窑天蓝釉盏,釉色匀净滋润的枢府窑盏,轻盈秀巧的青白釉月映梅枝纹盏以及青花缠枝菊纹小盏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茶具。高足杯是元、明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元代除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器与枢府器外,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与山西霍县窑等都生产这类杯式,款式差别不大,典型式样为口微侈,近底外较丰满,承以上大下小的竹节式高足。




明代:崇尚白釉盏

明代茶具,因饮茶方式与唐宋时期截然不同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明及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确立了叶茶的地位和饮茶方式,从而使茶具在釉色、造型、品种、使用方法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白色的瓷器最能衬托出叶茶所泡出的茶汤的色泽,茶盏的釉色也由原来的黑色转为白色,摒弃了宋代的黑釉盏。从明代茶具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个大转变:盏由黑釉转而为白釉。张源《茶录》称:“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这些文献记载都说明当时崇尚白釉盏,以便观茶色之优劣并辨其浓淡。此时的景德镇,制瓷工艺相当发达,已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创制的各种色釉和彩饰不断增加,尤以青花瓷最为突出。

  

闻名古今中外的宜兴紫砂茶具,明代以来异军突起,倍受瞩目,在众多茶具中独树一帜。紫砂茶具以江苏宜兴产的品质独特的陶土烧制而成,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和吸水性能,最能保持和发挥茶的色、香、味。




清代:“景瓷”、“宜陶”渐盛

“景瓷”和“宜陶”。在明清之后逐渐成为饮茶人追逐对象。清代饮茶之习与明代相同,茶具无显著变化,陶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代表,可体现整个时代的制瓷水平。这时期所产茶具釉色较前期丰富,品种多样,有青花、粉彩以及各种颜色釉,茶壶口加大,腹丰或圆,短颈,浅圈足,体形较前代缩小,流短直,设于腹部,把柄为半圆形,附于肩与腹之间,给人以稳重之感。

  

而“宜陶”则是指宜兴出产的紫砂陶壶。紫砂茶具经过民间艺术家和文人墨客的改进、创新,融汇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手法,产品自成特色,令人爱不释手。开始出现于雍正年间的彩釉紫砂器,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追求华丽富贵的心理要求而生产的,是紫砂装饰的新工艺,它是紫砂工艺和景德镇的釉上彩工艺结合起来的尝试,曾于清代风靡一时。由于这种装饰掩盖了紫砂器自然、质朴的本质特点,因而在宜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如此,但也生产了不少传世的佳作。这类紫砂茶具,反映了该时期紫砂加彩器的工艺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