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爱酒之人,我国历史上的名人真不少,他们可都是我国酒文化历史上免费的白酒“代言人”。 李 白 X 李 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四句诗刻画出大唐“醉八仙”之一的诗仙——李白,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诗歌风格,都跟酒神的欢歌形象非常吻合。按照诗圣杜甫所言“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投入产出计算,李白代言酒文化,可以表明酒对于诗歌、文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苏 轼  苏 轼 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早年不能饮酒,后来经过学习,能饮一点儿,但酒量始终不大。一次有人送他一瓶好酒,他独饮一杯之后,便“醺然径醉”——《与贾耘老》,又有诗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发广州》,可见也就一两杯的量。可贵的是,苏东坡酒量小但喜欢饮,所以常常醉,醉后又能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之类的优秀诗词,比起李白,苏东坡显然是低酒耗的大诗人,既合乎古今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学原则,又合乎当今环保节能低碳的时尚理念。 李清照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念奴娇》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声声慢》……一个多愁善感、人见人怜的女性诗人借诗 词跃然于纸上。倘若没有李清照,中国文学史可能就会缺少女性的华彩篇章;倘若没有李清照代言,中国的酒文化也将遗失女性的妩媚风情。 孔 子  孔 子 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但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也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有一次他甚至说,酒席上,肉不能多吃,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原句出自《论语.乡堂》。让孔子代言酒文化,对理学家、道学家、伪君子都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首《短歌行》不知道曾经深深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其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堪称史上最简洁有力的劝酒格言。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人们“说曹操,骂曹操,不见曹操想曹操”,请他代言酒文化,有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好处——争议常在,关注常在,效益常在。 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酒“代言人”也是数不胜数,他们爱酒,成为那个时代最直接的酒类品鉴者、代言人。当然我们安徽将相和酒业也有代言人,就是我们的蔺相如啦,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我们的白酒不光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丰富的社会底蕴,作为安徽省芜湖市市政府的指定用酒,我们一直领跑与白酒市场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