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制造”前景SWOT分析

 QHSE数字化智造 2016-10-25
摘要:“中国制造”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起飞注入了强大活力。十几年来,有关“中国制造“的学术研究也日臻完善,为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制造”未来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制造” 前景 SWOT分析
“中国制造”浪潮起始于1998年,此后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及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中国制造”得以迅速发展。2002-2008年间出口额平均每年保持30%的增速。“中国制造”虽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仍在2011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前景是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
一、“中国制造”前景优势(strengths)
1、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国每年将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水、电、交通、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如今高速铁路网也日益完善。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需要数十年甚至几十年,因此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明显。
2、完整的产业链
在中低端制造业中,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是全球最长的,例如一辆汽车所需的上万零件都能在中国本地找到供应商,这对于绝大多数国际制造业投资者来讲,是个方便省力的事情。将近60%的“中国制造”不依靠海外提供的中间产品,高于德国的53%和印度的33%。
3、丰厚的人力资本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在大力普及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国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企业也愈加重视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
二、“中国制造”前景劣势(weaknesses)
1、劳动力成本上升
最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每年都以25%左右的速度提升,外贸企业用工成本增幅比一般行业上升更快,这加深了外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导致部分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的产品订单逐渐向印度、越南、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2、严峻的资源及环境形势
首先,中国能源价格体系的改革使国内被扭曲的水、电、煤、油、气等能源价格正在随市场回归,企业耗用能源支出大幅上升。其次,近年来,制造业污染环境事件频发,居民生活环境恶化(近期各地持续雾霾),公众对政府监督治理的不作为行为日益不满。国家近期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 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3、离“制造业”趋势
“离制造业”就是一些地区不顾自身发展状况,超越工业发展阶段,盲目追求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导致第二产业人力和社会资本不足。我国很多不发达地区为响应国家号召,盲目发展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自身不具优势的高科技产业,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产业结构“青黄不接”的局面。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六分之一配置在制造业部门,但是却有三分之二配置在第三产业部门,这种人才分布将威胁到“中国制造”的未来。
三、“中国制造”前景机会(opportunities)
1、转变经营方式,进行产业升级
劳动成本逐渐升高,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外来贸易壁垒不断增多,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改进经营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更加重视“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70年代的日本面临世界石油危机、劳动力供给乏力、国内市场饱和、美日贸易摩擦加大等问题,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对制造业成功进行了升级,从而成为制造强国,中国可借鉴日本经验。
2、立足国内,着眼全球
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每人多花一元钱,总消费额就能增加十几亿,数目可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敢消费、愿意消费。相对于亚洲其他新兴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的未来具有更辽阔的国内市场。
3、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同构化
产业同构是以牺牲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各地区发展类似或者相同的产业,必然在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形成激烈的竞争,大量的重复建设必然带来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中国制造”在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要注意产业布局,以避免同类企业过度竞争而无法形成产品竞争力。
四、“中国制造”前景威胁(threats)
1、贸易诉讼增多
欧美经济形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扭转,必将积聚就业压力,为缓解压力,欧美当局必将矛头指向“中国制造”,贸易诉讼必将增多,中国企业应诉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贸易诉讼的增多将是“中国制造”未来面对的一个重要威胁。
2、新兴制造业国家崛起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项目转移到印度、越南以印尼这些国家。印度计划投入超过1万亿美金以改善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补齐印度制造的短板。根据2011的调查统计,印度人口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1.81亿,增长率为17.6%,而中国在过去10年内仅增加了7390万人,增长率为5.84%,印度的人口红利持续时间将远远高于中国。
3、企业之间恶性竞争
“中国制造”产业链完备,一个产品由多家企业生产,这往往造成企业进行激烈的报价竞争。新入局者或者目的不纯的某些企业往往报出低于成本的价格,反倒让真正具有实力的企业拿不到订单,不实行产品生产差异化,“中国制造”的未来令人堪忧。
总之,“中国制造”的未来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会也有挑战,“中国制造” 应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蔡的贵.反思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制造”[J].经济问题,2006,(1):5-7.
[3]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2):24-26.
【作者简介】杨晓林,女,山东聊城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金融学专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