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怎么写“寂寞的秋的清愁”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10-26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才高八斗的苏轼霉运八斗,因为“一肚子不合时宜”,被贬到长江岸边的小城黄州,这个地方也叫黄冈,当团练副使。这个官衔的级别很低,也没有什么公务可忙——事实上,组织上明确要求不给他安排公务——所以闲得够呛,穷极无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前朝唐人刘禹锡说的。你觉得好?那是你境界高。秋天是发牢骚的季节,特别是在这样一种境遇之中。所以,黄州的苏轼,一边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一边对于秋天有着特别的感悟。他在黄州的好文章、好诗词,大多是秋天写成的。不信你看:

承天寺的夜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真是一篇神文章,必须给满分。更牛的是:正文一共只有99个字,包括标点符号。有一阵子,微博要求限制在140个字以内,有的人简直就不会说话了。那是你水平低。如果让苏东坡当微博小编,这都不是事儿。

苏东坡是元丰二年底到黄州的,到元丰六年,大约已经四个年头。农历十月十二日,不正是秋天嘛,深秋季节。注意十二日这个日期,此时月亮已经是大半圆了。

苏团练副使一天无事。晚上更无事。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忽然发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好的月亮,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披上军大衣,走到户外溜达。

好月亮应该与好朋友共享。还有谁没睡?想来想去,只有跟我一样被贬到这里的张怀民。张怀民,一个公元十一世纪的人,有着公元二十世纪特征的名字,仿佛穿越。还好,怀民兄,字梦得,这个字有古意、有诗意。

怀民住在承天寺。大家要晓得,在古代,最大的连锁客栈集团,是散布各地的寺庙。

哈哈哈,怀民也没有睡,立在山门外发呆。他说:大苏!我正要去找你呢!

赏月?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承天寺的中庭,在山门和大雄宝殿之间。中庭种了几棵桂花树,前阵子开花,香气氤氲。现在满地都是落下的桂花。

寂静无人,连老和尚、小和尚都睡下了。两人在承天寺中庭兜圈子,聊闲天。今天一定要走满一万步,占领朋友圈。

空气澄净,没有一丝杂质。月光填满了整个中庭。承天寺里古木参天。树欲静而风不止,树影在地上轻轻摇曳,仿佛清冽小潭里随意飘荡的水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都有些什么树呢?栾树,这是一种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的高大乔木,它们在秋天开出一串一串黄色的小细花,然后迅速形成一嘟噜一嘟噜、红红黄黄的果实,从密密匝匝的绿叶中蹿出来。地上落下一些果子,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外面包裹着三片薄薄的皮,所以呈现出三棱形状。还有松树和柏树。它们树皮粗糙皲裂,树叶墨绿,树顶有雀巢。倏忽一条黑影闪过,应该是松鼠。

快哉亭的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竹”,大诗兄要发挥一下。黄州这个地方盛产竹子,是那种粗壮、高大的毛竹,所以才会高过屋檐,投下影子。

我说这些都是有依据的。在苏东坡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之前八十多年,前辈文人王禹偁被贬到黄州,就已经发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王禹偁入乡随俗,建了一座竹楼,写了一篇《黄冈竹楼记》。他没事就去竹楼那里喝茶、喝酒、看星星、看月亮,其实也是因为闲得够呛。

在宋朝,被贬的官员修建亭台阁楼,是一种风尚。不是偷偷摸摸搞,而是要写一篇文章大张旗鼓记下来。有自己写的,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有请朋友写的,比如滕子京请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我们这位与苏东坡同游的张梦得先生,其实也没闲着。在能看到无敌江景的黄州半山腰,他修建了一座亭子。就在承天寺夜游大约一个月后,元丰六年十一月,他请苏轼的弟弟苏辙写了一篇文章《黄州快哉亭记》。

根据记载,此地的风景是这样的: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多会选地方?放在今天,他们都是一等一的地产商。

小苏还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原来,亭子还是“大苏兄”命名的。

快哉快哉,秋风明月,岂不快哉?

赤壁的酒

大诗兄说了,大苏在黄州,写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文章。除了《记承天寺夜游》,我们非常熟悉的,还有前后《赤壁赋》。两篇《赤壁赋》,是在夜游承天寺的前一年,也就是元丰五年的秋天写的。

大诗兄还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两次游赤壁,其实是欢度佳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关于第一次游赤壁,前《赤壁赋》里是这么写的: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记住,这也是一个秋夜。“既望”,是每个月十五日的后一天。七月既望,也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过后的一天。月出东山,依然又大又圆。秋夜的江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个月后第二次游赤壁,根据后《赤壁赋》的实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第一幕:有客】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十月之望”,就是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一天,大苏和两位朋友,从新修的住所雪堂出发,往原来的住所临皋赶路,路上经过黄泥冈。你看,他新修了一座“雪堂”,我说他们喜欢搞楼堂馆所,没错吧?

走着走着,天就快黑了。这是深秋的傍晚,地上都是落叶,树上还有几片叶子在瑟瑟发抖,看得人也瑟瑟发抖。月光之下,人的影子在移动,树的影子纹丝不动。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第二幕:有酒】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走着走着,大苏叹口气:“哎,造化低了!”朋友甲:“大哥何出此言?”大苏说:“这么好的天,这么好的月亮,不得喝一杯?两位老弟在,没有酒菜招待啊!”朋友乙:“大哥莫愁。我从江里撒网打到两条鱼,看样子像松江四腮鲈鱼。话说,下酒菜有了,酒呢?”

宋朝人,至少苏东坡他们,是很尊重妇女的。他回到家跟老婆好商好量:“今晚不在家吃饭,有俩朋友约喝酒。”老婆也很贤惠:“你是甩手大掌柜,万事不烦神,空口白牙请人吃饭?我早就藏着一坛酒了,没让你知道!”

【第三幕:月夜】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大苏抱着一坛酒,屁颠屁颠出门,呼朋引伴又来到赤壁老地方。放眼望去: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登上山崖,喊山: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回到舟中,漂流:夜半时分,朦胧中只见一只白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如此仙风道骨,莫不是仙人的坐骑?

来源:大诗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