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五三”战略畅想,促进成都“三所学院”全面提档升级!

 北书房2014 2016-10-26


短短三年时间,成都首创、填补国内基层干部培训上一个空白的“三所学院”——成都村政学院、社会组织学院、城市社区学院,不仅对基层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的培训走在了全国前面,而且对基层社会治理规律的探索研究逐渐得到深化。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一些体制机制的制约。

    

为进一步提升“三所学院”核心竞争力,持续保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成都加快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的现实需要,成都市推出“一五三”战略,即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五大工程”,完善“三大机制”,促进“三所学院”全面提档升级,为全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范式。

    

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科学谋划“三所学院”长远发展


成都“三所学院”未来会是怎么样?

    

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王刚教授前后多次到过成都“三所学院”调研,和其他众多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一样,在他看来,“三所学院”从成立之初,便目光精准、高远,深刻贯彻落实中央所要求的精准培训,抓住村(社区)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的需求,在培训当中注重思想引领,把这三类人员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矢志不渝、持续推进,未来这里将有望成为与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比肩的中国一流培训学院。

    

实际上,这也正是成都市制定的“三所学院”五年计划的发展定位:以国内一流为发展目标,通过五年的建设,在成都市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之际,将“三所学院”初步打造成为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基层干部人才的专业平台;掌握基层基础数据,提供典型案例经验的特色智库;研究基层共性问题,探寻基层治理规律的创新基地。

    

为此,立足成都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成都市委组织部拟定了实施“三所学院”全面提档升级的“一五三”战略:制定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三所学院”长远发展;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提升“三所学院”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专科培训教材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治理智库建设、品牌交流平台建设;完善“三大机制”,努力夯实“三所学院”发展基础,即领导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基础保障机制。


以“一五三”战略为抓手,成都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把提升“三所学院”核心竞争力作为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认真总结“三所学院”成立以来发挥首创优势,坚持“专科、特色、合力、开放”办学模式积累的实践经验,遵循培训教育规律、学员成长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以质量优先、效益优先为办学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把“三所学院”建成中组部、民政部的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加快推动“三所学院”成为“立足成都、服务全省、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一流基层干部学院。



 

建基层治理智库增强核心竞争力

    

细读成都“三所学院”发展战略,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我们拿什么样的内容吸引人家主动前来培训?能为人家提供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培训结业后有没有后续的一些政策支持?”在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成都“三所学院”能否在中国基层干部培训领域独树一帜,还是要看学院有没有自己过硬的,别人拿不走、学不来的东西。

    

成都市将从师资、课程等方面强化“三所学院”的“造血”功能——

    

建设核心课程体系。结合“三所学院”鲜明特点,突出专科定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模块化、菜单式、独具“成都特色”的课程体系,增强培训课程的鲜活性、实践性、应用性。

    

编写专科培训教材加强与知名高校和专业机构合作,深度总结成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组织力量编写面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体、社会组织及其从业者的系列教材,提升基层干部、社会组织及其从业者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采取自身培养、社会选聘、外请专家等多种方式,建设有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专业能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搭建品牌交流平台。结合学院发展实际需要,通过举办“学术论坛、文化交流、主题工作坊”等活动,推进交流、强化合作、深化研究、分享成果,加快微信、微博等外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建设,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力、覆盖面。

    

而其中,构建基层治理智库被纳入重要日程。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中央深改办提出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长远规划,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建设智库研究数据采集系统,建成符合实际情况、覆盖村级治理、城市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特色领域的国家级基层治理的“高端智库”,“三个学院”将是其中具有鲜明主研方向的特色中心。同时,以智库为基础,建立“智库联盟”,搭建建言平台,深研重大现实问题,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团队合作,形成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理论创新与基层实践相融共生的专业化智库,以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导基层实践,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保持学院发展的“生命力”提供永恒的动力源泉。

    

“未来有许多政策制定依据或许就来自成都三所学院。”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的话说,成都“三所学院”在这方面不仅有先天优势,更体现了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目前,成都村政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筹建“村政”研究数据库,启动“村政”智库建设,力争用3至5年完成数据库采集和信息化工作,建成大数据库,成为国家基层治理问题研究、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一体的一线智库。

    

成都社会组织学院加强与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机构的战略合作,成立案例教研中心,共同开发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共建共享师资、课程、案例等教学资源库。

    

成都城市社区学院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达成合作意向,拟建立国内首个城市社区治理数据库。




深化改革完善“三大机制”

    

此前,因为“三所学院”脱胎于县级党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上,有诸多不顺。一方面,承接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财务等自主权非常小,出现“接得越多越累,价值得不到体现”激烈的矛盾。

“三所学院”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成都市专门出台《关于健全“三所学院”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意见》,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着眼灵活办学机制,激发办学活力,由学院所在地党校举办“设立登记”事业单位,确保“三所学院”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使用权限。“三所学院”分别建立院务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院务委员会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负责人、学院院领导和1—2名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学院可根据需要吸纳民政等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进入院务委员会。

    

“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大胆突破相当于给学院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一位学院负责人感叹,对于学院的改革突破力度远远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突破。

    

成都市鼓励“三所学院”创新人事管理,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分别建立权责清晰、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学院人事管理制度。对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推荐或提拔使用。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分别建立符合本学院办学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

    

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党委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构建区别于公务员和普通事业单位的教师管理体系,出台符合学院办学需要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建立学院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的薪酬保障体系,放手让“三所学院”搏击风流。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专注,精细,一丝不苟,方能卓有成效。

    

成都三所学院立足基层,面向全国基层干部,提供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能力教育培训,树立起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标杆,在创建中国一流基层干部培训学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成都,融入血脉的改革创新探索永无止境。


四川日报记者 罗向明 冉倩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