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新起步:著名的《南森报告》与《三方报告》

 佳歌3 2016-10-26

一、南森报告


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于1973年率先推出了场内标准化的股票期权交易。为回应市场相关疑虑并全面评估股票期权的经济意义,1974年末,南森公司为CBOE完成了名为《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股票期权上市交易评估》的研究报告(简称《南森报告》)。


该报告通过对美国场内期权系统全面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四点重要结论:


一是期权有助于平抑标的资产的波动率,报告研究了16只期权标的股票的波动率,发现在期权推出后的8个月中,16只股票的波动率显著下降,更好地抵御了当期市场系统性风险,即期权的上市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二是期权的推出增加了标的资产的流动性,在期权推出后,32只标的股票表现出了相对市场更好的流动性。


三是期权没有分流股票市场资金,也不会造成分流。理论上,一方面期权卖方将权利金进行股票再投资实现了资金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期权卖方需要新购入标的股票对冲风险,因而在一些资金在股市缺乏赚钱效应且没有便利的对冲工具时,这些资金会选择离场,但股票期权推出后,这类资金再次回到股票市场。实证上,期权推出后对新股与新公司债券的发行没有影响,没有分流原本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资金。


四是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期权,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报告通过集中分析个人投资者的数据发现:期权的保险功能吸引了大量的个人投资者,逐渐运用了多样化的期权交易策略;而基于期权市场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等特点,投资者也借此构建了更为理性的资产组合,减少了单一的趋势投机交易。


二、三方报告


应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期监会、证监会和美联储历时三年联合调研,于1984年形成了《期货和期权交易对经济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充分肯定了期权的经济功能,统一了美国各界对期权价值的认识。


该报告得出了如下四个主要结论:一是期权能够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储蓄和真实资本形成,企业将通过期权市场实现风险的转移将更多的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项目,与此同时,因为期权给予了公众规避一般市场风险的机会和起到增强收益的效果,公众也更愿意将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项目。二是期权产品不会分流股市资金,在期权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市场的资金总量并没有减少,期权推出后,用于投资的资金供给总量没有变化。三是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提出期权不仅不会降低现货市场的流动性,部分现货市场还表现为现货流动性的增加。四是不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报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认为期权稳定了或至少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水平。


该报告发布后,在市场上和学术界都引起了重大反响和广泛关注。时任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主席、被誉为“金融期货之父”的梅拉梅德专门就此报告进行了权威的解读,认可并高度赞扬了该报告的主要结论。他强调,“金融期货和期权市场能够提高现货市场流动性,带来增量资金。新的期货和期权合约提高了美联储实施公开市场运作的能力,美国财政部进行债务管理运作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该研究还表明,广大投资者也从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获得了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