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ETF期权市场发展经验及启示 | 深交所研究

 遥远的雷音 2023-04-14 发布于天津

美国ETF期权市场发展经验及启示

原创 邹冬 宋蕊廷 深交所研究 2021-04-20 09:18 发表于广东

作者简介

邹冬,管理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衍生品部助理经理,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市场。

宋蕊廷,金融学硕士,深圳证券交易所衍生品部,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市场。

摘要:研究品种齐全、流动性好、功能发挥良好的美国ETF期权市场,对于推进境内ETF期权市场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建设、提升交易所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国ETF期权市场具有产品体系完善、集中度高、先发优势明显等特征,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标的的代表性、流动性、波动性等因素,遵循着渐次覆盖“股票类-利率类-信用类-商品类-波动率类”品种的发展路径。相较于股指期权,ETF期权交易更活跃、行业ETF期权发展更好、市场发展更均衡。综合来看,扎实的现货基础、充足的市场空间和包容的制度环境是美国ETF期权市场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

美国ETF期权市场发展经验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一是ETF期权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现货市场;二是ETF期权相比股指期权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核心市场指数是发展重点,行业指数是重要补充。

丰富股票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有利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然而,与境外发达市场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种较为单一,产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品种齐全、流动性好、功能发挥良好的美国ETF期权市场,对于推进境内ETF期权市场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建设、提升交易所竞争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ETF期权市场特征
(一)ETF期权市场整体特征
一是产品体系完善、集中度高。美国ETF期权产品涉及到股票、利率、商品、波动率等类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2018年,美国市场ETF期权日均交易量769.3万张,日均持仓量9508.5万张,其中,股票类ETF期权占据着主导地位,产品数量、交易量、持仓量均高于其他类别产品。当前,行业ETF期权已经成为股票类ETF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50只交易最活跃的ETF期权中,近半数产品为行业ETF期权。从集中度来看,ETF期权的交易和持仓集中在有限几只产品上。前10只交易最活跃的ETF期权日均交易量和日均持仓量占比分别为81.3%和69.3%。其中,对于利率、信用、波动率类的ETF期权而言,单只产品的占比已经超过50%(见表1)。
二是各类别ETF期权均有成功产品。不同类别的ETF期权均有交易活跃、持仓较大的产品,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例如,较为成功的商品类ETF期权有USO、GLD和SLV,日均交易量分别为14.3万、11.2万和5.8万张,日均持仓量维持在200万张左右(见表1)。

图片
三是成功产品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市场上普遍存在跟踪同一指数的多个ETF期权产品。从市场表现来看,跟踪同一指数的ETF期权产品的交易集中在单个产品上,呈现出“先发优势、赢者通吃”的现象。以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期权为例,SPY、IVV和VOO期权的标的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但期权交易量却存在显著差异,交易集中在上市时间最早的SPY期权上。2018年,SPY期权的日均交易量分别是IVV和VOO期权的6611和11507倍,日均持仓量分别是后两者的2677和3792倍。
图片
四是ETF期权相继在多家交易所上市,交易所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交易量最大的跨市场大盘ETF期权——SPY期权、中小盘ETF期权——IWM期权、单市场ETF期权——QQQ期权和全球跨市场指数ETF期权——EEM期权在15家交易所均有上市。从竞争的角度来看,ETF期权的交易集中在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国际证券交易所(ISE),其他交易所交易占比较低,交易并不活跃,竞争压力较大。数据显示,SPY、QQQ、IWM和EEM期权在交易量排名前5的交易所中的交易占比合计分别为58.0%、58.8%、67.4%和85.2%。从合作的角度来看,ETF期权在主要交易所的交易较为活跃,共同推动了ETF期权产品的发展。SPY期权和IWM期权在单一交易所最大交易占比未超过17%;QQQ期权在单一交易所最大交易占比未超过15%;EEM期权在单一交易所最大交易占比未超过29%。
(二)标的选择的基准
从产品表现来看,成功的ETF期权整体上具有三大共性:标的指数代表性强、标的流动性好、标的具有一定波动性。
一是标的指数代表性强。美国最活跃的20只ETF期权标的指数各有侧重,代表了主流资产类别、地域及行业的资产表现。其中,交易量最大的SPY和QQQ期权分别跟踪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均是最核心的指数。
二是标的流动性好。2018年,美国最活跃的20只ETF期权标的日均换手率为9.5%,远高于全市场ETF日均换手率(2.5%)。其中,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EEM管理规模较小,但交易最活跃,日均换手率达10.9%。

图片
三是标的具有一定波动性。标的波动率与期权交易活跃度呈正相关,当标的波动率上升,期权交易量倾向于增大。以EEM期权为例,其波动率与期权交易量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图1)。
(三)发展路径:渐次覆盖大类品种
美国ETF期权市场经历了由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发展历程,渐次覆盖“股票类-信用类-利率类-商品类-波动率类”品种(见图2)。1998年12月,第一只股票类ETF期权(MDY)上市,2003年3月,第一只信用类ETF期权(LQD)上市,2003年4月,第一只利率类ETF期权(TLT)上市,2004年11月,第一只商品类ETF期权(GLD)上市,2011年1月,第一只波动率类ETF期权(VIXY和VIXM同时上市)上市。对于股票类ETF期权而言,产品种类发展顺序为:小盘指数-行业指数-大盘指数-跨境大盘指数。1998年,第一只小盘ETF期权(MDY)上市,同年第一只行业ETF期权(XLF)上市。2002年,第一只大盘ETF期权(DIA)上市,同年第一只跨境大盘ETF期权(EFA)上市。
图片
二、美国ETF期权相比股指期权的优势
(一)ETF期权交易更活跃
美国股指期权和ETF期权市场均已成为全球期权市场的成功典范,其中,ETF期权交易更活跃。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以下简称WFE)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股指期权交易量近6亿张,ETF期权交易量18.6亿张。美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FI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交易量前40的股票指数(含ETF)衍生品中,美国共有6只ETF期权,3只股指期权。其中ETF期权交易量共14.0亿张,股指期权交易量共4.9亿张。从主要指数来看,ETF期权较股指期权更活跃(见表3)。
图片
(二)行业ETF期权发展更好
美国行业股指期权交易极不活跃,发展并不成功。相较而言,行业ETF期权已经成为ETF期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期权清算公司(以下简称OCC)数据显示,2019年,CBOE上市的11只行业股指期权的交易量仅为1894张,其中,有10只产品的交易量不足100张。相比而言,美国ETF期权市场中,活跃的行业ETF期权占了较大比重,前20只最活跃的行业ETF期权交易量均超过290万张,其中最活跃的一只产品交易量达到3553万张。
(三)ETF期权市场发展更均衡
股指期权交易量高度集中在标普500、罗素2000、纳斯达克100三只核心指数,相较而言,ETF期权市场发展相对更均衡。OCC数据显示,2018年,标普500、罗素2000、纳斯达克100三只核心指数期权的交易占比分别为93.5%、3.5%、0.9%,合计97.9%。相比而言,前3只最活跃的EFT期权交易占比分别为44.2%、13.2%、6.0%,合计63.4%,前10只最活跃的EFT期权交易占比合计81.3%。
三、美国ETF期权市场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
美国ETF期权市场的成功依赖于扎实的现货基础、充足的市场空间和包容的制度环境。
(一)具备扎实的现货基础
美国ETF市场体量大、流动性好、创新多。一是美国ETF市场规模大。整体而言,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ETF市场,其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均大幅领先其他市场。截至2018年底,美国ETF市场的资产规模为3.3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1.0%。SPY、QQQ、IWM、EEM等头部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美元。二是ETF流动性好。美国ETF市场的日均换手率达2.5%,高于美国股票市场(日均换手率0.7%)、欧洲股票市场(日均换手率0.3%)、欧洲ETF市场(日均换手率0.4%)、亚太股票市场(日均换手率0.4%)和亚太ETF市场(日均换手率1.3%)。三是ETF创新多、覆盖广。美国ETF产品数量达到1982只,占全球市场的31.9%,产品覆盖股票、债券、商品、波动率、货币等大类资产。目前,SmartBeta、ESG等概念的ETF大量涌现,引领ETF创新潮流。
图片
(二)具备充足的市场空间
美国资本市场对股票衍生品的承载能力强于其他市场,使得ETF期权能够与股指期权并存发展。根据WFE数据,2018年底全球股市市值达74.3万亿美元,其中美股市值(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和)达30.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40.9%。从ETF市场来看,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ETF市场。截至2018年底,美国ETF的资产规模达3.3万亿美元,占全球ETF市场的71.0%;产品数量达1996只,占总数量的31.6%。
(三)具备包容的制度环境
一是在ETF期权标的选择上,坚持市场化导向,没有严格标准。只要标的ETF能够正常运作,有市场需求,一般都可以开发对应的ETF期权。CBOE、NASDAQ等交易所规定,只要ETF能够正常申购赎回即可上市期权。此外,即便ETF不满足能够正常申购赎回的要求,只要达到一个很低的标准也可以上市期权(股份数或基金份额700万份、持有人数量2000人等)。实际上,该标准更多是对个股期权标的选择的约束,对ETF期权标的选择约束很小。
二是美国ETF期权产品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市场均衡发展。加大核心指数的ETF期权供给,为基金公司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交易所提供均衡发展空间。美国实践表明,跟踪同一指数的不同ETF可同时开发ETF期权,并可在不同交易所挂牌上市。例如,同步跟踪标普500指数的道富公司SPY、安硕公司IVV和先锋公司VOO等ETF,均相应开发了ETF期权,并同时在多家交易所交易。
四、思考与启示
回顾美国ETF期权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ETF期权市场蓬勃发展过程中,现货市场基础、资本市场体量、制度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ETF期权市场发展经验为境内ETF期权市场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是ETF期权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现货市场。美国期权市场发展经验表明:现货基础越好,期权交易越活跃。对比沪深300ETF期权交易情况,我们发现,境内期权市场同样满足这一规律。从存量发展来看,做大做强现有ETF期权品种,需要进一步提升标的的规模和流动性。从增量发展来看,优先发展标的规模大、流动性好的ETF期权产品。
二是ETF期权相比股指期权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体量不断扩大,为ETF期权市场与股指期权市场并存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承载空间。2018年底我国股票市场市值达6.3万亿美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与股指期权相比,ETF期权合约规模较小,投资者参与度更高,有助于提升ETF期权流动性;股指期权高度集中在核心大盘指数,其他指数产品发展滞后,ETF期权发展更均衡;ETF期权可进一步涵盖债券、商品、汇率、波动率等各类品种。
三是核心市场指数是发展重点,行业指数是重要补充。美国ETF期权市场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交易量主要集中在标普500、纳斯达克100、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少数几只核心市场指数上,尽管如此,众多行业ETF期权产品仍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境内期权市场可以重点发展沪深300、中证500、深沪交易所各自市场核心指数产品,同时积极布局金融、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指数产品。

参考文献及注释略

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作者过往研究成果,仅供研究参考,且不代表任何方面的政策立场。任何机构或个人若以本文内容作为决策参考或者其他用途,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行承担,本文作者、本公众号以及深交所概不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