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职课改 |“闯关教学”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

 工学一体化 2016-10-26

近年来,通过课改,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精神面貌均获得较大改观,但是,部分学生“厌学”情况突出、学生学情差异大和专业技能养成不易等问题仍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职校专业教师的教学。为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围绕技能教学,立足变“厌学”为“乐学”,在机电专业提出并实行了“闯关教学”的实践探索,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教学模式创新。


问题一:中职生“厌学”,成功体验不足。

中职学生经历多次“挫折”体验,在学习主动性和发展主体性方面动力不足,“厌学”情绪突出,缺乏成功体验。“厌学”导致了学生在专业选择和生涯规划上存在着较大盲目性,对于未来职业往往缺少敬畏之心。职业学校在学生生涯设计和终身发展方面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问题二:学情“差异大”,个性难以兼顾。

中职学生群体及个体差异大,接受水平弱。学生在认知上对直观、形象、模仿性强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问题三:专业教学特殊性,技能养成不易。

机电类专业教学实践中有着较强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抽象、原理性强,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技能训练枯燥、规范性强,对学生恒心、毅力要求甚高;现有教育教学设施不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技能养成不易。

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学校把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运用到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中,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形成以“闯关教学”为特色的核心技能教学模式,即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理,让学生们对一个个项目进行游戏闯学,每个闯学任务都需要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建构技术实践知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专业教学实施“闯关式”教学实训模式,实训方法变“你教我学”为“你设我闯”,实训过程变“陈式模仿”为“技能冲关”,评价标准变“分数高低”为“能手等级”,做到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逐步推进,达成学生技能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内容重构。结合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标准开发教学素材,开发“闯关教程”,设计“闯关宝典”,实现课证融通,激发学生兴趣。


闯关教学关卡的厘定遵循了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基本逻辑,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关卡、专业技能训练关卡、创新技能训练关卡三类,三类关卡层次性明显,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发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常规教材改编为“闯关宝典”,包含了活动名称、单元主题、操作方式和原理说明四部分,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将必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到每一个关卡之中,并与职场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实现了教材向学材的转变。


第二,过程重组。通过个人闯关、合作闯关、集体闯关等多种形式,倡导“先闯后学”“以闯定教”,克服大班授课制局限,开展开放式技能教学,让学生找回乐趣。


“先闯后学”以“通关宝典”为统领,以自学、分小组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它涵盖以下几种情况:通关即学、碰壁再学、通关跳学、连环闯关和平行闯关,不断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以闯定教”是教师根据学生在闯关过程中的接受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依据企业技能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闯关计划,把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关卡”,依据“先闯后学”情况和行业新技术的变化,对关卡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环境重建。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厉行产品导向,建设多种闯关室,进行作品展示,建立“闯关产品专利申请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推动环境育人。


基于行动导向的指导理念而设计建设的闯关室由三部分组成:技能训练区,供学生训练和操作;闯关区(展示区),从第一关到第十关(或第五关),每一关设有闯关规则和指导,配有相关知识的介绍、原理图、闯关步骤等内容,还展示成功作品的实物;自主学习区采用仿真软件、视频教学,将闯关室中所有关卡的闯关要求做成视频放到储存盘中供学生随时点播。同时,学校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延伸闯关教学改革,基地以专业技能岗位角色体验为抓手,学生有选择、分批次进行“技能闯关”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和测试”,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成长。


第四,评价重设。突破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设立“闯关奖励基金”,鼓励学生闯关过程中大胆开展自主选择,力保学习成效。


学校通过闯关考核,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按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类型构建学业评价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袋,做到“闯关留痕”,实现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统一。在评价主体上,闯关教学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学校教师评价(或企业人员评价)等多个主体评价方式。建立第三方评价运行机制,推行考评员、双师型教师、企业能工巧匠、素养观察员等共同参与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评价。在评价结果上,闯关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认定相结合,推动课证融通。学生闯关达到特定级别,既可以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通过对上述“闯关教学”几年的探索实践,改变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精神面貌,学生专业技能明显提升,教师团队影响力日益增强,学校专业资源建设日趋成熟,实现了专业建设和学生成长的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