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有效沟通

 刘淑姿 2016-10-26

我们现在讲一讲,如果我们现在想很有效的跟孩子沟通,我们还要注意到,沟通的对象是谁?如果我们笼统的说跟孩子的沟通问题,可能不够具体和仔细,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他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点,所以我们要注意到我们交流和沟通的孩子是多大的孩子。



01

与婴儿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从孩子一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跟父母沟通,要跟自己的监护人沟通。所以监护人要注意到,不管我们是孩子的父母还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要注意到孩子从小就有精神需求的,只不过是他不能够表达,或者是表达的能力很弱。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没什么事的时候,也吃饱了,不渴了,没拉也没尿的时候,这孩子会自己依依呀呀。在清醒状态下,没睡觉的时候说些什么,尽管我们听不懂,这个孩子可能是无意识的微笑,有的时候表情不太舒服,有的时候表情很愉快。家长最常发现的是,当我们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周围一个大人都没有的时候,孩子这个时候可能会发出一些信号,我们过去以后,会发现这孩子,给他奶他不喝,给他水他也不喝,看看尿布也没湿,这时候孩子是怎么了呢?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就是一种交往的需要,在呼唤成人,呼唤成人过来跟他交流。有一些年轻的母亲很聪明,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小孩很小,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的话,但是他们会跟孩子说很多的话,比如说:“小宝贝啊,妈妈特别喜欢你啊!!你看妈妈过来你就高兴了吧,你看你怎么皱眉头干什么。有的妈妈还给孩子讲故事,讲简单的故事,给孩子念儿歌,给孩子唱儿歌,唱摇篮曲,跟他有意无意的说话,这都是很好的母亲的行为。所以:母亲在孩子没有言语交流沟通能力的时候,开始用言语或者非言语的形式进行熏陶,培养孩子与母亲交流,学习使用语言的能力。

婴幼儿时期,他的情绪,在心理学方面来讲,他的情绪已经分化了,他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不同的情绪状态。那么母亲要及时的观察到,敏锐的捕捉到这些不同情绪状态的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时候,尽管双方没有用语言交流,这样孩子就能够感觉到双方是有互动和沟通的。

在婴幼儿阶段,母亲与婴幼儿的最重要的交流不是言语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使用言语,但是更重要的是非言语。因为只有通过非言语的交流,孩子才可以最真切的感受到母亲与自己的互动是身体的互动。所以,如果有时间,多抱抱孩子,不能抱呢,就拍一拍孩子,爱抚爱抚。所以我们提倡母乳喂养,就是尽量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吃自己的奶,可能比喂牛奶要好,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孩子。那么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跟孩子的身体的互动会让孩子感觉到跟母亲的亲密感,让孩子通过肌肤相亲的关系感受到母亲实实在在的关爱,这就构成了孩子长大以后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情感基础。那么,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是学习使用语言,他们是学习掌握分化出不同的情绪过程。所以父母,特别是母亲,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越丰富,语言使用越多,对孩子将来形成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沟通模式都有很大的帮助。


02

与幼儿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那第二个阶段是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也就是一岁到三岁之间,幼儿的心理上,生理上发育都很快。三岁左右是第一个生长加速期,他的情绪动作言语都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他的思维的特点具有片面性,具有自我中心性。就是他自己想着什么,就是什么,他认为这就是一切。那么在这个阶段里,家长要跟孩子适当的使用恰当的言语来引导孩子建立更加全面的思维和更加多中心的思维,而不是自我中心。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母亲接纳,喜欢拥抱身体抚慰和精神关注,这样的一些沟通和互动,能够让孩子形成比较信任的安全的和温暖的关系。这样的结果对以后孩子和母亲的交流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情感的基础,孩子倾向于愿意听母亲的话,孩子愿意接受母亲的建议。这时候家长就会发现,当我们希望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孩子就会朝着我们比较希望的方向发展,因为母亲跟孩子有感情,母亲希望孩子做什么,孩子能够感觉到。当然母亲也有可能通过口头的语言信息,传达给孩子——妈妈希望你这样做,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好孩子,而孩子要是爱他的妈妈,他就会朝着妈妈希望的好孩子方向发展。有很多沟通的障碍,有好多青少年跟父母交流障碍,往往源自于婴幼儿时期,在他的人生早期,跟家长没有建立起好的情感关系,总觉得母亲不爱自己,总觉得母亲不疼自己的人。是没有办法跟母亲很好的交流的。

在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中有一个节目,题目叫《我管丈夫叫妈妈》这个个案是一个女士二十多岁,已经结婚了,但是她总是出现一些对现实生活的适应不良,比如,她总是跟她的先生叫妈妈,还要她的先生答应。大家非常奇怪,这个女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在演播室现场,咨询师帮助这位女士,帮助她找她的妈妈在哪里?为什么她要管老公叫妈妈?管老公叫妈妈最大的可能性是她和她的妈妈没有好的关系,她的老公替代了妈妈的位置。老公为什么能替代呢?她觉得老公很爱她,爱她的程度超过了她的妈妈。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她自己觉得没有爱她的妈妈,但是她的内心里渴望有一个妈妈,所以她就管他老公叫妈妈,而且让她老公答应,而且还要求老公像妈妈那样抱着她,她才感觉幸福。

这个案例让我们在成人世界里,感觉到很奇怪,那么后来通过咨询师的访谈就发现了这位女士始终说她的妈妈不爱自己,她的妈妈可能她从小到大在和她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对她的一些忽略、否定和疏远。可能包括身体的爱抚和拥抱接触都比较少,所以她就觉得她的母亲不爱她。那么她的母亲不爱她,通过什么来表达不爱她,通过什么来证明的呢?她说她的母亲曾经说过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那如果一个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过,其实我有了你的时候,想把你打掉!可能这个孩子就会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妈妈不爱我。

那实际上,是不是妈妈就不想要这个孩子呢?我们可以用人之常情或者说生活常识推理,所有的妈妈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但只不过是妈妈在怀这个孩子的那个时刻,不是我们正想要孩子的时候,也可能诸多的原因,阴差阳错让我们觉得不能生养这个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爱这个孩子。但这个母亲在孩子幼年时期交往的时候,就没有恰当的表达这一点。说我当初怀着你的时候,我都去做人工流产了,只不过做人工流产的地方只有一个男大夫,没有女大夫,所以我觉得不好意思。我想让那个男大夫做,太难为情了。所以我才决定先不做,哪天再说吧。结果那天没做成,以后就阴长阳错一直拖延,于是不得已生下了你!——妈妈这种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妈妈是那样的不想要你!”那么这个孩子在逐渐长大的日子里,就会留心发现妈妈对自己忽略。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母亲不恰当的信息交流,尤其在幼儿期不恰当的一个交流,会给孩子留下将来和家长交流的障碍,那么后来在演播室里,咨询师帮助这个女士,现场连线了她的母亲,主持人就问她的母亲,就问她,您当时说的也不是心里话,实际上您挺喜欢这个女儿,只不过您当时因为其他的原因要做人工流产,她说,是啊。那要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您应该怎么表述您跟您孩子的关系呢?这时妈妈就挺有趣的说,哎呀,孩子其实你是个挺好的孩子,不过当时我真的不想要你来着!这样一来,这位女士当时的表情又特别难看,而且特别痛苦。

后来咨询师又引导他,这是您说的心里话吗,时至今日您还这么想吗?咨询师又问她,您这个女儿怎么样?老人家回答,这个女儿挺好啊!咨询师又问她,您能具体说说您女儿怎么好吗?这个老人就说出来女儿的好多优点,怎么怎么善良,怎么聪明,怎么心疼家长,怎么为家里干家务,帮助家里分担责任,怎么爱护姐姐,照顾弟弟。咨询师这个时候说——让老人准确表达对女儿的感情,尤其是那一年您去医院去做人工流产,您现在应该怎么说呢?他母亲说,哎!那天也就是碰上个男大夫要不也就做了。这时候那个女士的脸还是特别紧张,特别痛苦。这时候心理咨询师跟老人家说——您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老人家说换什么啊?这就是事实啊!

咨询师又启发老人家——能不能这么说,当时的情况是您说的那样,但是后来您一直特别庆幸的是,那个您去医院碰上的是个男大夫,如果碰上的是个女大夫,这么好的一个宝贝女儿您就失去了!所以到现在一直都庆幸,那天幸亏碰到是个男大夫!那个老人马上就说——对!对啊!你这说到我心里去了!这是咨询师说——那你把这番话讲给你女儿听!然后那个母亲就跟他女儿说,哎呀!闺女啊!当初幸亏那天碰上的是男大夫,我没好意思做,所以我才留下了这么个宝贝女儿!你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啊!这个女士哇一下子就哭了!当然以后,咨询师再做女士的工作就变得很容易了!这时候,在演播室,咨询师再让女士管自己的丈夫叫妈妈,这女士说,我怎么叫不出来了?——因为妈妈又回到了她心里。因为爱她的妈妈就在她家里,她就没有必要再管自己的丈夫叫妈妈了!

我想这个案例清楚的说明——在幼儿时期,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建立关系,进行交流和沟通。我们给孩子一些什么样的信息?这一阶段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深厚的情感关系,构成以后我们和孩子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基础,那么有了这种好的基础,家长说了话,孩子肯定会听,家长不用说话,就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动作,就会让孩子意识到,妈妈喜欢我怎样,不想看到我怎样。孩子就会自觉地沿着家长指引的方向前进。

当然我还是希望家长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要按照自己想当然,按照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去表达,怎样去沟通。所以我们看到,如果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强硬,动作特别简单粗暴,情绪状态不良,那么我们就会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家长可能跟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方式相当的简单和粗暴,以至于孩子在无意识当中就习得了家长跟人交流的这种方式。以上我们讲的是幼儿期的家长和孩子交流应该注意的问题。


03

与儿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那么少年儿童时期,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交流呢?少年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呢?——发展自尊和自信。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少年儿童时期重要的心理学任务 。也是要发展期他们独特特征的重要途径。

那么家长在与少年儿童的沟通当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家长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少年儿童时期,大约在小学阶段。那么青春期大约在初二这个时期。大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那么我们说的少年儿童时期,就是从小学低年级到小学高年级。

家长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在这个方面,好像每个家长都觉得这不是个问题,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会不接纳呢?但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家长对孩子开始出现双重标准。一个是对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一个是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要求。往往家长对孩子生活方面照顾非常多,生活上躯体上接受也特别多。但是在精神上,心理上,在学习上接受的相当少!有的时候孩子会受到家长关于学习的高指标的要求,那么在孩子这里就会觉得,家长是很矛盾的!家长在生活上对我要求是那样低,包括一个身材很高,年龄很大的孩子,家长还为他穿衣服,系鞋带,还为他收拾书包!还为他收拾床铺!家长都觉得很自然!但是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很高很苛刻!实际上家长有一个错觉就是——只要我把孩子生活都照顾好了,孩子就会把精力全用到学习上!殊不知——学习是一个需要克服苦难的过程。需要意志努力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的自理能力,不能克服任何困难。那这个孩子不可能拿出很强的意志力,去学习,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所以一般厌学的孩子,都是家长照顾的特别周到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能替家里做家务,能替家长干活,这个孩子学习好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是不是能够被家长无条件的接纳,你真接纳他是一个有能力,又聪明,有智慧,有毅力的孩子,你就应该放手让这个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降低孩子的焦虑,这样家长和孩子沟通才会有效,如果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了,然后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就会觉得,我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好好学习,你帮我穿袜子,我自己也可以穿袜子。你帮我洗袜子,我自己也可以洗袜子,洗袜子还是比做这道难题容易。最好是有好多的事情他都需要做,而且他不光自己洗袜子,而且要替家长洗袜子或者洗衣服。如果孩子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那点困难就会容易的多!因为孩子每天要干那么多的家务,那么多的事情,要是解一道难题似乎相对而言并不难。

所以我们要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真正接纳孩子是一个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相信他能够很好的解决他自己学习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苦难,这个孩子的焦虑水平就会降低。要帮助孩子寻找和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要支持孩子与其他同伴已经形成的。

那么家长在跟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交往的时候,在交往的过程中,要给孩子做人际交往的示范!实际上,我们和孩子的交往过程,就是给孩子和其他人交往的一种示范。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一定好给孩子示范那些正确与人交往的技术,比如孩子应该和其他孩子怎样交往,往往会从我们和孩子交往过程中学习到经验来运用,交往的深度,行为规范这些方面,孩子会潜移默化把我们当中亲子交往沟通互动中的经验用于跟其他孩子交往。


04

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第四个阶段的孩子就是青春期的孩子。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有非常突出的行为特点。大部分孩子是从初二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到这个阶段的孩子智力发展非常迅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增长,他们越来越能够理解想当复杂和抽象的事物,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分析概括和综合。所以到了青春期,孩子学习的内容更多的出现了抽象思维需要的,比如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有些哲学问题,抽象概括的一些学问也需要学习。这时候配合他智力的迅速发展和思维类型由形象向抽象的迅速转换和并型的发展。这个时候学校教育也会设置一些相关的课程,我们家长也会潜移默化的用一些带有哲理的一些表述来影响孩子自己个人的世界观人身观的发展,这个时候孩子的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的确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习惯性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这样的互动方式,逐渐的有一些理性的和智慧性的交流。可能孩子会非常感兴趣的跟我们探讨一些人生的大道理,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去跟孩子做一些哲学层面的探讨和交流,使孩子在跟我们探讨和交流的过程当中,有助于他们形成好的价值观。

青春期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他们的生理发展可能超越了心理发展,所以他们有的时候对他自己的情绪,跟对自己的评价有直接的关系。当孩子对自己评价比较高的时候,情绪就比较好,比较高兴,比较兴奋。对自己评价比较低的时候,情绪自然就低落,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孩子很自卑,觉得自己啥都不行,有的时候有很自傲,很自负,觉得自己比谁都强,这时候就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不成熟性和波动性,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点。所以有时候很多家长都说,我们现在摸不透青春期的孩子。有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因为不能理解青春期孩子出现的这些现象,往往家长自己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觉得自己的孩子突然变得自己不认识了,自己的孩子变化不定,捉摸不定,他们现在想什么家长不清楚,他们为什么现在这个样子,家长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其实是青春期孩子自己内在的问题。他们自我意识当中充满了矛盾。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不稳定。情绪也随之来回波动。第四个特点,就是青春的孩子由于性生理的发育机体的性成熟,导致了性意识的萌发,有了对异性的兴趣,有了跟异性交往的愿望,这时候他们性意识当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现象或者说与异性交往的趋进和回避的冲突,也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

这个时候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交流和沟通的主要任务有四点:一启发孩子的逻辑思维;可以跟他进行一些哲学层面上,理性层面上的人生规划,人生大道理的探讨。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知道一个人有意义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怎样能够活出生命的价值。三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培养孩子健康情绪的重要的钥匙就是,让孩子形成理性的自我评价。四引导良好的性意识。家长不回避性的话题,用一种健康的关于性的态度,来引导和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理性健康的性意识。

我想青春期的家长,我们再概括一下来说,青春期的孩子是从幼稚到成熟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要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要表现出和家长不同的想法。家长看到这种现象,家长应该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开始成长开始成熟,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去研究什么问题。去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有效的跟孩子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