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蘭陵史志|皇舅房萧氏世系追踪

 华峰哥223 2016-10-26

 

古邑曲阿,山青水秀,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她北临长江,南依茅山,历来为世人称之为“鱼米之乡”、“卧龙之地”。是居家祈福的宝地。西晋武帝司马炎归天后,子孙间相互倾轧,第二代就暗伏衰败危机。“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占城掠地,据城为王。公元310年左右,北方人民纷纷避乱南下,觅地安居。兰陵萧氏,宗族人众,携家渡江南下,见曲阿(今丹阳市)山水相依,地广人稀,遂一一落户曲阿。


(一)兰陵萧氏源流


据《通志·氏族》记载,萧氏,系以古之萧国得姓,其地即今安徽省萧县。后为春秋时楚国所灭。周初,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于宋,其裔孙大正,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周宣王十二年楚国灭萧,子孙以萧为姓。”古代萧国,在今徐州之南,国破,萧国后裔避难今徐州之北微山湖旁的沛县(今徐州沛县)。萧何,沛丰(今沛县)人也。秦时,为沛主吏掾(佐主办事的官员)。汉高祖刘邦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刘邦。刘邦为泗水亭长(古代十里为一亭),何常保护帮助。当刘邦在沛县起义反抗暴秦时,萧何以宗族数十人之众,追随刘邦起事。萧何辅佐刘邦灭秦,又在垓下一战,佐刘邦灭掉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刘邦称帝,萧何功勋卓绝,拜为相国。


萧何,虽为丞相,处处俭朴,添置田产宅邸,必居荒僻冷落的地方,为家不治恒屋。有人不解,问曰“为何”?萧何答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必为势家所夺”(《史记·萧相国世家》)。


萧氏宗族第二次迁徙,自微山湖之西的沛县,跨湖迁东,紧靠今徐州市北隅,今山东枣庄市附近,史称兰陵镇(今山东枣庄市兰陵(原苍山)县西南)。萧氏奉萧何为始祖(一世),三世萧彪,事汉为谏议大夫、侍中,因故徙兰陵(今苍山县兰陵镇)。七世萧望之事汉,为御史大夫,徙家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九世萧绍,又回迁山东兰陵旧居。西晋“八王之乱”,兰陵萧氏宗族萧卓一脉渡江南下,侨居曲阿(今丹阳市)南岸南冈下。


萧何二十一世萧卓,字子略,仕西晋洮阳县令,生有一子一女:子源之,字君流,职中书黄门郎;女文寿,为宋武帝刘裕继母。《新唐书》将萧卓这一支萧氏,列为“皇舅房”。刘裕,为南朝(宋朝)第一位皇帝,即位伊始,封继母萧文寿为皇太后,赠外公萧卓为金紫光禄大夫,追封阳县侯。授皇舅萧源之为徐、兖二州刺史,冠军将军、琅邪太守,袭爵阳县侯。


(二)南兰陵与曲阿


《姓氏考略》一书载:“萧氏望出兰陵”。山东兰陵与分曲阿地立武进县梁朝更名的兰陵,都是萧氏的郡望之地。因为兰陵系萧氏历代祖宗的繁衍、昌盛、发迹之地,俗称“祖籍”。公元317年,东晋定都建康,实行“侨置”、“土断”政策,家住曲阿南岗下的萧卓家族,都以南兰陵为籍。诸如《宋书》萧思话、萧惠开传,都署以“南兰陵”人。


曲阿县境内的侨县南兰陵:《萧惠开传》记载:“……丁父艰,居丧有孝性,家素事佛,凡为父起四寺:南岸南冈下,名曰禅冈寺;曲阿旧乡宅,名曰禅乡寺;京口墓亭,名曰禅亭寺;所封阳县侯,名曰禅封寺”。四座佛寺,是了却其父在世之愿,使之在阴间能“静思息虑”,过那安宁的生活。《萧惠基传》记载:“……初,思话先于曲阿起宅,有闲旷之致”。《丹阳县志补遗》记载:“萧源之墓在京口”。《至顺镇江志》记载:“宋·萧思话墓,在京口。子惠开,性孝,家素事佛,乃为父造寺曲阿旧乡,名禅乡寺,京口墓亭,名禅亭寺,又禅冈,禅封,未详所在”。


侨置南兰陵萧氏在刘宋朝时期,就在曲阿县境内的南冈下居家。史书作证,无可辩驳。南兰陵不在曲阿的议论,可以休否?


(三)宋文帝驾幸曲阿


宋文帝刘义隆,为宋武帝第三子、公元424年即位,年号元嘉。侨置曲阿的南兰陵人,萧文寿,系文帝尊敬的太皇太后,曲阿萧氏与文帝的亲情特别深厚。光绪《丹阳县志·艺文》记载:“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幸曲阿大赦诏”、“同年又诏”。前诏内容:“……固以义兼于桑梓情加于过沛……复曲阿侨旧今岁租布之半,行所经县免田租之半。”前以情义表述,后以免去兰陵萧氏布租之半,曲阿田租之半。又诏:“吾生于此城,及卢循肆乱,害流兹境。先帝以桑梓根本,实同休戚,复以蒙稚,猥同艰难情义缱绻,夷险兼备,旧物遗踪,犹存心目”。文帝四岁,逢卢循叛乱,叛军经曲阿、京口至建康。这时,刘家刘裕、刘道怜、刘道规等男丁都行武在外,家中只有奶奶萧文寿持家,带领妇孺。“二诏”,是一首抒情诗,深刻表达了文帝对曲阿南兰陵外公家的深情厚意。


文帝巡行,文学家颜延之随侍,《昭明文选》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一首,可见文帝曾亲临曲阿,并作《济曲阿后湖》诗一首:“宵登毗陵路,旦过云阳郛。平湖旷津济,菰渚迭明芜。和风翼归采,夕氛晦山嵎。惊澜翻鱼藻,赤霞照桑榆。”


三月二日,文帝驾临京口,拜谒父祖陵墓,当日晚,由京口(时为毗陵治所)登龙舟经曲阿后湖(练湖),三日晨,抵达云阳(曲阿)城外。古代皇帝亲临曲阿,曲阿人民,无上荣耀。


(四)皇舅房萧思话世系


萧卓生一女文寿、一子源之;源之生长子思话;思话生六子:惠开、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蒨。源之生次子僧珍,僧珍生惠训。宋末为巴东相。仕梁为太中大夫,生子璝、琛。


萧思话(406—455年),从小顽皮,好嬉闹。十几岁,还不知经书。后几年,逐年学好,读经史,善弹琴,能骑射。有一次朝见宋武帝,便以“国器”赞之。年十八,授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相国参军。拜羽林监,领石头戌事,袭爵阳县侯。转宣威将军、彭、沛二郡太守。此时涉猎书传,颇能隶书,解音律,便弓马。元嘉五年(428年),进中书侍郎、都督青州、徐州之东莞诸军事。东莞司马郎之兄弟三人叛乱,思话命北海太守、南兰陵人萧汪之征伐,乱平。九年,仇池大饥,西戎头领杨难当洗劫汉中。萧思话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命汉中太守萧讳,领五百将士前进;再命西戎长史萧汪之配合,三派阴平太守萧坦赴黄金罍。贼军势盛,所穿犀甲,戈矛不能入。贼众攻打萧坦营,萧坦奋击,贼虽败,萧坦也受创伤。萧讳将长矛改成短斧,与贼混战,大胜。贼众溃败,逃窜至深山老林,乱平。二十二年授侍中领太子右卫率。二十六年,征为吏部尚书。二十七年,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自立,诏以萧思话为徐兖二州刺史。不应诏旨。公元454年,孝武帝弑刘劭立,授萧思话为中书令、丹阳尹。孝建二年(455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赠乐器一部。未行。逢江州刺史臧质反叛,改调江州、郢州刺史并都督诸军事。坐镇夏口。不久,因病卒,时年五十岁。追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常侍,都督,刺史如故,谥穆侯。


宋文帝对萧思话恩宠尊敬,常以“丈人”称之。元嘉十四年,文帝以弓琴赠萧思话,敕曰“丈人顷何所作,事务之暇,故以琴书为娱耳”。元嘉二十六年,征萧思话为吏部尚书,诏:“将深铨管要机通塞,所寄丈人才用”。


萧思话六子生平及世系:



(1)长子惠开(423—471年),初名慧开。少有风度气魄,涉猎文史。家虽华贵,服物简素。性格古怪,同事、亲戚之间都不共语。服丧,有孝。家中素来信佛,为超度父亲亡灵,建佛寺四座:南兰陵家乡南岸南岗下,建禅岗寺;曲阿旧乡宅,建禅乡寺;京口墓亭,建禅亭寺;世袭阳县侯,建禅封寺。惠开仕宋,初为著作郎,后转太子舍人、尚书水部郎。孝建元年(454年),迁黄门侍郎。父亡服丧守孝。大明二年(458年)迁雍州太守,善于为政,袭封阳县侯。八年(464年)升侍中、御史中丞。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进号冠军将军、辅国将军。出为益、宁二州刺史,镇守成都。以从严治蜀,多用刑杀来治政。致造成蜀民反抗叛乱,多年动荡不安。泰始四年(468年),蜀乱平息,调回朝廷,不再重用,郁郁不乐。七年吐血而亡,享年四十九岁。子:萧睿。


(2)次子惠明,亦有时誉。明帝泰始初年(465年),任职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项羽庙。相承几百年都说:“项羽多居厅听事”。前后太守皆不敢上。萧惠明不信,设盛宴接宾客数日。有一天,见一人,长丈余,张弓挟矢向惠明,既而不见。从此生“搭背”(恶疮),旬日而卒。子:眎素,无嗣。


(3)三子惠基(430—488年),幼以外戚见江夏王刘义恭,以女配婚。仕宋历著作佐郎,中书黄门郎等职。与萧道成善。仕齐,历都官尚书掌吏部。永明年间(483—487年)迁侍中,领骁骑将军。又迁太常,加给事中。性清淡,善隶书及奕棋。初,萧思话先于曲阿砌宅,有闲旷之意。惠基常谓所亲说:“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立身而退”。朝廷官员,称其为贤士。永明六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子:萧洽。


(4)四子惠休(?—500年),齐永明四年(486年)为广州剌史,罢任。永明十一年(493年),自辅国将军、南海太守调为徐州刺史。齐·郁林王即帝位,进号冠军将军。建武二年(495年),北朝围攻钟离,惠休坚守城池;北朝派使劝降,惠休乘敌麻痹,大破北军,以弱胜强。因功升迁侍中,领步兵校尉,封爵:建安县子,食禄五百户。永元元年(499年),迁吴兴太守。进右仆射。二年病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5)五子惠朗,善骑马。宋·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惠朗随桂阳王刘休範反叛宋朝,军至京郊新林,百官惊惶。右卫将军萧道成计败桂阳王,部将张敬儿怒杀刘休範,乱平。萧道成赦惠朗罪。齐·永明九年(491年),萧惠朗任职西阳王萧子明征虏长史,行南兖州事。因西阳王总管何益新贪赃罪坐法,免官。


(6)六子惠蒨,仕齐,职左户尚书,子:介。


(五)萧惠蒨祖孙三代世系


皇舅房“惠”字辈兄弟七人,萧惠蒨一支人丁兴旺,且延续至唐朝,家族荣华。


萧介(476—548年),字茂镜,少颖悟,有器识。梁·大同中,任职武陵王萧纪长史,以清白称。梁武帝对何敬容说:“萧介甚贫,可以处一郡”。又说:“始兴郡频无良守,可以介为之”。萧介出为始兴太守,任期,甚著威德。征为少府卿,加散骑常侍。会侍中阙选,司举王筠等四人并不称旨。梁武帝说:“我门中久无此职,宜用萧介为之”,拜侍中,帝甚重之。又迁都官尚书,每遇军国大事,梁武帝必先访介。梁武帝对丞相朱异说:“萧介,端右材也”。中大同二年(547年),辞疾致仕,梁武帝优诏不许,终不肯起,拜光禄大夫。太清二年,朝廷欲纳侯景,萧介上表致谏,极言不可。


萧介,性高简,少交游。唯与族兄琛,堂兄眎素及洽、从弟淑等文酒尝会,时人以比谢氏乌衣之游。初,梁武帝总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萧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梁武帝赞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年七十三卒于家。子:彤、引、允。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度,聪敏、博学,善作文。仕梁,为西昌侯主簿。侯景之乱,与弟彤及宗亲百余人,南奔投衡州刺史欧阳頠。頠卒,子欧阳纥领其部众。萧引疑欧阳纥有异图而渐疏。北还,仕陈,历尚书佥部侍郎。中书、黄门、吏部侍郎。后主即位,进中庶子。萧引善书,当时所重。宣帝赞其字曰“翩翩似鸟之欲飞”。宣帝曰:“我有所忿,见卿则解”。


萧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坐吴琎案,免官。卒于家,子:德言。


萧德言,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长安。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作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时,李治为晋王,诏以德言为晋王授经讲课,晋王立为太子,德言乃为太子侍读。因年老求退,唐太宗不许。赐爵阳县侯。贞观十七年(643年),拜秘书少监,二宫(皇宫、太子宫)礼赐甚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累请退仕,准退。李治即帝位,以师父礼,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病卒于家,享年九十七岁。高宗为之辍朝治丧,追赠太常卿。


皇舅房曲阿萧氏,自萧源之于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封爵阳县侯始,历萧思话、萧惠开世袭阳县侯。又历萧惠蒨、萧介、萧引三代。德言至公元643年前,又封阳县侯,萧氏再度荣耀。


(六)唐朝宰相萧至忠


曲阿皇舅房以萧源之为一世,萧德言为六世。德言子萧沈(七世),职太子洗马。萧沈子萧安节(八世),职相王府兵曹参军。子萧至忠。


九世萧至忠,徙家沂州。初为秘书少监,迁监察御史,弹劾凤阁侍郎苏味道贪赃,超迁吏部员外郎,誉闻当时。中宗神龙初年(705年),为御史中丞兼吏部侍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疏陈时政:“求治之道,首于用贤。苟非其才则官旷,官旷则事废,事废则人残,历代所以陵迟(衰落)者,此也。……”调侍中、中书令。帝曰:“宰相中,至忠最怜我”。时,韦后干政。韦后尝为其弟洵与至忠殇女冥婚;至忠又以女嫁韦后舅崔从礼子无诐,结婚这天,帝、后分别代表萧、崔两家嫁娶。时谓“天子嫁女,皇后娶妇”。公元710年6月2日,韦后毒死中宗皇帝,另立李重茂为帝(殇帝)。感到做“武则天”的时候快到了。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当月20日,发动“宫廷政变”,弑韦皇后。当月26日,太平公主将李重茂拉下皇帝宝座,李旦即帝位(睿宗)。萧至忠坐韦后党,出为晋州刺史,治政有名。睿宗无能,太平公主欲篡夺皇位,萧至忠依附其党。寻拜刑部尚书,复为中书令(宰相),封爵赞国公。参加太平公主逆谋,先天二年(713年),谋逆事败,被杀。


萧至忠二弟萧元嘉仕唐,职谏议大夫;三弟萧广微仕唐,职工部员外郎。萧至忠生三子:衡、衍、随。千百年光阴一现即逝,皇舅房萧氏,今迁居何方?尚待研讨。


(七)萧氏发迹于曲阿


南兰陵萧源之,以刘宋皇帝刘裕的舅舅而闻名于世。俗话说:“亲帮亲,邻帮邻”。群居曲阿的堂弟萧摹之也随之发迹。据《萧思话传》载:从父弟萧摹之,任职丹阳尹,追赠征虏将军;长子萧斌,职青州刺史;次子萧简,职长沙内史。北海太守萧汪之;司马建威将军、南汉中太守萧讳;廷尉卿萧僧珍,子萧惠训巴东相,孙萧琛等皆在朝廷任职。这些萧氏人物,因为都是萧源之的近亲,在刘宋时期职务都很显要。


家住武进(分丹徒、曲阿地立)东城里(今丹阳经济开发区张巷东城村)的萧乐子、萧承之;家住塘头村(今经济开发区颜巷村委会塘西村)的萧顺之,因为与皇舅房萧源之系同姓宗亲族人关系,近亲之情就见疏远,在刘宋朝廷早期,尚无闻人见于史传。元嘉三十(453年),宋文帝被太子所弑,刘宋王朝从此衰退。在刘宋王朝动荡不安时期,家住东城里的萧承之之子萧道成,从低下级将士,逐渐因战功屡有晋升,终为“齐王”,后受宋禅,建立齐朝,为南齐第一代皇帝高帝。


曲阿,山灵水秀。自秦始皇东巡,就认定“曲阿有天子气”,齐、梁两朝曲阿出了皇帝,胡桥卧龙冈上的“卧龙”,龙吟之声响彻山谷,“真龙天子出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