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张|赖恒毅:在声音里,我找到了全部的你

 灵石水华 2016-10-27

【德不孤 必有邻】


【有邻书声·为自己读书09】


赖恒毅 James 


透过网络,我用视频的方式采访了人在台湾的赖恒毅先生。在『有邻书声』的主播里,恒毅算是第一个来自海峡彼岸的主播。

 

赖恒毅个子高高的,气质儒雅却又活力十足。他介绍自己说:“我是一个孩子的爹,一位专业教练。”事实上,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国际教练联盟台湾分会(ICFT)当值的理事长。

 

今年六月,恒毅到北京出差,恰逢生民老师私家宴端午的『虫二』聚会,当时『有邻书声』刚刚开始推送教练们的“无用”之声。聚会结束后,恒毅与生民挑灯长谈志趣相投的两个人,话题自然离不开共同热爱的教练事业,也自然谈到了『有邻书声』,谈到了“为自己读书”的主张……

 

那次返台不久,恒毅开始留意收听『有邻书声』上教练们的读书声。有一阵子,听主播的声音替代了广播节目。恒毅说:“很舒服的感觉,是心灵滋养的粮食。我的心情同时也是惊喜的。原来说话有这么多的学问,话说多,嘴皮酸了,说明我很少动它。”说到这儿,他笑起来,笑声里充满阳光,也很有感染力。

 

接着,恒毅认真地说:“感谢『有邻书声』的主播创造了这一切!”就这样,他开始寻找自己想要读的书,开始为读书做准备。

 

恒毅告诉我,在正式录的时候,脑袋里其实有两三本候选书,而最终选择杨定一《全部的你》,一定有原因。“从学生时代起,我就一直在寻找如何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静坐,放下,过去的20多年,各式各样的书只要和这个领域相关,看到就买回来,答案却好像始终没有出现。没有答案,就继续。在书中,我不断地寻找着,如何安静,如何放下,如何才有真正的快乐。现在,我好像有点懂了,有些方法可寻了,也许,这就是答案。我有一点不确定,也有一点开心。”

 

《全部的你》的内容与正念相关,当决定选读这本书,恒毅说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经历,是花了些时间找适当的音乐,因为他希望搭配的音乐,能够带出他对内容本身的心之所向。

 

选好了书,也找到了心怡的背景音乐,开始录制。恒毅说:“在声音上较劲,不接受,甚至是排斥自己的声音好像都是必走的路径。”

 

恒毅继续说道:“我非常爱这本书,书里的内容,可以呼应人生的故事。对于这本书的一字一句,我都有着强烈的渴望,而当我把这一股强烈的渴望念出来,共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尤其是回放再听,我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有一股能量透过声音传递出来。起初,我有些害羞,因为念与听是不一样的。”

 

恒毅录制第一个四篇的时候,正值初秋。今年的台风多,为了防止风声被录进话筒,他想了好多的方法,最后把座位移到离窗边比较远的地方,待更深人静,待小孩和家人入眠,一个人轻轻地翻开书,戴上耳机,让内心的渴望透过声音,走进《全部的你》……


“由于台湾特殊的背景,录制时也会有些有趣的故事。当然,最有趣的莫过于发音。'恒毅说:“每每在听其他主播的声音时,总会觉得她们的声音那么好听,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如她们。台湾早期认可的好声音就是纯正的北京腔,我发现主播们个个都字正腔圆。台湾长大的我们,怎么样接受我们也可以成为主播?怎么样接纳自己的声音?”

 

听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似看到一位充满热情的探险家,他不为别人的赞叹而行,只为追寻内心的呼唤与希冀。与其说透过为自己读书,恒毅接纳了自己的声音,并找到了沉静的安放之处,倒不如说,这一趟声音旅行,他正乐在当中。

 

恒毅也喜欢听『有邻书声』其他主播的声音。作为听者,他对从电波里流动出来的声音,有着自己的体会。“声音本身代表着当事人的状态,更有可能的是反应了我在聆听当下的心境。比如说,听主播朗读我曾有一个很微妙的接受过程。一开始听,我会区分声音大小,区分朗读速度,听进耳里便开始有自己对声音的诠释,在心里做了判断,这个声音代表什么意思?她处在什么状态?这个时刻很微妙。在做了好几个判断和诠释后,我突然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是不是我自己心里的投射?这有一点像探索之旅,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只是发现了从诠释到自我投射的过程,觉得很有趣。”

 

每次录音前,恒毅一定会做嘴部的练习,他笑称这是在帮嘴巴暖身,因为做了和没有做就会有差别。开车的时候,会听『有邻书声』,有新主播上线,有挑到想听声音,甚至会重复听某一个声音,因为这个声音的能量,平静舒服,心灵会得到滋养,虽然是被动式地听

 

恒毅说,他从一开始就非常认同生民老师提出“无用”概念以及“为自己而读”的核心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为自己读,把自己获得的感动记录下来,这将有什么效应呢?你的声音会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而且,通过你的声音也会把一本好书传播给有缘人。


‘为自己而读’是非常核心的。我有时会跟台湾教练分享,生民老师在北京创办的『有邻书舍』,和今年开始推动的『有邻书声』,很感动!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文人,在背后推动着大家的学习,以及知识的传递与分享。非常感谢生民老师!辛苦了!我们一起手牵手去倡导‘为自己而读’!透过你们的坚持,我们陪你们一起坚持。”

 

结束了采访,莫名的,心里涌上一份澎湃,也淌过一波祥和与宁静。都说是人生得一知己难,然而,因着一个“为自己而读”,有这么一群人,正欣喜地走到一起来。他们在声音中,找回了曾经的自己,找回了从来就有的愉快,而原本“把自己找回来,就是把快乐找回来”

 

主播

赖恒毅 James,国际教练联盟(ICF)台湾总会会长。长期关注教练于各专业领域之应用。擅长发展与培训企业内教练型领导者。在个人成长方面近年开始推动正念(Mindfulness)于职场与家庭之中。


作者

李珩,近20年的市场营销、培训和管理经验。目前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四十岁后转换跑道开启人生下半场旅程。探索、发现、分享生命之美。让生命没有界限,爱生爱,美生美。

谷虹,『有邻书舍』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