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事多做一点点,你不只值得信赖,也将不可取代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10-27

在我刚进入媒体工作那会儿,我发现我的效率特别高。


其他编辑通常的流程是采访完企业家,写稿,初稿出来后马上发给品牌PR,接着PR们就会开始挑稿子的文字,反复提出意见,编辑们反复修改,几经修改后定稿,然后给设计师设计,这其中可能照片不合适、修改、设计稿也要反复来回修改好几次,编辑们哄着PR哄着设计师,来回沟通调节,最终定稿。


(当然,一线杂志的编辑们应该没有这个烦恼,强势的媒体大多不需要经历这样的折腾。)


所以,通常一个编辑负责一个企业家采访就已经折腾地够呛了,如果负责一个专题或好几个采访的话,就会整月累成狗,所以总的来说编辑们加班加点是正常的事儿,娱乐和学习的时间也就非常少了,大家的状态看起来都比较疲惫。


我在进入杂志社后没有经历过以上这些时刻,因为我刚进去的时候其他编辑把这些生活状态告诉了我,而且我在头一个星期的时候也看到大家这样来回反复修改调整的工作状态,我觉得这不是我要的,因此我要给自己另外一个选择。



1、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


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调整了工作方法后,发现文章的通过率接近百分之百,拿到采访对象那里有修改的也只是偶尔几个错别字,和我以前不知道的个别客户信息,内容上基本没有调整。


我和设计师不用吵架,也不用反复修改,最多两次,我们的版面就做好了,而且客户满意得不得了。


最后做出来的版面不仅效率高,而且非常美,照片与版面都配得妥妥的,不存在照片不理想的情况,市场部出去谈客户的时候,很喜欢用我做的采访版面做展示。


除了以上成果之外,我没有加班,到了下班时间就去学习,去咖啡馆看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工作做好了,还自己去学了销售,也签约了广告客户,最后一个星期里我还自己折腾了一场大型的企业家聚会活动,总之我把时间的价值做到了最大化。



2、高效的工作,离不开一些小技巧


那么我是怎么做编辑的呢?

如何减少反复?

如何把工作做得专业高效?

我的秘诀就是,多做一点点。


我做稿的过程是这样的:在采访之前我先把能找到的关于企业家的采访文章以及能了解他们性格故事都去了解一下,然后找摄影师朋友谈友情摄影赞助,事前还会再跟PR约一次采访前的下午茶或碰头会,最后才去采访。


在采访结束后,我开始写稿,找杂志版面,我不会直接发稿给PR,也不会直接把稿子发给设计师去做版面设计。


我会找大量适合采访对象的杂志版面,大量去看国内一线的杂志,或是国外的财经或商业时尚杂志,找到几个优质的版面后就跟设计师讨论,定下参考版面设计师才开始设计。


做完版面后我依然不会把稿子给PR,我会把做好的版面拿到彩印店里,自己花几十块彩打出来,看着最后呈现出来的实物和精美的版面,我满意了,这时候才会给PR打电话说要看稿子了。


但我在这个阶段是绝对不会把版面用电子邮件发送过去的,我会告诉PR杂志社对采访对象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亲自把版面送过去才行,请约好采访对象我们一起看版面,让我们一起来一次讨论完成。


因为这样的做法PR们很少遇到,所以每次都会欣然同意,约好采访对象,我们一起开会。


当PR和采访对象以为我只是把稿件送过来,或是以为我只是把版面的构思带过来,而我却把整个版面做出来还打印出来了,当版面被打开的时候,客户和PR的体验感都感觉棒极啦,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惊喜。


通常在这种时候,客户和PR就不会再咬文嚼字了,因为看的是整个版面,所以提出的也是整体的建议,不会在细枝末节计较。因为版面本身就是参考非常优质的素材进行改进的,比设计师自己抓破头在有限的框架里设计效果要好得多,客户也觉得很惊喜,两个版面二选一,通常版面一次就通过了。



3、贴心的关系,离不开一些小心思


再说回照片,因为照片不是找客户要的,是自己带着摄影师好好拍的,所以整体的视觉效果就很好,客户也是第一次看到照片,加上一看就看到照片在杂志上的呈现效果,就非常欣喜。


当然,你可能猜到了,细心的我也没有把照片直接发给客户,我把一些照片打印出来了,表框送给客户,成本一个在十几块钱,但是客户和PR非常开心,把我的礼物放在办公桌上,以及办公室里很显著的位子,我觉得他们都会时时想起我。


这个过程是我在做编辑的时候最喜欢的时刻,客户们觉得充满了惊喜而无比雀跃,而我知道我的工作又一次很漂亮地完成了,最后客户觉得PR和我都很负责,而去超出了期待;PR觉得我和杂志社好认真,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宣传上的合作;主编觉得客户满意,PR满意,而我完成得很高效(虽然他并不会知道我的这个流程),就给我更多优质采访的机会,我们都皆大欢喜。



4、“多做一点点”,拥有更高的效率


虽然看起来我在每个环节上都多做了一点点,但整体看起来,正是因为这些“多做一点点”让我拥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多的肯定和更多的机会。


工作这件事,从来就没有什么按部就班的途径,不是别人怎么做,你也一定要一直就这么做,而是如果你想要提升时间和效率,你就可以对现在的工作流程或方法进行改进。看起来你多做了很多,或者多花了一些花费,但正是你愿意付出,愿意“吃亏”,反而为你赢得了职场或事业上更多的发展。


在我一路的发展里,我都会用多做一点点来要求自己。


给银行做客户邀约的时候,我不会只是发个短信通知,从什么时间收到短信,什么时候发提醒短信,临近一天和当天发什么内容,我都会做研究,我的邀约率从来都是最高的,说起来也就是比大家多发了一条优质的短信。


自己办论坛的时候,我不会只是做一张邀请函发出去,我一定会用特种纸做,还会加上好几个内页,主题,地图外,我一定会把嘉宾的介绍写的非常非常用心,让人一看到邀请函里面的内容就会想来参加,所以我一开始就办千人论坛,从来都是爆满,说起来也就是比大家多做了几张优质的内页。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贯穿于我整个职业和创业生涯。


最近我们的线下课程开始,PhotoReading超速阅读课和SupperWriter国际写作课,按理说课程这事在国内也做很多年了,虽然课程内容极其优质但课程体验应该大体相同,做不出什么惊喜了,可是你去看看行动派斜杠学院的课程体验评价,每一位学生包括已经上了无数高大上好课或是自己也在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人,来上我们的课程后都惊讶于我们的课程体验可以如此细致有质感,没什么,说起来也就是比大家多做了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



高颜值的行动派定制版教材本



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及美观摆放,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贴有个人标签的手机存放盒,提倡专注学习的氛围



可随时取走个人照片的学员照片墙




现场随时供应的进口点心



贴有个人名字的专属便当



课堂现场的香薰、鲜花及书架摆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