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扶贫攻坚

 昵称29757931 2016-10-27

根据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要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特色文化产业如何助力扶贫攻坚?2016年10月21-22日,“首届特色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高峰论坛” 在西安举行。与会专家从特色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的意义,路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云南社科联原主席范建华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可有效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的根本要求。说到扶贫问题,其实贫困一直都有,只是贫困的标准在不断变化,消灭贫困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今天谈的扶贫问题,是指在现阶段怎么实现同步小康的问题。十八大提出了五大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共享的理念,指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全国人民共享,这是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西部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扶贫区。中国的贫困主要是东西部差距,中国的贫困问题集中体现在西部。西部又是自然山水最美、民族文化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怎样找到解决贫困的道路呢,那就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实现精准扶贫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东部的文化产业是以创意创新型等高科技文化产业为主;西部的文化产业,是以资源依托型文化产业为主。资源型文化产业就是利用我们的自然风光、自然山水、利用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另外,土地创造的财富是有限的,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无限放大,所以只能发展文创。


  将西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正是西部贫困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工艺)扶贫开发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成为应对这一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手段。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品创新相结合、资源整合与区域合作相结合是实行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主要路径。将西部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资源有效转化为具有市场化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其中有许多可定位为国际化的市场,这将大大有利于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西部贫困地区,通过旅游渠道,将先发地区的消费吸引到贫困地区,实现国民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将财富通过旅游渠道从先富起来的人群转移到贫困人群,实现先富带后富。旅游扶贫的突出特点是市场机制,突出优势也是市场机制。


  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得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一业抓特色文化产业,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政府的责任担当与市场的有力推动。要结合镇、村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等实施扶贫政策,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同时,要动态跟踪贫困户信息、实现精准化管理与考核。各有关部门要把涉农资金向扶贫对象倾斜,要统筹整合、集中使用各级各类扶贫资金,重点瞄准产业、瞄准项目,支持和引导贫困镇、村和贫困户自主选择发展产业。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齐勇锋
范老师解答了为什么特色文化产业能够实现精准扶贫,通过什么样的肌理、途径实现精准扶贫。扶贫攻坚只有4年时间了,中央下了很大的力量,我们这件事情功德无量,从学理上破题,从学理上讲清楚,从实践上又有可行性,政府大力支持精准扶贫,希望出台一些更精准的政策,同时希望在实践上能有更大的推动。



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

文化扶贫是伪概念


  我在基层干过,当过县长、县委书记等,实践经验比较多。今天就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讲几个拙见。


  1.越是贫困,越是原始,越有文化。许多同学喜欢看美国大片,美国大片中很具有震撼力的是西部开发题材片,西部开发片是很原始的,本真的,很有文化内涵。美国300年历史,有西部开发题材片;中国5000年历史,却忽略了西部文化。我们从东部沿海认识我们的改革开放,然后是西部开发,而西部开发注重的是自然资源开发,忽略了真正的文化挖掘。


  2. 真正的扶贫是扶治理。怎么扶贫,扶贫不是给他钱让他去干什么,真正的扶贫是扶治理,让他自己站起来,走出去,让其对自身的宝藏进行挖掘,让他自己有能力。


  3.我认为文化扶贫是伪概念,真正应该是发现它的文化内涵,总结其文化精髓,启发、启动其文化原动力。它的知识结构已经有了,我们要发现,在发现过程中,学习并丰富它。


  4.文化工作者和扶贫工作者,要走向深山,走进西部,走到贫困地方,去调查、研究,去发现我们的宝藏。自然资源可以枯竭,而文化永不会枯竭。贫困的西部,也是宝藏的西部,今天的西部,是未来的宝地。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齐勇锋
李厅长的发言集中讲到一个观点即是西部是不是真的贫困。其实这一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有争论和探讨的问题,80年代一本书《富饶的贫困》讲的大意是西部看似贫困,其实很富饶,有很多资源。今天李厅长对这一观点又进一步阐述,西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些文化的核心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不仅是有形的文化资源,这是需要关注的。文化扶贫概念是否成立,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差异化思维、逆向思维。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

文化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根源

  

  近年思考一个问题,文化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到底发挥什么作用?


  第一个观点,文化能够影响社会、区域和家庭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美国亨廷顿、哈里森编写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里边有劳伦斯·哈里森的一个重要观点,社会不发达是一种心态,文化因素导致了发展差距。如果讲文化如何扶贫,要回归学术本源,弄清文化如何影响、怎么影响一个家庭、地区、社会的发展?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个体和家庭层面都是怎么样的,需分层级梳理,这是学者要做的事。


  第二个观点,由学理来反思政策问题,扶贫政策以及文化扶贫政策问题。现在我们是以功能性的药方来治文化贫困的结构性毛病。结构性毛病要以结构性方案和策略解决,但我们恰以功能性方法应对结构性问题,这是大问题。


  应该说贫困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曾有观点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反弹琵琶,要以公共文化建设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要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但通过对湖北贫困地区调研调查得到结论,这非简单问题,而是涉及深入的学理问题。学理层面未分清,政策便出不来或政策无效。


  贫困地区建设,以文化来扶贫,这是必须。不发达是一种心态,文化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根源。社会学上的贫困是指一种社会状态,是一种消极生活方式,而贫困因为结构固化,在代际之间和周边关系之间自然传递,扶贫就是打断其自然传递的进程。


  贫困分三种类型,本体性贫困、结构性贫困、边缘性贫困 。本体性贫困,自身素质或观念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结构性贫困,将其放入社会结构中,阶层固化。边缘性贫困,出生地域处于边缘地区,边缘化是由政策的二元分立促成的社会结构造成,制度造成,无法扭转。而现在,贫困是由三种贫困叠加而成。那么扶贫扶哪种贫困?由此,学理研究上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三个观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面临三大结构性问题。


  一、当代社会的三重结构性转型,叫三重复合型转型,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现代化转向信息化和后现代化,三重转型叠加,高度复杂,必须在叠加中找到所处的位置、状态以及发展趋势。文化空间的瓦解和重建,政策需要配套。


  二、基层百姓的文化自发需求和多样化形式与国家在文化管理层面的格式化管理之间协同很差。我们送的未必是别人要的,别人要的未必是你能送的。所以,去年文化部、财政部和广电总局出台的文件《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联通国家和百姓需求,真正让文化界感觉到需求的一个政策接口,而不是国家资源与机会都在体制内循环,与社会是两张皮。这就是基于学理研究和判断落实到政策层。


  三、增加文化投入,包括扶贫投入与离开体制性效率不足的次序安排问题。扶贫不仅是投资问题,怎么投,体制性效率不足。我们研究发现不仅是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投入的绩效已经到了拐点,由于体制性效力不足,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


  基于此提出三点建议:


  1、文化扶贫上应该由强功能的政治设计模式转向强功能与调结构两种政治设计思路并行,并且要以调结构的政治设计为主。传统的扶贫方式,特别是文化建设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有重要的扶贫功能,但在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设计目标、理念、结构都存在问题,要以调结构来主导调功能


  2、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现象,必须实现政府、学界、社会组织三协同机制。如信阳村庄通过政府、学界和社会组织协同,现在发展成为中心村,以经济生活的重建再来建设公共性文化的组织,就成为一种比较经典的模式。这就是协同的力量,民间组织进入的作用,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再做农家乐,再搞新的经济再做文化。


  3、扶贫工作先扶智,扶贫从观念入手,教其生活方式,再赋予经济发展的机会入手,建立一个学界、政府、社会机构和中介组织,特别是社会力量和志愿者联通的机制,是我们当代所必须,现在扶贫高度的组织化、结构化非文化部、扶贫办一家所能解决的问题,需协同。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

扶贫攻坚中的互联网文化生态小镇


  文化扶贫或整体扶贫事业是创新引领,协调综合,绿色发展,不断开放。共享与创新联系在一起是我们扶贫发展的重要谋略,国家提出让贫困地区人们共同享有改革开放成果。这一概念与当下全球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共享经济”密切结合在一起。


  互联网领域已有1.17亿农民进入电子商务中。农村地区发展、非遗发展与互联网、创新创意形成联系,即是“互联网+农村”、“互联网+扶贫”,这一领域已掀起一场革命,电商村、淘宝村已经出现。这是文化生态小镇出现新态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中央提出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批示,要引导1000个小城镇发展为特色镇,这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依托方式,与扶贫有重要联系和意义。在疏解大城市功能时,要解决在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民俗文化传承和教育科技进入农村要有优势才能展现三农和扶贫成果。


  住建部公布《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认定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推进城镇化和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小镇,要综合考虑人口、空间结构、区域承载负荷等。特色文化小镇发展中要就地、就近、低成本,而非规模不经济。特色文化小镇关系到地脉、命脉、情脉、文脉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就地现代化,保留民风民俗,但通过互联网、整体创新、生态保护等实现就地现代化,这样文脉、情脉等问题通过新的方式解决,新的方式要真正创造生存、生活、创新发展的机会。


  首先,国家鼓励特色小镇发展。第二,大众意识相对成熟。第三,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支撑,小镇可以进入互联网时代。第四、互联网人才与特色小镇可以结合  。第五,有资本投资,金融对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包括特色文化产业有重要意义,发展需要现代的经济运作方式,需要市场化的有限的政府支持拉动经济发展。 


  建设呢?需要顶层设计、创建计划、做好创建基础、分批考核验收、项目落地等。特色小镇与互联网相关、与生态、文化相关,其建设将来成为推动扶贫攻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齐勇锋
金元浦教授从共享经济学理上研究,聚焦于特色小镇。在讲扶贫的长远的发展模式。从学理上研究不止局限于五年,要考虑未来。作为学者更超脱,向未来看。文化扶贫是内生性和造血性扶贫,通过产业发展、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创业就业,未来可能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模式,既着眼于当下,又能放眼未来,是改变当地文化生态的一种扶贫方式。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原副巡视员施俊玲

特色文化产业是扶贫攻坚的供给方


  文化产业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大循环,就应该发挥其特长特点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特色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扶贫攻坚等等,这是文化产业可以做到的,同时可以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相应政策。文化产业政策已经很全面,现在关键在政策落地。


  今天的论坛赋予特色文化产业重要的内涵、功能、作用,就是要服务国家大的扶贫攻坚战略,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使得特色文化产业在服务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从供给侧改革角度谈谈特色文化产业如何服务国家扶贫战略。供给能力太强,生产过剩,造成浪费,就不是有效供给,在结构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什么提扶贫攻坚,就是在供给上提有效供给,把现有经济资源用到新的经济需求上,扶贫就是新的经济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现在还有很多贫困地区。我非常同意傅教授观点,贫困现在处于个体性贫困、边缘性贫困、结构性贫困,现在提扶贫攻坚,需要非常大的突破。特色文化产业扶贫,需要敢想敢干。


  2015年中央新的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扶贫攻坚也要认识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一个发展阶段和时机的变化阶段到了扶贫攻坚阶段和时机,发展速度下降,需要找新的供给侧,新需求,投入有效的地方。发展需要转型,与之相适应的就是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重大创新。


  供给和需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质量提高。有需求才有供给,供给和需求是买卖双方,他们构成了市场,我们要从市场角度考虑。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攻坚一样是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供给,特色文化产业就是扶贫攻坚的供给方,要琢磨如何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使得有需求的贫困地区和人口实现脱贫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探讨。过去我们投入大的人力、财力,扶贫效果不理想,是不应该的,应该正视这一点。


  关于特色文化产业的概念还有待商榷,对已经形成的部分,比如特色文化旅游,特色民族工艺品、特色节庆演艺活动等,我们应该把这些特色文化产业与政府部门的需求对接好。通过今天的论坛搭建一个平台,来梳理特色文化各地区的情况,去了解政府需求,希望不止停留在论坛层面,能够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把研究成果落地,真正在扶贫攻坚这个领域开花结果。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齐勇锋
探讨特色文化产业既要有理论探讨,又需与政策衔接、行动上与国家政策对接,才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由发言引申一个问题,供给侧改革,近年国家出台政策非常密集,国家政策的供给侧是否也存在过剩问题,政策落地、协调的问题,改革已经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融合阶段,产业间都在融合,单一思考和发展解决不了问题,文化扶贫必须与各方面工作协调,文化扶贫是一种基础性、引领性扶贫。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王长寿

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扶贫的重要着力点


  对特色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如何对接谈个人观点。


  一、消除文化贫困是扶贫攻坚实现的关键变量

 

  当前我们进入扶贫攻坚关键阶段,目标十三五时期全部脱贫,这里脱贫主要是经济脱贫。经济落后地区在文化方面是贫困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较为落后,这是文化贫困。过去在扶贫中主要重要关注解决经济问题,对文化脱贫关注不够。文化贫困是经济贫困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消除文化贫困是扶贫攻坚实现的关键变量,因此特色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建立起联系。


  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与经济关系相辅相成。十年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产业重视不够,十年后文化产业已经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改造传统产业,也催生众多新生产业。


  陕西近年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从2011年到2014年,文化产业从380亿元增长到640多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在全国平均水平在16位,在西部地区次于四川排名第二,总体发展可以,但与陕西文化资源大省不相称。省委省政府也开始重视,出台政策、形成产业体系。特色文化产业能发挥更多重要,能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陕西十二五期间,共有260万人口因发展文化旅游业实现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6%。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促进脱贫、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独特文化资源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老少边穷地区是贫困人口聚集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原生态。独特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提供空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特色文化的路径,同时也是脱贫路径。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特色文化产业是能够实现培育民,乐民、富民的重要方式。


  特色文化产业既扶文化又扶经济,能够发挥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的两个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改善生活,防止脱贫之后反贫,因此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当然特色文化产业也不可能包揽天下,扶贫攻坚也不是一招就灵。对于有丰富文化资源的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是一种见效较快、发展较好的一种方式。


  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议


  1、明确定位,在特色上下功夫,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基础上坚持创新,实现文化生态要素的快速聚集和有效融合。


  2、把握重点,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特色文化要以文化为纽带,产业为主体,依靠群众参与建设,使其享受成果。


  3、创新机制,按市场规律办事,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问题1
建设互联网生态小镇核心要素或重要条件有哪些? 发展模式是否可推广到全国?推广过程是否会存在同质化弊端?


金元浦:古镇开发,千城一面,过去发展模式是创一个典型然后复制。但文化主要特点是独创性,互联网+与当代形态和传统文化结合,没有这一形态就无法就地城镇化、现代化,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能实现美丽乡村就地现代化问题。过去大量大拆大建,在这一点上要保持本土特色,生态不可破坏。这里边对文化有极高要求,每个特色都与当地区域、历史、民俗有密切关系,大家才会感兴趣,现在民俗已经趋同化。因此在文化内涵和普及方面,应有细致的保存,尤其是特色的东西。还有一点就是中央提出建1000个小镇,中国的事情就是要借势,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


文化扶贫需要多方力量参与,那么扶贫主体,政府、学界、非营利组织在扶贫中的角色是什么?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边界是什么?

问题2



傅才武:通过实际研究和调查发现,政府有政府优势,学界和民间组织也有政府力量达不到的地方。调查发现,政府无法在村庄建设一套运行的系统,必须要村庄自我成长,其有内生机制,村庄因工业化挤压原生内生农耕文明的内生力量基本瓦解。政府无法重建一套村庄的自身力量,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如可以教垃圾分类,学界规划,建经济生活方式,再建文化生活方式,文化生活方式以一种持久力量支持经济生活方式不断发展。政府的边界是很清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学界帮其设计一套经济发展规范,志愿者等帮其重建村庄的自制文化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