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道教服饰,这么美!

 歆曉未央 2016-10-27


道历四七一三年 | 岁在丙申 | 九月廿七

西历 2016年10月27日



我国素有“衣冠上国”之称,民族服饰曾引领东亚汉文化圈数千年之久。而传统礼仪中对于冠服甚为重视,以不同的冠服作为不同礼仪的标志,结构可分为:首服、体衣、足衣。道教承传了民族服饰文化,从南朝陆修静开始,随着道教仪式逐渐完备,便开始根据冠服之制,对道士的冠服适应教义思想重新作了诠释,定为制度。

首服大观

体衣大观



足衣大观



常见的道教冠服
The common Taoism costume


>>>>

法衣


道教科仪中高功法师各种穿着的统称,色彩丰富。道教法服源于我国古代祭祀礼仪的服饰规定,又与道教教义思想和服饰的时代流变有关。


▲【色彩丰富的法衣】 | 图源于网

>>>>

经衣


经衣,多为红色,所以也叫“绛衣”,亦有黄色的经衣。是道士在科仪中诵经拜忏时所穿的一种服饰。


▲【经衣】 | 图源于网

>>>>

海青(交领小褂、交领大褂)


海青,为常服,是用青布制作而成的衣裳。另外,道教服饰基本都是交领右衽(斜襟)汉服型制,常用颜色有白、黑、蓝,有过膝的大(长)褂以及贴身的小褂上衣。



▲【海青交领小褂】 | 图源于网


▲【海青交领大(长)褂】 | 图源于网

>>>>

盘扣对襟小褂


源于清代马褂,不属于汉服体系,一般有白、黑、蓝三色。作为道教的常服之一,日常穿着劳务方便,不过正式场合穿着此衣显然是无礼的。


▲【盘扣对襟小褂】 | 图源于网

>>>>

混元巾


象征混元一炁。以黑缯糊制而成,硬沿圆帽;顶之正中留有一圆孔,以露发髻。混元巾从清代起逐渐开始使用,其型类似清代官员所戴的帽子,其状又与明代的“网巾”很接近。我国民族服饰中的冠、巾的作用在于保护发髻,正式场合下,裸露发髻在外而不遮挡是有失礼节的一种行为。


▲【混元巾】 | 图源于网

>>>>

庄子巾


象征如庄子一样,无拘无束,超凡脱俗。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便以端正帽子,象征品性端正。


▲【庄子巾】 | 图源于网

>>>>

逍遥巾


又叫“荷叶巾”,原为古代庶人常戴。年轻的道士多戴此巾,用块大方巾将挽好的发髻包扎起来,留有两角虚于后背。走路时随风飘动,显示出道士的逍遥自在。



▲【逍遥巾】 | 图源于网

>>>>

一字巾


用布做成布带,端头用优质木雕成太极八卦扣相互衔接。该巾扣上为“混元圈”,散开为“一”,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教义思想。



▲【一字巾】 | 图源于网

>>>>

太阳巾


太阳巾主要是遮挡夏日阳光,多是用蓝布或黑布做成。因道士束发后要插簪,便以佩戴,所以中间隆起的部分为三角形。太阳巾和明代的大帽、韩国的烟囱帽十分类似,之间有所演变


▲【明代的大帽(上)与太阳巾(下)对比】| 图源于网

>>>>

十方鞋


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十方鞋上的十个孔,代表十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上、下) 十个方位。一般要和云袜一起搭配,寓意是:“云游十方,无量度人”。



▲【十方鞋】 | 图源于网

>>>>

云袜


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白色长筒袜,道俗皆可穿着。


▲【云袜】 | 图源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