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粘结,一直忙碌中…… 现代口腔发展很快,尤其粘结剂的发展,为保存牙科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粘结剂的出现加固了剩余的牙体组织,保存了更多的因备洞被去除牙体组织.减少边缘染色.减少微渗漏.减少术后敏感.粘结系统到现在为止有两个系统,一是全酸蚀系统,二是自酸蚀系统.两个系统都是在牙齿表面和修复体表面形成一个独特的界面。在过去十年中,新的粘结剂的发展都是在简化组分.提高粘结性能 结果产生了自酸酸蚀粘结剂。对于牙釉质的粘结全酸系统最好.然而自酸酸蚀粘结系统适合于牙本质面积比较大的修复中. 现代粘结剂的适用范围特别广,如前后牙直接树脂修复.有些时候银汞充填也需要粘结剂.间接修复中的树脂嵌体高嵌体贴面,间接修复中的一些瓷修复系统也需要粘结和一些水门汀材料.另外在窝沟封闭中也用到粘结技术.一些牙本质过敏的封闭材料.托槽的粘结。总之一些一些牙科的治疗项目都要依赖粘结系统. 粘结剂自1955年运用到临床以来,一共发展到七代,玷污层这七代粘结剂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玷污层玷污层的概念:即切割或磨削牙本质时在其表面产生的由切割牙本质胶原纤维、脱矿无定形晶体、水分.细菌.血液及其它一些物质构成。玷污层覆盖并阻塞牙本质小管,降低了牙本质小管的渗透性,然而玷污层和牙体组织的结合力仅有2-3MP,这种结合力是不稳定的,所以玷污层只有被去除和改性,一代和二代粘结剂只是粘结剂和玷污层之间的化学结合,没有处理液,无法进行玷污层处理,导致失败的原因是玷污层和牙本质之间的结合力不够.三代粘结系统出现了处理液试图去改变玷污层,现在临床中常见的是4-7代粘结剂 4代粘结系统(全酸)(两瓶三步法) 1) 有机酸(30%-40%的正磷酸) 2) 牙釉质表面脱矿 3) 去除玷污层 4) 牙本质脱矿 5) 4代粘结剂的底涂剂主要作用是辅助粘结剂形成混合层,底涂剂的成份是:亲水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有机溶剂(丙酮.乙醇)和水。底涂剂的溶剂替代牙本质的水,单体进入脱矿的牙本质小管和管间的胶原纤维内,底涂剂单体疏水的一端和树脂粘结剂成化学性结合.亲水的一端兼容到湿润的牙本质内,牙本质是亲水的。而粘结剂既有亲水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 丙烯酸酯TEGDMA)又有疏水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BIS-GMA,)树脂是疏水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亲水的牙本质和疏水的树脂材料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5代粘结系统(全酸)(一瓶两步法)底涂剂和粘结剂混合在一个瓶子里。同样也是去除玷污层,形成混合层。 6代粘结系统(自酸)(两瓶两步法)无磷酸酸蚀,弱酸和底涂剂一起处理牙本质及玷污层,把玷污层变性使牙本质脱矿,使变性后的玷污层和树脂粘结剂共同形成混合层。6代粘结系统分两型:I型,自酸蚀预处理剂 粘结剂,II型,各一滴混匀,应用 7代粘结系统(自酸)(一瓶一步法)酸 底涂剂 粘结剂 共同处理玷污层及牙本质 粘结剂也分光固化,双固化,化学固化。一定要认清说明书。
牙釉质粘结 牙釉质的酸蚀 1.未经处理过的牙釉质表面非常光滑完整并且有一层生物薄膜。 2.切削过的牙釉质表面有一层无机物薄膜 3.酸腐蚀后的牙釉质表面比较粗糙,形成微孔 4.树脂粘结剂进入微孔内,形成机械结合 5.37%的磷酸酸腐蚀15秒-30秒 6.冲洗时间30秒 7.市面的酸蚀剂的浓度在30%-40%.如果浓度过小容易形成二水磷酸钙沉淀物,不易被冲洗掉 8.在40%浓度一下时.随着磷酸的浓度增加钙的溶解和酸蚀深度都增加,高于40%时将出现一个相反的作用效果 影响牙釉质酸蚀的因素 1. 酸蚀剂的类型(有机酸和无机酸) 2. 酸蚀剂的浓度 3. 酸蚀时间 4. 凝胶或者液体(凝胶优于液体状的) 5. 冲洗时间和使用方法(自酸蚀的底涂剂) 6. 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状态 7. 牙齿的类型(乳牙和恒牙) 8. 无釉柱釉质 9. 表面污染物 10. 釉质的状态(氟斑牙.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钙化不全等)
在间接修复中除粘结剂之外还有一种材料运用比较多,那就是水门汀,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型树脂水门汀,自粘结型树脂水门汀。这些水门汀现在应用在粘结中主要是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型树脂水门汀,自粘结型树脂水门汀。这些产品好多厂家都有生产 3Mbisco densply dmg gc heraeus Ivoclar Vivadent kerr kurayay voco 等等这些你都了解吗?知道怎么应用吗?(待续) |
|
来自: Yolanda_He > 《口腔牙体牙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