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瓶颈难突破?好的成绩靠的是这样的方法!

 启程的男孩 2016-10-27

人人都知道课堂学习效率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关于如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你真的知道吗?


融入课堂积极参与

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这是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的多,它调动的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强烈的刺激。


带着问题听课

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个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


理解细节为上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


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分清主次,注重思考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


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积极的与老师交流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要积极大胆地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使自己意见不对,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及时克服。讨论时因听取了各种意见,自己容易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创意。讨论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的辩论能力。




重视课堂总结

首先, 回顾课堂从头至尾的过程。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是如何引导分析的,,又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

其次, 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精华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


最后, 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要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