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唐县老区村释疑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0-27

行唐县老区村释疑

                                              刘云平/文

 

     行唐县究竟有多少个老区村?在回到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弄明白这一问题的话语权在哪里,或者说,谁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1979年,由国家民政部牵头,对全国革命老根据地(即老区)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这是最早、也是最全面的一次实地调查,为国家统计提供了基础依据。以此言之,老区村问题的早期话语权在民政部门。1990年,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成立,之后,各级老促会相继建立起来。从成立之日起,老促会就对老区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为促进老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从此,老区的话语权逐步转移到老促会手中。

    老促会的工作,虽然与老区问题直接关联,但其工作重点在促进老区发展而不在研究老区本身。老区属于党史文化范畴,自然应该在党史研究之列。

    我县党史部门成立于1981年,前期称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后改称党史研究室。至今已走过35年历程,已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行唐历史、组织史的研究。从而,为我们从专业角度回答老区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为党史部门,不仅有着回答老区问题的话语权,更有着澄清党史、捍卫党史的责任和担当。

 

   

    党史研究表明,抗战时期,日伪长期盘踞在县城五街三关。这里虽没有日本宪兵队驻扎,但有日军组建的保卫团(保安联队)、有侵略者扶植的日伪政权存在。我党虽然在城内派遣或发展过敌工,但始终未能建立起基层政权组织。直到抗战胜利后,中共行唐县委才将刚刚回到人民手中的县城设为第九区,归属县人民政府辖下。由此可见,县城五街三关是事实上的敌占区村庄。

    从1938年行唐县抗日联合政府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行唐县抗日政权区划覆盖了县城之外的所有村庄。换言之,抗战时期,除城内8个村庄之外,全县其余322个村庄都有我抗日的党、政、军、群组织存在,都曾进行过有组织的抗日斗争、减租减息运动。

 

   

    1979年,为全面调查老区情况,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免征革命老根据地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了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根据地的认定标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标准是,曾经有中共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抗日根据地的标准是,曾经有中共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

    《通知》还明确,“划定革命老根据地应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如果一个公社内属于革命老根据地的生产大队超过半数,这个公社可算作革命老根据地公社”。

    根据《通知》要求,县民政局组织过专题调查。据县档案馆馆藏民政局全宗1979年8月《革命老根据地情况统计表》及附录说明,当时全县有28个公社,331个生产大队(含石城村),除敌占区中的县城南街、北街、东街、西街、顺成街、南关等6个生产大队之外,其余325个生产大队全部为革命老根据地大队(老区村)。

    现在看来,这个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缺陷:它将县城西关和北关村排除在了敌占区村庄之外,或者说将其归入了老区村行列。当时,各级党史部门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该调查只是建立在一般性走访基础上,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次调查的划时代意义,它第一次给出了革命老根据地(老区)的认定标准,为后来的党史研究、特别是老区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

    1995年,国家有关部委对1979年调查结果又做过一次微调校正,主要是根据后来发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在这次校正中,行唐是否做过微调,不得而知,仍有待档案印证。

 

   

    2007年,石家庄市老促会为摸清全市老区村情况,组织各县老促会重新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要求以1979年民政部《通知》精神为依据,会同党史、民政部门摸清情况。

    在这次摸底中,县老促会与党史部门有过接触,只是在对“敌占区”的理解和把握上却陷入了一个误区。敌占区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敌占区概念,是指敌人的完全控制区,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县城五街三关,就属于这种情况;广义的敌占区概念,是指敌人的非完全控制区。在这个区域里,有敌人的封锁点和日伪政权组织,但也有我方建立的抗日政权组织存在。在1941年秋季大“扫荡”中,日伪在东起故郡村、南至伏流村之间修筑了一条长达62.5华里的封锁沟,在封锁沟以南(也称沟里)划设了14个伪大乡,推行殖民统治。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把沟里也称作敌占区。

    与对县城的完全控制不同,日军对沟里的“占领”,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在县城之外的广大沟里地区,在日伪政权建立前后、包括存续期间(我党发展了“两面政权”),都有我抗日的基层政权组织长期存在。以1943年6月至1945年9月行唐抗日民主政府行政区划为例,沟里地区囊括了我七区全部、八区大部、五区一部和六区少部数十个村庄。这些村庄有我村级政权组织,在党领导下开展过减租减息运动和抗日斗争,当然应该归入老区村范畴。

    在2007年摸底调查中,县老促会将封锁沟以里村庄全部排除在老区村之外,所以才得出了242这样一个数据。2013年,县老促会又追补了东叉、北叉和六十二庄3个村为老区村,将全县老区村数据调整为245个。这个数据虽然经过一次微调,但未与1979年的民政调查接轨,与地方党史部门的研究结论相悖,是不科学的。

 

   

    与老区村问题相关的是老区乡镇问题。而老区乡镇的数量、比例,又直接关系到一个老区县的地位。

    1979年民政部调查《通知》规定,革命老根据地大队数量达到总数的半数以上才能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公社。原城关公社辖12个行政村,其中,除去8个敌占区村庄,属于老区的村庄只有4个,不及半数。当时县民政部门将城关公社作为革命老根据地公社认定,有拔高之嫌。由中国老促会编纂的《中国革命老区》一书列出的行唐老区乡镇数为26个。从地方党史、组织史考察,除原城关镇之外,再找不出另外一个非老区乡镇。《中国革命老区》所列应为笔误。

    《中国革命老区》一书按照老区乡镇所占比例,将河北省132个老区县分为四类:其中,老区乡镇比例达90 %以上的县份为一类老区县,涉及24个县;老区乡镇比例在50%-89%之间的为二类老区县,涉及50个县;老区乡镇比例在10%-49%之间的为三类老区县,涉及49个县;老区乡镇比例在9%以下的为四类老区县,涉及10个县。

    行唐老区乡镇比例高达96.4%(27比28),位居全省24个一类老区县之首。

 

 

                                            2016年8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