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主题学习:《永远的童年》单元组教学

 非533jgz7te8l7 2016-10-27
《永远的童年》单元组教学 毕英春 2011年9月30日
今年2月,应德州市孙敬东老师邀请,在德州市的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执教一单元的教学。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共有五篇课文组成:《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不仅篇目最多,而且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词,有现代诗,还有散文。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透过这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使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与精彩,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整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童年这个专题设计的,因此,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联,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仿写运用语言”,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精读课、略读课、拓展延伸课。精读课“以例悟法”,领悟运用景物连接概括内容的方法和作批注体会思想的方法;略读课“依法自学”,在运用、巩固方法的同时,仿写拟人句,再把仿写的句子放到课文中,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童年的快乐;拓展延伸课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三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教学目标】
⒈会认本单元的22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⒉运用景物连接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通过作批注、朗读的方式,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童年的快乐美好。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⒋根据情境仿写拟人句。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作批注的方式,一边读一边思考,体会童年的快乐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积累、仿写语言。
3.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冬阳·童年·骆驼队(1课时)
一、预习汇报,把握内容
在《古诗词三首》中,我们已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好奇与快乐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点什么?可以提问题,可以想画面,可以说对题目的感觉等等都行。
2.认读字音: 出示段落: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2)不是的,爸!……沙漠……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
(先同桌相互检查,再指生读:“嚼”除去在“咀嚼”的时间读“jue”外,多数情况下读“jiao”,像咬文嚼字,味同嚼蜡等等。“漠”缺水就成了“沙漠”,没有“家”就很“寂寞”。)
3.概括内容:在作者回忆的几个片断场景中,哪几个场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默读课文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随机板书:学咀嚼 谈驼铃 剪驼毛 念骆驼)(总结:场景连接概括文章内容)
二、批注——感悟画面
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为什么这些场景印象如此深刻呢?这需要我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
1.以“学咀嚼”为例,批注品悟。用心读书,在句子的一侧作批注,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或者疑问等等。
(1)投影出示段落(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
(3)教师示范引领。出示教师的批注:(我从“磨来磨去、冒着、沾着”等动词和“看呆”了的样子,看出小作者对骆驼的“好奇”和“看得入神”,读出了英子的天真和可爱。)
(4)积累语言。
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学习其他三个画面,批注感悟。
其他三个画面,你又喜欢哪一处呢?请你选择一处或几处作批注。
(1)交流“谈驼铃”一处,要读出“英子”的奇思妙想;交流“剪驼毛”,可引导学生抓住“旧驼绒袍子”“太不整齐了”,读出小作者把骆驼当成自己最好的伙伴,最好的朋友;交流“念骆驼”一处,可从“总是问,总是问”和莫名其妙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看出英子一门心思想着骆驼,看出她对骆驼的思念和牵挂)
(2)先择一两处读读。
三、悟情——留恋画面
这四幅画面里边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温暖、快乐、城南事)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再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自己的看法。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2.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朗读抒情
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读前面两句话。
师: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学生读)
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学生读)
补充: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的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四、领悟表达方法,拓展运用
林海音对童年和家乡的万般思念,通过骆驼队的描写表达了出来,选事选物非常典型。其实,我们的童年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想一想,你想写什么?把题目起好写在本子上。
回顾学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场景连接起来就能概括文章内容”;还知道了“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纵观阅读课的教学,几乎每位教师上课时都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可我们的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概括内容的能力并不强,有的不全面,有的太罗嗦,因此执教本课时,注重教给学生要领,渗透一种“场景连接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这是和高年级篇的训练相吻和的。
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给文章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会越浓,读书就会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日久天长,相信学生们会从阅读和批注中享受到快乐的。
三、《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1课时)
(一)回顾学法
同学们,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样的方法?
(二)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的两篇课文,又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不同的快乐呢?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学习,给大家一个提示,请大家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具体要求
默读,概括内容
1.《祖父的园子》中, 、 、 、 这些情景令“我”难以忘怀。
2.《童年的发现》中,“我”的发现是 。
批注,理解感悟
1.“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比自由和快乐,请你抓住最喜欢的一处作批注。
2.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两处写批注。
积累,丰富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三)集体交流,纠偏改错
(1)课文内容的交流,要简练。
(2)理解感悟的交流,应注意:
《祖父的园子》一课,学生抓住“园子动植物的自由、祖父的宽容、我的自由快乐”来谈都可以。谈完后,让学生仿照《冬阳·童年·骆驼队》题目的样子改写题目。
《童年的发现》交流后,让学生理解 “遇到驱逐和迫害”是什么意思?一个发现也是非常快乐的,尽管有些幼稚和误解,但快乐总在心头。
(3)丰富语言的交流,应注意:
先找一两个同学读读背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出示教师喜欢的段落: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让学生仿照这些句子,再写几句话?草儿绿了, ;果子熟了, ; , 。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仿照这个句子,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
(4)小结
学了本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古诗三首》使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童年的快乐,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自由自在;《舟过安仁》时,两小童“无雨张伞”的天真顽皮;《村居》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我们还感受到了一支骆驼队、一个园子、一个发现带给现代人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享受童年吧。
(五)集体诵读《儿童诗两首》
【设计意图 】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导学案紧紧围绕本组的训练重点“概括内容、作批注”和“积累语言”三个方面来设计。让学生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一课一得。在集体交流时,更加侧重了积累和仿写,并把仿写的句子回归到教材的语境中。这样既关注文本理解,又关注语言表达;既注重语言的输入,又要重视语言的输出,做到了“理解”与“运用”并重,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具魅力和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