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园来信 | 北大魂

 海纳川369 2016-10-28
编者按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是很多北大学生在《燕园情》中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因为它完美地诠释了北大人兼济天下的胸怀和责任感。当我们回首过往,会发现很多深深触动我们的思索正与北大精神不谋而合,就好像一直以来,北大人独有的情怀一直在鼓励我们于这广阔天地阔步前行。

本文作者系天津市塘沽一中2016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玉琢。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我愿和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那可以算是我与北大的结缘。


高三的末尾,姚老师讲乡土地理,讲到了海河:“……这意味着,除汛期外不会再有一立方米的径流注入海河。”他接着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上有二道闸,下有防潮闸,海河只是夹在中间的一个带状湖泊。


我呆住了。从直沽到新港,从七里海到团泊洼,从三岔河口到滨江道,从河东河西到塘沽宁河,当我们检索这一个个或古或新的地名,我们会发现,天津从来没有离开过水的浸润、河的滋养。然而如今,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已经扎扎实实的没有真正的“流水”了!而这座建在九河下梢的城市,居然要从千里之外调水解渴。瞬间,我那因几十次大小考试而麻木的神经突然活跃起来,我开始思索除调水外的解决之策,刚一下课我便找到姚老师。


“把那些新挖的入海河道截住,可以吗?”


“把上游那些截水的大坝拆掉可以吗?”


“大大小小那么多水库,直接用水库里的水不行吗?”


很可笑的想法,不是吗?事实上,老师完全可以用一句“行的话人家早干了”来回应我,但老师却从利益分配、水源现状、气候特点等方面详细认真地给我做了解答。


那天的我,有两个感触。首先,即使是在高考重压之下,我们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我们依然可以保有那份对家乡的热爱、那份赤子之心。第二,我有幸遇到了耐心的老师,他乃至于他们,是智慧的长者,可以包容我们这些“小孩”的不谙世事、粗浅鄙陋。



而今天,已经考取北大的我再来看这个小插曲,我又有新的感触。自从北大建校的那一年,北大人就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不仅仅是在感情上爱国,更是在行动上以铁肩担道义,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为人民、社会、祖国服务。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诚哉斯言!或许,我们是讲求心无旁骛的高三学生,但我们同样是肩负着责任的新一代中国青年!也许我们还没有足够大的胸怀来以天下为己任,但至少我们可以关心这自己时刻生活的这座城市;也许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故乡从雾霾、缺水中解救出来,没有能力化解南海仲裁案的危机,但请我们关注这些、了解这些,请我们不要抛弃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那是人生之船最重要的压舱石。

我的另一感触是,尽管高中的我们还没踏入北大校园,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但却也已经可以或多或少地享受师生探讨、慎思明辨的快乐。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那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方针,既留住了留着辫子的辜鸿铭,又请来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开创了北大的新纪元一百年后,林建华校长说:“北大不仅拥有顶尖的师资、一流的学科和美丽的校园,更有兼容并包、自由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她有能力为你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提供最宽广的发展平台,帮助你成为一个有责任、有灵魂、有智识、有品格的人。



生活在高中的我们无法完全享受这一切,但同样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得到老师的包容。我至今忘不了我给克伦威尔加的头衔(发展资本主义的封建君王),我也忘不了一次次就古诗文的理解、漫画的理解和语文、政治老师争得面红耳赤,但我得到了一吐为快的机会,得到了包容。思想自由不单纯是别人给的,需要我们克服思维的惰性,需要我们坚持逻辑的理性,需要勇气。我们不能以应试教育为借口停止独立思考,当老师有兼容并包的胸怀,能否享受思想上的自由就在于我们敢不敢独立思考,敢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妨试一试吧,我们会收获别样的快乐!

高中三年匆匆而过,说真的,在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子里,尽管心中向往的大学的明信片一只摆在书桌的右上角,尽管我信誓旦旦地跟学姐说过“只要北大要我,去哪个系我都愿意”,但我真的没有过多地去想象大学生活或是思考未来北大的日子。如今,蓦然回首,却发现每一天的埋头苦干正是为了走进北大,更发现那些受到触动后的思索、竟或多或少得与北大精神暗合。也许正如心理老师所说:傻孩子,是自己走着必然会走的路。幸甚至哉!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你们能踏入北大校园。但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更何况一次考定不了终身。去北大或是不去,都不意味着人生奋斗的终止。对于我们的高三,最容易遗忘的是考试成绩,最难忘的则是师生情、同学情、亲友请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比高考成绩更有深远影响力的,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的品质。果真能做到蔡元培先生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果真能像林建华校长期许的那样向往真理、开拓创新、执着追梦,果真能以天下为己任、为自己拼搏、为祖国而奋斗,我相信,大家无论在哪所大学、在哪里都会成才,大家都是广义上的北大学生。


我们的高三一年,不需要苛求北大清华,不应该强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惟愿此心无悔。祝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在那里追求上进、不懈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天津市塘沽一中2016届毕业生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张玉琢
2016年8月
本文版权归北大讲师团所有,
转载前请与北大讲师团联系!


文编

外国语学院15级本科生 王雨晴

美编

城市与环境学院15级本科生 张瑜

北大讲师团
微信号:PeaKingU

立足燕园,展示真实生动的精彩未名

面向高中,传递可信及时的招生资讯

心系社会,落实贯穿言行的北大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