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崩溃:挺住真的意味着一切吗?

 真友书屋 2016-10-28

成年后,生活的一个关键词是:撑。几乎每个人,都在某一个时刻觉得自己在撑。人们用它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生活或情感。

但不同的人这时候做法不同。有的人生怕自己一下撑不住,拒绝自己一切脆弱的表现。有的人会大哭或大醉酒一场,或者偷偷告诉自己“我受不了了”。

前一种做法看起来很强大,后一种做法看起来不可靠。这是错觉。

撑代表一种控制,意味着“不哭”。不因为一点压力就叫苦,不因为一点疼痛就流泪。不只在行为上自控,也要把情绪收住。比如,面对没保存就死机的电脑,你也不好意思在办公室崩溃大哭。

这是生活的真相,大多数时候,的确得撑。撑不住,人就会崩溃。可生活不允许我们崩溃,一方面我们担心被人视为软弱,毕竟被打垮是不光彩的,另一方面担心自己从此一蹶不振。成年人在学着忍受压力和挫折,却无法忍受崩溃。

换句话说,我们不敢崩溃。为了威风堂堂地生活,我们挺直脊梁不接受崩溃,但心中早就过度劳损。

简单给个结论:在个别时刻,你应该允许自己“小崩溃”一下。

“小崩溃”这个我自己发明的词,可以成为你忍不住痛哭、自己一个人歇斯底里大喊一通甚至偶尔万念俱灰的理由和借口。因为这些事对你此后愉快地活着特别重要,所以必须有个理由让你敢去这么做。

人不一定会被崩溃压垮,反而会被长期撑着的状态压垮。菲茨杰拉德在40岁写《崩溃》,他说:“一个成人的内心,那种希求气质超群的渴望,那种’不断奋斗’的渴望,最终只会让忧郁雪上加霜。”

“可以偶尔崩溃一下”可能是人们最简单也最有用的盼头,如果你彻底堵上这种可能性,日常堆积的压力会很可怕。

小崩溃是一种释放,但它释放的并不是重要的责任或者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它只是释放了一些日常琐碎积累起来的压力。因为你并没有彻底打破自己的生活,只是开条缝儿,把碎渣漏掉。

永远撑着是一种固执,也会让人对自己的“容错率”变低。不肯承认某种工作方法或许行不通,不想承认自己的确爱错了人。把美好的结果当作唯一标准,对不能克服的困难视而不见。

而偶尔的崩溃,就像原地的逃离。通过反常的大哭,醉酒后的胡言乱语,或者干脆瘫在床上,你承认自己暂时被打败。举一次白旗,你就有机会歇口气。

这也是成年人才会做的事情,比起小时候“嘴硬不服输”的天真回避,小崩溃包含理性的认识:事实就是那么糟,就是不会好,等我休息一会儿再想办法。

小崩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它为你带来一次重建的机会。

偶尔垮掉一次,是你仍然健康并正常的证明,是纠正自己的契机。它制造了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你重新注意那些本来重要,却被压力排挤开的东西。你既了解此前投入的一切对你而言有多重要(否则你也不会崩溃吧?),同时可以用失败者的眼光去看待曾经犯过的错。

相反,从不崩溃的人很少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被错误逼到绝境之前,一直勉强地昂着头。

像是一场情绪上的重启仪式。崩溃是你明白自己走错路,有自信从头来过的机会。在仪式结束之后,你的判断力和活力重新被激起,继续做个标准的大人。

把小崩溃当作一种成年生活里难的的任性。就像小时候你为了那件昂贵的玩具撒泼耍赖一样。在哭喊之前,过剩的精力因为无助于解决问题加速了你的焦虑,但哭过之后的精疲力竭会让你平静。

承认再坚韧的人也有绷得过紧的时候。很多问题不能靠豪言壮语解决,也不是第二天睁开眼看到太阳照常升起就好了。这样反倒会让过不去的难题和情绪变成死角。

就像《银魂》里的说的:“眼泪这东西啊,是流出来就能把辛酸和悲伤都冲走的好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