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每次出行的高铁上,都能看到有爸爸妈妈随手将手机扔给孩子看,自己乐得轻松,或者闭目养神,或者自己看自己的剧集。小小童心渐渐地就接受了来自最信任的父母给的习惯---可以随意看手机、Pad或者电脑屏幕。 然后,当父母自己觉得这样不好,或者孩子已经电子设备成瘾,或者影响了视力和智力发展的时候,才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家孩子不读书,喜欢玩手机,玩PAD,怎么办?” 正好有一本绘本《晚安,IPad》正是讲这个事情的,希望能给焦虑中的父母一些参考。 如果本书中的孩子们一样,我们的家庭现在被各种电子设备所包围,不可否认这些设施对我们生活、工作的帮助,也不能简单把电子阅读与捧着书本阅读对立起来,但是电子设备确实“侵占”了我们的大量时间。 我们家是没有这种担忧的,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些电子设备,而是我们做了充分的开放,同时又丰富多彩的非电子设备所能提供的活动,孩子们既可以感受到电子设备的便利和好玩----就是一时好奇心的好玩,也能有更多的兴趣爱好与电子设备对抗,玩得次数、时间都不多,更谈不上上瘾了。
在《晚安,IPAD》中,描述了当下很多家庭中常见的现象: 一家人在家里各坐一处各自盯着大大小小的屏幕; 坐车排队吃饭眼睛都盯着手机; 小小孩子也成了手机上各种游戏的高手; 空余时间里爸爸妈妈会把手机扔给孩子去看其中的“早教视频”,或者随便让孩子看点啥,这样自己才能抽空做些自己的“大事”; 不少的妈妈都会投诉自家先生回到家不参与育儿,而埋头游戏; 还有的家庭出现妈妈看电视,爸爸玩iPhone,孩子玩iPad的场景……
从第一页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电子游乐场到最后一页静谧的房间、香甜的梦乡,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让“机不离手”的孩子们乖乖上床睡觉的?和你的孩子一起读读这本书吧,它会让你安静下来,用心享受眼前美妙的共读时光。 感觉就是妈妈还很清醒--担忧地看着大家 她得采取行动才行! 如同经典的绘本《晚安,月亮》一样,妈妈拉着孩子们跟这些电子设备一一到了晚安,这样的小仪式对于孩子们消除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和上瘾也有好处,让孩子们知道,睡觉时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生活中,许多父母都会因为着迷于网络而忽视对孩子的陪伴,这个温暖、幽默、有爱的故事,是给他们的一个温柔提醒。特别是,好像爸爸们更善于与电子设备打交道哈 相信翻开书,孩子们就能心领神会地对号入座,并在这种对号入座中获得温暖的安慰和情绪的释放。 看来,对于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的担心,国内外同此凉热。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数字时代,我们绝不不要与电子设备隔绝,这会毁了孩子们未来融入社会的一项能力,我们最好的策略是左右开弓,既要让孩子熟悉、了解和喜欢电子设备,又要用更多、更丰富的其他行动和物质吸引住孩子,比如亲子共读、亲子旅游、亲子共赏和亲子共玩。 如果,看本绘本还不能让你悬崖勒马的话,那我就给点数据了——
是不是很可怕?! 除了这些身体的损伤外,更可怕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大有影响: 英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期刊研究显示,儿童颅骨厚度显著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 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专业专家任仪逊介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而手机微波具有对水分越多的 器官伤害越大的特点。 因而,微波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此外,长期发短信还可能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低头玩游戏等,会对孩子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
电话和短信剥夺了孩子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怯懦、孤独、偏执。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 常用手机上的联想输入功 能发短信,会使孩子们做其他事时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