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界伟大的先行者蔡元培曾经提出,,要有美学代替宗教,,,的美好设想。。。我想这是蔡公游历世界放眼全球后出于对,外国人抨击中国没有宗教而做出的回应吧。。将近100年过去了,经过无数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中土大国这个巨大的东方雄狮已经从2000 封建睡梦中幡然醒来。。。并在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做出了举世署目的成绩,,,然而就是今天,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国家依旧保持着蔡元培时代的论调,抨击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中国人民是一群没有信仰的民族, 发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被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
难道不是宗教吗,,有没有宗教暂且不谈,,,我们来所说信仰,难道中国人没有信仰吗?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等价值观,不是信仰又是什么呢?还有先秦朱杨的一毛不拔,墨家的磨顶放踵等百家的价值观世界观,动辄从者云集,,试问这不是信仰吗? 西方著作《全球通史》就说过:孔子以前的中国人思想上一向主要以占卜和献祭为中心,实质上是没有道德准则的,孔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人思想上的一个新起点。那占卜和献祭不是信仰和宗教又是什么呢? 况且,没有宗教,这好像也不能成为抨击一个国家民族的理由吧? 蔡公爱国心切,,想着用美学代替宗教,,还好没有实施,要不然饱受磨难的中国将会又一次雪上加霜。。蔡公也会由于好心办坏事而名誉受损。 因为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美学虽然重要,但他是永远无法代替宗教的, 世界上所有成熟的宗教,它们所需要的只有虔诚,狂热与激情,强调忠于它们的价值观,死心塌地的信仰它们便可以获得天堂入场券和俗世的一些神奇的犒劳:你们要不断追求王国和他的正义,这一切别的东西也赐给你们了,,这是圣经中强调信心的文字。 然而人类不仅需要激情,真诚,狮子搬的信心,还需要知识。。。还渴望了解宇宙的真义。人类求知的欲望是区别于其他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这是宗教所没有的,他满足不了人类对永恒的世界不懈的探索的欲望。 美学代表着理性的感知,它没有宗教的狂热和激情,它有的只是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美学不可能像宗教那样让一个崇拜狂热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成为殉道者,虽然它在某些功能上和宗教有着一致性,比如说提高个人的内在修养层面上,虽然它也被称为感性学,可是就像唯心的宗教无法代替唯物的美学一样,理性的美学同样也无法代替激情的宗教,人类需要激情,正如人类需要理性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