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敬亭山人138 2016-10-2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辛弃疾的悲壮人生

在宋朝的词坛上,有一位奇人,奇在他能文能武,上阵是帅才,敢于带领五十名精兵,马踏五万敌军的联营,活捉叛徒张安国;放下宝剑,又能舞文弄墨,抒写自己悲壮的人生之歌。如果说文人是用笔墨来抒写人生,那么辛弃疾是蘸着血和泪来涂抹人生。他开了豪放派词风的先河,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抗金英雄。他的悲壮人生,他的用词抒写爱国的情怀,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如果用生不逢时来形容辛弃疾的人生境遇,再恰当不过。他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而他的出生地泉城济南已被大金占领,他是遗民,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大金的官兵胡作非为。南宋小皇帝赵构偏安一偶,做着苟且偷安的皇帝梦,才不管它大片的土地沦丧,徽钦二宗被囚,只管得过且过醉死梦生的享乐。

以英雄自许,或以自许英雄。然而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只有用词来表达自己的凛然正气,襟怀磊落,慷慨悲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慷慨悲歌,永不甘沉没的心灵。

报国无门,杀敌无望,只能在梦里看剑,醉里回到疆场。这是一位英雄,一位斗士,一位叱咤风云的抗金勇士。这词就有了阳刚之气,有了男儿气慨,有了磅礴气势,有了英雄抱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一个驰骋疆场的英雄,正值盛年,却不得不离开南宋风云激荡的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无法面对,不能忍受。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此词通过咏古伤今抒发爱国情怀。

时光已经过去了千年,东逝浪花已经淘金了千古风流人物。而辛弃疾这位英雄形象,却越来越鲜明地活在人们的心中。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

人们走近英雄的墓前,都要吟诵着这副对联,默默地向英雄致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