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的价值观——叛变与投降

 乌丸西 2016-10-28
 
 
公元前527年,晋国的荀吴(谥号中行穆子)领军去攻打鲜虞国。鲜虞是文明发展较为落后的蛮族犬戎的一个分支。
晋军包围了鲜虞的一个叫做鼓国的部落,部落里有人偷偷与晋军联络,想以自己的城邑及里面的人叛变过来。荀吴没有答应,左右随从问道:“师徒不勤,而可以获城,何故不为?”(现在不用军队费事,就可以获得城邑,您为什么不答应呢?)
荀吴回答说:“吾闻诸叔向曰:「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赏所甚恶,若所好何?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所丧滋多。”(我曾听叔向说过:“是非观念正确,百姓知道应该做什么,如果能这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成功。”如果有人带着我们的城邑叛变,那我会非常憎恶;现在别人带着城邑向我们叛变,我有什么可欢喜的呢?如果奖赏我非常憎恶的人,那么如何对待我所喜欢的人呢?如果不奖赏这些叛变的人,那么就是没有信义了,这又怎么能让百姓拥护呢?军力能够做到就前进,不能就后退,谁都应该量力而行。我不可以因为想得到城邑就做不对的事,这样的话会丧失更多的东西。)
于是,晋军就拒绝了对方叛变的请求。鼓国人得到消息后,就杀了那个叛徒,修缮完备防御工事。又包围了三个月,鼓国又有人撑不住了,请求投降。荀吴对鼓国派来请求投降的使者说:“犹有食色,姑修而城。”(看你的脸色还没到饥困交迫的程度,回去修缮你们的城邑,继续防御吧。)
晋国的军士对荀吴说:“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能得到城邑但却不要,您这样劳民损兵,如何向国君交待?)
荀吴回答说:“吾以事君也,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邑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无卒,弃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而民知义所,有死命而无二心,不亦可乎?”(我用以向国君负责的,如果得到一个城邑却让里面的人民懈怠,那么得到城邑有什么用?得到城邑的同时也得到了懈怠,还不如保持原样。得到懈怠,丢掉原先的勤勉就不会有好结果。如果能让鼓国人为他们的国君负责,那么我也就能很好地为我的国君负责。按照正义的道路行事,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得到城邑而让其中的人民知道怎么做正确,难道不对吗?)
最后,鼓国人坚持到弹尽粮绝,晋军便攻取占领了城邑,没有多杀一个人,俘虏鼓国国君鸢鞮后回国。
 
 
荀吴的做法并不是迂腐,他和宋襄公所谓的“不用不仁义的战术”是根本不同的。他是要在战胜对手的同时,也推行晋国的价值观,即既在进行军事战争,也在进行文化战争。因为鲜虞是文明落后的国家,对其思想同化后就可以真正吞并它。君不见,美国在对每个敌国动武后,都迫不及待地要推行他的价值观体系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