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中医| 你以为是痔疮,但可能是大肠癌

 陈鑫医师 2016-10-28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大部分省市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5~6位,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年龄为30~60岁。


中医认为,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指排便的次数增多或减少、排便时间延长等改变;粪便性状改变是指常有腹泻,粪便呈糊状或粘液便,或有大便秘结,泄泻与便秘交替;常有便血或痢疾样脓血便,大便变扁、变细。


2.腹痛常呈持续性隐痛,但若存在肠梗阻则多呈绞痛,且伴有明显的肠胀气。


3.肛门坠痛,里急后重常同时存在,多在大便时症状加剧。


4.腹内结块以右下腹多见,结块质硬、固定,无压痛或有轻度压痛。


大肠癌转移则出现相应转移病灶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病机

大肠癌的发生以正气虚损为内因,邪毒入侵为外因,两者相互影响。


1.外感湿热。久居湿地,外感湿邪,导致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则内外之水湿日久不去,可引发本病。


2.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晶,或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滋生水湿,水湿不去化热而下迫大肠,与肠中之糟粕交阻搏击或日久成毒,损伤肠络而演化为本病。


3.情志所伤。所愿不遂,肝气郁结,肝木太过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合邪,下迫大肠,也可诱发本病。


4.正气亏虚先天不足或年高体虚之人,脾虚肾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与水湿的运化也有密切的关系,两脏虚损,导致水湿内停,日久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本病病位在肠,但与脾、胃、肝、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其病性早期以湿热、瘀毒邪实为主,晚期则多为正虚邪实,正虚又以脾肾(气)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多见。


三、诊查要点

凡40岁以上的患者有下列症状时需高度重视,考虑有大肠癌的可能:


①近期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胀气,经一般治疗症状不缓解;


②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


③粪便带脓血、粘液或血便,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等病史;


④结肠部位出现肿块;


⑤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并及时进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钡灌肠X线检查、血清癌胚及肠癌相关抗原测定及直肠内超声扫描、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协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