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晚回家探望母亲前就准备写一篇当务之急关于心梗的文章,没想到回吴庄得知朋友一家四口,三人均得了泄泻之症,大人两个发烧,女儿年轻不烧,唯一儿子一个因在外读书幸免。说当务之急,泄泻更耽误不得了,索性缕一缕,先来个中医对泄泻的分型辩证。 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或偶尔两次属于正常。,个别人每日排便 2~3 次或每 2~3 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 200g,含水分为 60%~75%,也算可控范围,基本勉强正常。 但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 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门坠胀。肛门灼热等症状,这就是腹泻了。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 2~3 周 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 2~4 周内的复发 性腹泻。 腹泻属中医“泄泻”、“下利”等范畴。 根据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粪便特点可分为; 湿泄、寒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滑泻、水泻等。 中医一般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下如水样者称为“泻”。 临床上腹泻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湿热蕴结: 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便或带粘液,腥臭,肠鸣、肛门灼热疼痛,口干渴而不多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中阻: 大便清晰,腹痛,喜温喜按,水谷不化,不 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或 缓。 3、饮食积滞: 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顷复又痛泻,粪便 粘稠,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满厌食,舌淡,苔垢 腻,脉弦滑。 4、肝郁脾虚: 泻前腹痛,泻下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不减 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诱发,食欲不振,嗳气,舌淡, 苔白,脉弦。 5、脾气亏虚: 大便稀,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加重,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困倦,舌 淡胖,苔白, 脉沉弱。如属中气下陷者可伴肛门坠胀,脱肛。 6、肾阳亏虚: 黎明之前腹痛腹泻,大便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7、水饮内停: 大便稀薄如水样,伴腹中肠鸣,有振水声, 或口渴不欲饮,口中涎唾,呕恶,舌淡红,苔滑,脉弦滑。 8、热结旁流: 大便泻下黄臭稀水或纯清稀水,脐周腹痛, 腹部拒按, 胃脘满闷, 食欲不振, 小便短赤, 舌红, 苔黄腻, 脉沉滑。 9、阴虚泄泻: 大便稀溏不成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 无苔,脉细或细数。 肺阴不足者见便泄急迫,胸闷微咳;脾阴不足者见便溏,粘滞不爽,便次不多,唇颊淡红,手心灼热,口干不欲饮;胃阴不足者见黎明即肠鸣泄泻,量多,纳呆,口唇干裂,口 渴欲饮,心烦; 肾阴不足者见凌晨临厕为多,量少,质稀粘或稠,小腹隐 痛,腰膝酸软,遗精。
10、痰湿泄泻: 大便泄泻、或如稀涎状、或如痰涎状、或 如泡沫状、或夹有粘液如涕,伴咳嗽、胸闷气喘,或见咳嗽 痰涎多时腹泻减轻,或咳吐痰涎与腹泻并重,或肠鸣,多无 脓血便舌苔厚腻、舌质淡胖,脉滑。 11、寒热错杂: 大便泄泻,便下不爽,腹痛绵绵,喜温喜 按,倦怠怯冷,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小便淡黄,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脉细缓或濡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