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寅:“郎伯”辨——兼考杜诗《元日寄韦氏妹》本事|文史知识

 汉青的马甲 2016-10-29



大专家写小文章
准确、生动、有用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兼备
内容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
作者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


文史知识

微信号:wszs1981

QQ群: 363031535

投稿信箱:wszs@263.net.cn

新浪微博 :@文史知识杂志

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郎伯”辨

——兼考杜诗《元日寄韦氏妹》本事


讲杜诗至《元日寄韦氏妹》,诸生辄有所疑,各持一解;考古人注释,亦多歧见。盖古来讲此诗者,多昧于地理,不详本事,故说多歧而均未得其解。诗云: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此诗古今注家定为至德二载(757)正月陷贼中作,大概没有问题。首联先写闻说韦氏妹已被迎往钟离,“汉钟离”即汉钟离县,属九江郡(《汉书·地理志》),隋为钟离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濠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钟离郡,在今安徽凤阳县。诗云迎,则韦氏妹是被人接去,而非一家随夫前往。我怀疑韦氏妹被接往钟离,与丈夫去世有关。据两年后即乾元元年(759)年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四云:“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浦起龙引寄妹诗,谓“在至德初则良人未殁也”。这是将“郎伯殊方镇”理解为丈夫的缘故。但释郎伯为丈夫恰恰有问题。朱鹤龄注:“妇人称其夫曰郎曰伯。”浦起龙疑二字叠用或为当时方言。按:妇人称其夫为郎为伯,固然由来甚久,但二字连用之例,以诸家之淹博,也举不出证据。而以古书所见称呼习惯考之,如郎君之类,都是第二人称的字,伯却是第三人称的字。究其含义,郎有主人之义,呼对方为郎者,自居仆从地位 ,故女子呼夫为郎,唐人诗文小说中习见;或曰郎主,李贺《江楼曲》有“黄粉油衫寄郎主”之句,王琦引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门生家奴呼其主为郎,今俗犹谓之郎主。”而伯则是居长之义,与排行有关。顾炎武说:“古人于父之昆弟,必称伯父、叔父,未有但呼伯、叔者。若不言父而但曰伯、叔,则是字之而已。《诗》所谓‘叔兮伯兮’‘伯兮朅兮’‘叔于田’之类,皆字也。”《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这里的伯显然不是指伯父而是夫君,但参照顾炎武的结论,可知伯也是丈夫的字。后世既无以排行相称的习惯,也就没有用伯来称丈夫的用法。朱鹤龄说“妇人称其夫曰郎曰伯”,恐属由《诗经》望文生义的想当然解释,并没有文献根据。


由“良人早殁诸孤痴”一句看,不像是说妹夫初殁,而且妹夫也不像是位崇势尊的人。而这里的郎伯却是“殊方镇”。殊方出班固《西都赋》“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的三万里”,指辽远的绝域,而在唐人的习惯中,常指不开化的南方。戴叔伦在衡州作的《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有“兄弟泣殊方”句。衡州在唐代已可算是“殊方”,联系到下文的“郢树发南枝”来看,郎伯所在应为荆楚一带。“镇”字在这里只能解作镇守,也就是说是一方节镇(即节度使,唐代节度使多被称为方镇)。考郁贤皓先生《唐刺史考》,至德二载江淮以南诸道军府节使韦姓见任者仅房州刺史韦良宰,另外荆州长史韦元甫也不无可能。这两人日后都升了官,当然不是杜甫那位早逝的妹夫。所以我认为“郎伯”不是指妹夫,而是妹夫的长兄,今所谓大伯子是也。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十四有云:“闽县唐屿诸生林君国奎妻郑氏,夫死守节,有郎叔文芳以言挑之,氏怒,割左耳。告于宗老,杖之。”这里的“郎叔”应是小叔子,参照来看,“郎伯”当然就是大伯子。这虽是晚出资料,但闽方言保留了相当多的古语。顾况《囝》注:“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证之客家话,恰好有“大郎伯”(ㄊㄞ ㄌㄛㄥˇ ㄅㄚㄍˋ)(tai-3 lon-5 bak-4)的称呼,指丈夫的哥哥。相对应的则是“小郎叔”(ㄙㄝㄨˋ ㄌㄛㄥˇ ㄙㄨㄍˋ)(seu-2 lon-5 suk-4),指丈夫的弟弟 。但我进一步推断,这里的郎伯是指表兄,也就是说韦氏妹的夫君与杜甫是表兄弟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九孟阳条云:“左孝廉舜齐,献吉外弟也;孟大理望之,仲默外弟也。左诗近肤,孟诗太浅,比于郎伯,邈若云渊。” 这里的“外弟”就是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外弟,诗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用羊祜为蔡邕外孙的典故,可知卢纶于司空曙为姨表弟。朱彝尊称李梦阳、何景明为郎伯,则郎伯为表兄可知,这也是较晚的证据。但聊可备一证。


当安史叛军袭来时,士人纷纷避地江淮间,郎伯正是在此时差人将弟媳孤儿寡母接到钟离去的。韦氏故里多在长安近郊,“京华旧国移”是说乡里皆迁徙,用《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的意思。旧注解作京师“为贼所据”未确。因为诗是寄妹的,通篇都是对妹说话,郎伯镇守殊方和京师故居改观都是相对妹居钟离而言,如此解方自然妥帖;若解作京师“城头变换大王旗”之意,则甚突兀,仔细玩索自可体会。


颈联的解释也有分歧。“春城”有异文作“秦城”,浦起龙说:“长安城本似斗形,见《三辅黄图》。回北斗,又是用斗柄东而天下皆春意,既切地,亦纪时也。旧注皆偏。”按:浦说甚辩,“春城”应属自己所在的长安,“郢树”则代指郎伯所在,无论房州或是荆州都离郢州很近,可言“郢树”。若照仇兆鳌解:“钟离春秋时属楚,故云郢。”未免求之迂远。郎伯任方面大僚,照例新年须遣朝正使入京献礼。时丁战乱,朝礼皆废,故诗人感伤而泣。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一本文选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10期“随笔·札记”栏目


本刊刊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以微信等形式擅自在网上传播,文章版权归《文史知识》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