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港通下掘金AH股价差 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小天使_ag 2016-10-29
2016年10月28日 08:27
来源:智通财经

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两地的监管和市场制度差异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步缩小,使得两地定价差异还会继续存在。

  深港通下掘金AH股价差,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智通财经统计,10月27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报121.91点,较前一交易日涨0.48点或涨0.40%。指数显示,A股股价整体较H股溢价21.91%。

  值得注意的是,AH股溢价指数从2016年年初至今不断收窄,最高为2016年1月21日的148.84点,最低位为2016年9月22日的117.21点,也就是A股对港股溢价最高到最低由48.84%收窄至17.21%,粗略计算,年初至今AH股溢价指也收窄了20%左右。

blob.png

  一方面,A股在2015年中至2016年初的几次暴跌之后元气大伤、持续萎靡,内陆资金转战港股;另一方面,H股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人民币持续贬值、深港通利好等综合因素的催化下,走出了一波上升行情,AH股标的也从中受益——从上图可以看出,AH股溢价指数从年初至今近乎线性收窄。

  具体而言,2016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所有87只AH股中,有60只A股较H股溢价率超50%,有35只溢价率超100%,13只超200%,最高溢价为610.42%,平均溢价108.15%,仅有4只股票的A股价格较H股有小幅折价。

  截至10月27日收盘,全部A+H股共91只,剔除有停牌的4个股,这87只股票中,溢价超100%的股票数量降为21只,超50%的将为54只。最高溢价和平均溢价分别降为362.4%和91.25%。而A股价格较H股有折价的股票上升至5只。

  在AH溢价指数收窄的过程中,智通财经这些个股进行分析,发现两个明显的动态现象:①溢价高的个股波动更大;②盘子小的个股波动较大。

  此外,还有两个静态的现象:①盘子越小,A股对港股的溢价越高;②两地均是“新经济”板块估值明显高于“老经济”板块,但A股的新经济板块估值更高。

  对于同一家上市公司其A股和H股的股价差别,港交所曾公开发表《香港市场股价“偏低”之迷思》探讨成因,其中包括市场特性、市场制度、上市公司行业组成、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偏好、流动性等方面的差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曾指出,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和完善,两地资金互通力度将加大,有望使得两地的流动性与投资者结构方面的差异缩小,从而导致估值差异收窄。

  那么AH股差价最终会否消失呢?正如上述因素无法一致化,两地的监管和市场制度差异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步缩小,使得两地定价差异还会继续存在。

  深港通已经呼之欲出,接下来AH股股价如何波动虽然尚难以准确预测,但沪港通开通前后的历史数据,也许能够提供短期内的投资指引。智通财经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梳理:

  一、短期内AH溢价指数会不会继续收窄?

  在沪港通开通之前,不少机构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对于A股价格较低的H股,其投资逻辑是:A+H股两地上市的股票,理论上应该同股同价,AH股价差会逐渐缩小。但是,智通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沪港通开通后一周年,AH溢价指数从99.68上升到128.55,正好与预期相反。

  市场普遍认为长期看深港通开车后AH股差会进一步收窄,但开通后的短期走势会不会延续今年以来的线性收窄局面,也许还是个问号——也有可能短期内会再一次出现反转。

  二、蓝筹的“春天”会不会如期到来?

  在沪港通开通之初,市场上就有“大盘蓝筹股的春天要来了”的声音。原因很简单,秉承价值投资的港资,更重视企业的基本面和业绩,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大盘蓝筹股,也会得到港资的青睐。但事实上,在沪港通开通前后,大盘蓝筹股的表现并未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沪港通宣布后3个月内,A股市值5000亿元以上的大盘股走势最优,但3个月后,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沪股通股票反而表现更好。

  而在沪港通正式开通后,表现最好的一组则是市值在500亿至1000亿元之间的股票,该区间股票表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5000亿元以上的股票开通后3个月内则勉强在行业平均水平附近波动,股市大跌前后则远不如行业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并不是市值越大,越容易得到港资青睐。

  不过,与A股市场上相反,港股市场大蓝筹表现却“如沐春风”:

  在港股通开通后3个月内,累计涨幅超过10%的股票有25只,超30%的有7只,最多累涨44.26%。而这25只股中(银行7家,保险4家,证券2家,地产2家);市值超过1000亿的有6家,市值500亿以上的10家,而市值100亿一下的仅仅2家。

  累计下跌超过30%的有6家,最多累跌37.19%,市值均低于100亿,来自化学、医药和工业板块。

  三、深港通正式开通时利好会不会出尽?

  2014年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宣布,批准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启动。

  当时在消息刺激下,恒指和上证指数都走高,而作为直接受益于沪港通的AH股也表现抢眼,当天84只AH股中, A股共有78只上涨,涨幅超过5%的有7只,涨停封板的仅1只; H股明显更加受益,共71上涨,涨幅超过5%的有37只,涨幅超过10%的有13只,其中最大涨幅达到28.81%。

  但是11月17日沪股通正式开通时,AH股却由于“利好出尽”表现萎靡——

  A股当天上涨32只,涨幅最大仅3.23%,下跌个股51只,跌幅最大的为4.61%。H股表现更是惨淡,仅3只股上涨,涨幅最大的仅3.74%,下跌80只,跌幅超过5%的有27只,跌幅最大13.92%。

  香港投资者和A股投资者喜好不同

  邮储银行在香港股市破发,这种事情在现在的A股市场是不可能发生的。通过这个事情,投资者可以总结出三件事情,或许从香港投资者的做法上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首先就是邮储银行选错了上市地。以邮储银行的资质,在A股市场上市是没问题的,差距可能只是多排队一段时间而已,但是A股投资者将能给出更高的估值。假如邮储银行在A股发行,发行价肯定要参照A股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虽然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的股价和市盈率都不高,但是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盈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一平均下来,邮储银行的发行价就能定得不算很低。上市之后,投资者习惯性地就会按照上涨44%申报买入,中签的投资者也不会在开盘封涨停的背景下卖出。于是第一天的“一”字涨停几乎可以确立,后面的情况要看投资者的喜好,但可以肯定的是,邮储银行是不会破发的。

  其次,香港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估值远没有A股投资者那样善变。A股投资者在唾弃银行股的时候,香港股市交易的工商银行股价能够远远高于A股工商银行股价,可是一旦股市交投热络,A股工商银行股价又会远远高于香港股市的价格。

  据本栏了解,香港投资者衡量银行股的价值,主要看每年的现金分红率,以此与市场利率水平做比较,从而确定银行股的股价。逻辑是投资者持有银行股每年得到的现金分红回报应该略高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

  A股市场则不同,A股市场讲究市场是不是牛市,如果投资者认为现在是牛市,那么就会用银行股从前期最低股价的涨幅与保险、券商、钢铁、煤炭等板块做横向比较,如果发现银行股比其他股票涨幅偏低,就认定银行股处于价值洼地,然后就会买入银行股推动银行股股价补涨,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从根本上讲,香港投资者持有银行股的目的是为了让银行每年给自己分红,而A股投资者买入银行股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把股票卖给别人。

  第三点是,香港投资者对于股票发行价格并没有心理上的铁底执念。如果在A股市场,邮储银行上市后因为种种原因赶上投资者集中抛售,也必然有资金在发行价附近护盘,同时也会有其他投资者在发行价附近抄底,等到反弹时再卖出。这就是说,A股市场的股价跌破净资产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这一点可以参考历史上农业银行上市后的走势。但是香港投资者则很干脆,不想持有就直接卖,跌破发行价一点也不含糊。这可能就是成熟股市的特征,“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本栏认为,投资者应该学习香港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对于不看好的股票绝不手软直接卖出,对于因牛市而炒高的股价也要保留一分清醒,在合适的时机要舍得割肉卖出。(北京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