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太过不及和交运时间——读《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有感

 醒真 2016-10-29
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太过不及和交运时间——读《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有感
作者:王利锋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549A350
五运六气理论是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基础,研究天时气候变化的规律以及天时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的一门科学的理论。五运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岁运的交接时间有所论述。古代医家和现代学者对其也有所阐述,由于他们所处时期不同、认知不同,因而对五运太过、不及和岁运交接时间的认识有所不同。应当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他们的不同认知,探求天地自然客观规律的正确方法和以实践观测为根本的方法。
一、运气太过、不及,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所谓太过与不及是指五运气化的有余和不足。一方面,五运的太过、不及在气候、疾病、人体脏腑表现在本气的偏盛偏衰,如木运太过则风气盛而流行,在人体则肝气偏盛,肝胆类疾病较易发生。另一方面,五运的太过、不及表现在时间阶段的范围不同,太过则气先至,不及则气后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五运之气化有提前和推迟的现象存在,这些气化早晚的不同是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在《素向·六微旨大论》也提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也就是运气的气化与之间节点之间存在“至而至”、“未至而至”、“至而不至”不同的情况。五运之岁运每年交于大寒日,这是时间节点,正常气化之年,在大寒日两个岁运交接,上一年五运之气消退,下一年五运之气显现,表现出本运之物候、气候等变化,这是“应至而至”。但是五运的阴阳属性不同,阳者太过,阴者不及,太过者气先至,大寒节气的时间节点还没有到来,下一年的五运之气已经显现出来,这是“未至而至”;不及者气后至,大寒节气的时间节点已经到来,但是本年的五 运之气还没有表现出来,这是“至而不至”。《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不仅提出了“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时间范围,五运太过“气先至”,大寒日前十三日到来,表现出下一年五运之气化;五运不及“气后至”,大寒日十三日后到了,才表现出本年的五运之气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到的:“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即是对五运太过、不及的描述,认为这是天地自然的正常变化规律。
二、客观规律总结与实际观测
《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中对运气气化的时间阶段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规律的总结。人们从变化的自然现象中总结客观的规律,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五运中的主运就是客观规律的总结,从主运的五运属性来看,是按照一年五季的时间节律来划分的,按照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的特点风、热、湿、燥、寒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运。不同的是五运中的主运时间划分更加具体,并且是以大寒日为起始点,可以说是对自然规律融合中医《内经》五运而形成的自身的规律特点,并将人体生活规律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固定的规范的模式,使人们更容易遵守,形成一种固有的标准,便于人民衡量、观测,更有助于交流学习。就如同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便于人们的农耕等生活实践。另一种就是实践观测。《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就是自然现象,道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通过长期的自然观测、总结而产生的。也就是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是“道”产生的源泉。五运六气也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而总结的自然规律。自然观测的实践才是五运六气规律的根本所在,在《内经》五运六气中就有“望气”来确定运气气化的到来,从而确定时间阶段的划分。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就描述了五气经天:“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其中就是古人通过“望气”而观测到的五行之气在天地之间的变化规律,以五行之气赤、黄、青、白、黑游行于天空二十八星宿之间,又结合天干之数在天地之间的规律,而确定的天干化五运,才有了岁运、主运等五运相关规律的呈现。在内经中就有“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素问·六微旨大论》)的记载,立杆侧影,通过观测正午影的长短来确定节气,冬至杆影最长,夏至杆影最短。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对天地自然规律的实践观测和总结。
在《内经》五运六气中,人们往往重视前人总结的客观规律,而忽略了客观规律获得的方法和根本所在,所以教条主义是常犯的错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已有的总结规律,同时要观测实践的自然变化。面对无穷尽的自然变化,从中寻找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要借助客观的自然规律来发现未知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客观规律与实践观测之间的关系,也是保证客观、正确学习和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