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医学启源》有感

 醒真 2016-10-29
读《医学启源》有感
作者:孟庆鸿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538A344
“中国医学史”课上讲过一位十分著名的医家,他自创易水学派,育人无数,留下了许多典籍,他的学生之中又一人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但是他本人却未被列在“金元四大家”之中。他就是——张元素。他的《医学启源》耗时十年完成,为后代医家广泛地应用做启蒙教材。我带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读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医学启源》全书六万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重点论述了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一些主治要领;中篇详细介绍了《黄帝内经》的主治要点及治疗六气致病的方药;下篇系统地阐述了中药的性能,主治及配伍方法。此书详略得当,既适用于中医初学者“入门”,亦适合中医“入门”者进一步提高。
我发现全书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亢则害,承乃制”,它源于《黄帝内经。素问. 六微旨大论》,张介宾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则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张元素是想通过这句话强调五行平衡的重要性。五行之中任意一行出想过分活跃的现象,就会有相克的一行来制约它,使其恢复正常。如果克它的那一型一行不足以克住它,那么便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比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讲过某一脏腑生病,若是得到相克的脉象就说明疾病十分严重,不易治好,但是书中并未详细论述。《医学启源》在上篇就详细的论述了这个观点。以脾为例,书中曰:“脾脉来而和柔...其脉阿阿然欢曰平…反弦急者,肝来克脾也,真鬼相遇,大凶之兆;又微涩而短者,肺乘于脾,不治自愈;又沉而滑者,肾来乘脾,亦为无妨;又浮而洪,心来生脾,不为疾耳。”从脾脉出现其他脏腑的脉象分析,出现肝脉的病情最为严重是因为肝克脾,脾病本身就会引起肝对其的克制,但肝并没有克制住脾,所以“亢则害”
“时间医学”虽是源于西方,可事实上中国在《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已经发现某些疾病与时间的关系,并且对疾病的治疗可以上升到时间领域。《医学启源》对一些严重的脏腑疾病 的死亡时间更是加以注明。“心病,先心痛,时刻不止,关格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脾病,面黄目赤者,可治;青黑色入口,半年死;色如枳实者,一日死。:“肺绝则十二日死”“其色青黄连耳,其人三十许,百日死;若偏在一边,一年死。”读到这些,既充满了对古代名医的佩服,有感觉传统的中医医术真的好神奇,他们不是在占卜人的死生而是遇见到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华佗预言他的一位患者十八年后会旧疾复发。不得不说,名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这也是我们中医的一大特色“视其外应以知其内”的体现。这一方面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根据这些去判断病人的生死,但是如果出现类似现象,判断病情较为严重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另请高明”,这既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
最让我佩服的是张元素不仅将一些名方整理归纳,而且还将他开药的方法及思路完全展现在读者眼前。例如防风通圣散——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者;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暗风痫〔者〕;或破伤中风,时发潮热搐〔搦〕,并小儿热甚惊风,或〔斑〕疹〔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欲死者;或风热疮疥久不愈者;并〔解〕耽酒热〔毒〕,及调理伤寒,发汗不解,头项肢体疼痛,并宜服之。防风(二钱半) 川芎(五钱) 石膏(一钱) 滑石(二钱) 当归(一两) 赤芍(五钱)甘草(二钱半炙) 大黄(五钱) 荆芥穗(二钱半) 薄荷〔叶〕(二两) 麻黄(五钱去根苗节)白术(五钱) 山栀〔子〕(二钱) 连翘(五钱) 黄芩(五钱) 桔梗(五钱) 牛蒡(酒浸五钱)人参(五钱) 半夏(姜制,五钱),以上共五钱,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三服。病甚者五、七钱至一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二两〕、三两,得利后,却当服三、五钱,以意加减。病愈,更宜常服,则无所损,不能再作。这就是治风很有名的方子,书中详细写了它的适用证,方药组成和服用方法,很适合后代医家学习和使用。不过,众所周知,张元素开药的风格是不拘一格的,因此他在书中也写到了他的开药方法——五行制方生克法,并举了例子。一患者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眩目黑,兀兀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张元素开出了天麻半夏汤。首先,以驱风止风为要,因此选用天麻做君药,然后用柴胡治偏头痛,黄芩助柴胡治上热,再以生姜和半夏化痰止呕,理中和胃,炙甘草调和诸药,橘皮理胸中滞气,白茯苓利小便导湿热。从这个方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思路:以定风为主,防止风将痰吹跑,引起更多的变证。此外,上焦治热,中焦理气,下焦导湿。还配有一些补脾胃之药,注重胃气。由此可见,他开药的思路十分严密,讲究配伍的同时还很注重预防。
我个人感觉全书中医理论相当丰富,唯独美中不足的是一点针灸方面的知识都没有。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最重要的手段,在医学综合类书籍应该介绍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进针手法,补泄手法操作等。这可能与张老先生的习惯有关,毕竟历史上就有许多针药分开的医生。
全书读完,让我进一步领会了中医中药的神奇,学到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更加激发了我对中医的热爱,以后我也会多读一些中医典籍来提高自己的医术。闭上眼睛,想象张元素给病人看病时的情景。回到现实,虽然我才大二,但是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好多,我未来的路还很长,因此我要更加勤奋,更加认真,去专研,去探索,争取成为一个像张元素一样医术高超,受人敬仰的好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