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岭:“乡村规划师”点石成金·台州日报

 小木舟 2016-10-29

  编者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是“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今天我们发表的这篇通讯,讲的是温岭推行“乡村规划师”制度,虽然着力于乡村建设发展,但个中做法,或许对各地如何加强规划设计引领,科学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有所借鉴。

  本报记者吴敏力

  

  几天前,方伟和他的设计团队再一次来到温岭市坞根镇东门头村。在村西边紧邻滩涂的位置上,他们停下了脚步。“垒石应该是过高了。”在目睹一名团队成员费力地爬下滩涂后,他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规划,这个位置将建成一条环海健身绿道。

  “这里的设计需要调整,垒石从原来的4米高调整为2.5米,方便游客从弧形坡下到滩涂上,也能够节约一定的建设成本……”方伟认真地与一旁的村干部商量。

  身处环乐清湾黄金海岸的重要节点,有着广袤的滩涂和保存完整的石屋群,更有独特的耕海文化。在内行人看来,东门头村好比守着一个“聚宝盆”。可这些年来,村里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最早一次,2002年的时候,有老板想来投资农家乐,可在村里绕了一圈后,走了。”村党支部书记赵仁云回忆。

  2005年,温岭市横峰街道6家企业想合伙在这里搞开发,最后也没谈成;2013年,先后又有三批投资人来到村里,最终摇着头离开。着急的村干部再三询问,客人给出了理由:“村子的资源很好,但是太散,配套设施也没有,如果能够统一规划起来,那就好了。”

  “村庄发展,好的规划是根本。”温岭市农办主任吴玉明说,该市建有一定规模休闲农业的村庄原有25个,如今这个数字已降至17个。究其原因,“同一份规划抄来抄去,没有把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结合进去,由此导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今年年初,温岭市推行“乡村规划师”制度,聘请8个专业团队作为专职“乡村规划师”,为12个有潜力的村庄进行规划设计。作为温岭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方伟带着他的团队接下了东门头村的任务。

  “早在70年前,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乡土重建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重建一个有文化,有产业,又能保持原有特色的村庄。”方伟说。

  在花整整3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分析后,一份主打“耕海文化”的美丽乡村规划出炉。整个村子被分成艺术街区、民宿、海鲜排挡区、创客基地、石屋保护区5个部分,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和村落环境,又兼顾了休闲农业的发展。赵仁云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份规划一出来,就吸引了大量投资客。

  7月份,村庄规划通过会审,进入建设阶段。但方伟仍保持着每周两次下村的频率,主要任务是指导规划落地,并视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微调。

  “与以往完成设计图纸就‘甩手’不同,我们要求乡村规划师对自己的村庄进行全程跟踪。”吴玉明告诉记者。村庄建设完成后,规划师的名字也将被刻在村口的铜牌或石碑上。

  同为“乡村规划师”的林晓晨对此拍手叫好,“让我们参与建设,能更完美地重现设计意图。”温岭市规划设计院的林晓晨和来自中国美院的两位设计师组成团队,服务于石塘镇五岙村。前几天,村里一条石质道路在规划师执意要求下返工。“石块之间的勾缝需要保持两厘米宽度,要不然体现不出石文化韵味。”

  五岙村的规划方向是发展特色民宿和创意村落。为此,有设计师给村里的石屋建造专门开了“小灶”。美院教授出身的设计师王天鹏,利用村里废弃的石屋,将石塘的渔业文化与剪纸、美食等元素结合起来并加以展现,远近闻名的民宿“海山生活”由此诞生。

  高品质的规划带来了休闲农业发展热潮。眼下,小小的村子里已有9家民宿公司入驻。石屋出租价格也水涨船高,已从当初的每月每间350元上升到150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