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罚酒”与“敬酒”之间

 昵称317027 2016-10-29

大学时上体育课,第一次学习滑冰。刚穿上冰鞋很兴奋,也摔了不少跟斗。

体育老师把大家集合起来,说要告诉大家一个避免摔交的窍门。


“当你在冰上要滑倒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势倒下”。


全场哗然起来:“这算什么方法呀?!”


老师笑了,接着解释道:“在冰上要摔倒时,人往往本能地要挣扎。但你越是挣扎,也就摔得越重。弄不好还会骨折。顺势倒下,虽不能避免摔交,但可以减轻摔倒的力量,让人尽可能地少受痛苦。”


果然,“顺势倒下”的同学们没有一个摔重的,顶多引起旁人的一阵笑声;而没有“顺势倒下”的却往往摔得不轻,半天站不起来。


毕业后在社会上经历了若干风雨。每每想起此事,越发觉得此论极是。


比如,带着孩子去医院打疫苗针,我最头疼的地方是注射室。因为那里有许多家长和孩子也等着打疫苗针。注射室内外一片哭声。不仅那些正在打针的孩子哭,那些等待中的、还没挨上针扎的孩子们也在哭。我的孩子本来很乖,如果是自己打针,从来也不哭,就怕和别的孩子一起打针。打针孩子的哭声往往相互传染。不怕打针的女儿也跟着大哭起来。


在注射室里,即使孩子们再不情愿,也都被大人们强按着,不得不接受“痛苦”的注射。


回到家里,又联想到了滑冰那件事情。


“挣扎”是成人面对逆境时的本能反应,但这并不能消解厄运;“哭声”是孩子抗拒与逃避痛苦的最常见的手段,但也未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尽管孩子们想逃避痛苦,但在大人的强制下,哪个也没逃脱“被针扎”的痛苦,而且还付出了不必要的“挣扎”的痛苦。一个痛苦变成了两个痛苦。被强迫打针的孩子都认为打针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却不知他自己就是这巨大痛苦的制造者之一。


孩子为自己所制造的痛苦就是——恐惧。这恐惧远远大于护士注射本身带来的痛苦。孩子不明白这里的道理,难道我们成人就明白生活中的奥秘吗?我们不也是同样地在“挣扎”吗?不也是同样地被现实世界按倒在病床上给强行注射了“痛苦”的吗?这“痛苦”中一部分不也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吗?


如此,我们便可以理解护士注射时说的 “放松点儿”和体育老师的“顺势倒下”那句话背后的真实意义了。


在生活中,当痛苦来临而且不可避免时,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如果你的“挣扎”,能够使你“不摔交”,不痛苦,那自然最好;如果不能,“挣扎”的结果是不是使得你的损失更重呢?


敬酒不吃吃罚酒。当厄运已经注定成为人生中的必要内容,你愿意或不愿意,都必须接受时,还不如坦然面对——这杯酒既然不得不吃,那就把它当成敬酒来吃,否则,也会被强行灌下这杯罚酒。


尽管是同一杯酒,自己喝与被别人灌,滋味大不相同。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