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资金驱动到成本驱动

 xindiandengshw 2016-10-29


大九湖的秋色,烟雨迷蒙


1

天量是巨量系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成交量分析的重要片段。天量标志着交投达到了历史最高潮,因此由“量为价先”引申出传统的成交量分析的“天量之后必有天价”一说。


这话包含了两重意思:一重是见到天量,天价也就不远了;一重是见到了天量,后市必有新天价。这两重意义互相冲突,前者叫人谨慎,后者叫人大胆,在实践也各有胜场:1996年的512点行情,天量不断,但就没见到天价,走到1510点就结束了;而2005年的998点行情则又证明了这一点——首个天量产生在2006年5月的1600点,其后不仅刷新了2245点,而且天量不断,天价也不断,真正的高点6124出现在第7个天量也就是2007年5月的5个月之后。


科学界把2个都能证明且又互相冲突的原理称为“佯谬”。正是这个佯谬把我们对天量是分析引向新的途径:天量本身并不能指示我们得出会创新高抑或不会、顶部将到抑或还早的结论,它仅仅表明买与卖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潮;重要的是天量之后的价格表现,以及它本身有没有天价相伴随。凡是有天价相伴的,不管天量之后是涨是跌,都属牛市中的升浪——1浪或者3浪。没有天价相伴的、天量之后就跌的,都是明确的B浪顶或X浪顶。这是资金驱动型市场最重要的波浪分析指引之一。


我们之所以把5178点排他性地认定为牛市1浪,基本逻辑就是股改从根本上改变了A股生态。这个逻辑非常强大:股改前后,指数的计算方法一样,可流通的比例却不一样,因此股权分置下的市场,犹如加了2倍的杠杆交易,如按现在一样的流通比例测算,6124点实质上等同于4077点。股改前,有70%的股票是法定不能流通的,哪怕把股价炒到天上,大股东想退出也无门,炒家最多只会受到来自市场的惩罚——股价下跌,不会受来自公司的惩罚——因你把股价炒太高了,大股东把股票全卖了,留下一个摊子让你收拾,这就决定了全流通后的,市场平均股价所能炒到的高度是一个“上限”的,像过去平均市盈率动不动就达60倍以上的炒作一去不复返了,这也决定了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基点上,将6124点往下做些调整,不能以它来衡量5178点是不是一个天价。


正是站在这样的基础上,所以,尽管5178点是一个天量但没有伴随天价,且天量之后行情就结束了,但它无疑是一个实质性的历史新高,除了牛市1浪,没有别的形态可加到它的头上。制度的根本性改变对市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2

写完天量,按计划该写极限量,但不少读者希望能介绍成交量众数的统计方法,所以我们回过头去,再说一下这个话题。


统计成交量在各价位上的分布,有2个途径。


一是利用通达信的数据导出功能,导出你要统计的对象数据,比如大盘k线数据和成交量数据,然后按价格排序,就能统计出各个价格区的成交总额。


二是编指标在软件上——

CDP:=(C*2+H+L)/4;

P0:=IF(CDP>=P+N*0  AND  CDP<=(P+N*1),AMOUNT/100000000,0);

A0:SUM(P0,0);


这里,P0为计算的起点价位,N为区间格值。比如从2000点开始统计,参数P就设2000;每100点为一区间格值,N的参数就设100。A0则为有史来所有在P0这个区间成交的加总。这个句式可无限复制延伸,诸如延伸到P20和A20,这样,从2000点到4000点各价位上的累计成交总额就一图尽显。


“重要的不是你思考什么,而是你怎样思考”。了解量的分布,对个股来说,可让我们了解它的“市场安全边际”在哪里,找到了安全边际,你就几乎站在了赢家位置。对大盘来说,它还能让我们知道它的价值——吸引中心在哪里,它的质量有多大,要彻底克服这一引力需多大冲量,目前的市场已到哪种状况,等等。


在讲引力和冲量时我说过,市场有2种驱动模式:定价驱动和资金驱动。打一个隐喻,资金驱动就像高耗能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型的增长方式,它在某一段时间,可不断复制重演,但最终是不可持续的。5178点的股灾所以如此猛烈,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就像一个请不起大客的旧贵族硬撑着面子举债请大客,请完就轰然倒地了。所以,从资金驱动向定价驱动发展,是A股的必然选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但诚如詹姆斯说的:只有尽可能多地保留旧思想,新思想才能成为引导我们走向新真理的中介。从资金驱动向定价驱动演化也需要一个中介人,这中介就是我标题中说的成本驱动。


由于成本驱动条件上对估值有一定要求,虽然不需要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对资金也有一定要求,只是要求比资金驱动型低得多;同时,它也要求宏观层面的信息能给市场以一定良好的预期,所以,成本驱动带有半定价驱动、半资金驱动的性质。它在走势层面的一般特征是:支撑靠成本,蓄势靠缩量,上涨靠脉动,脱离成本就下跌。


近几个月的走势正体现了这样一个特征。5月、6月,2800点的累计成交总额超越2300点,进入成交众数的TOP3,并继而成为TOP2,大盘在2800点获得支撑;9月、10月,由于3000点重新取代2800,成为成交众数的TOP2,使2900点的核心价位获得成交众数的完全支持,大盘在2900点获得支撑。


现在,3000点和2900点的累计成交已相当接近,差额已不到6000亿元;3100点和2800点的累计成交总额也已相差7000亿不到了。因此,在3000点到3100点之间的再小幅徘徊一段时间,成交量众数的排列就会变成3000点、2900点、3100点,大盘的核心价位将提高到3000点。这和2013年3季度后的国证A指十分相仿,也是我上周说的有利因素在增加的原由之一。


2012年12月,国证A指于2054点见底时,它的成交众数是这样的——



注:表中的最大冲量为2014年8月国证A指冲过2847点后的5日均量峰值,它同样神奇地达到了0.62的比例。)


由于缺乏回升动力,所以虽然低点形成,但国证A指只能在2500点到2700点之间不断来回整理,成交量也在这3个区间不断堆积。到2014年7月倒数第二周,它的TOP1到TOP3已变为2600、2500、2700点。通过在一个狭小区间不断堆量,堆到无以复加地步,堆到跌不穿也呆不住的地步,它就只有向上一条路了。这种情况,与物理学中的核聚变十分相似——尽可能多地掌握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模型,具备良好的隐喻能力,是我们跨学科学习借鉴的重要保证。


目前的沪综指就有点类似国证A指2013年底、2014年初的状况。2900、3000、2800、3100、2300、3200,是成交量最大的3个区间。如果堆量堆到3100、2900、3200成为成交量最大的3个区间,再堆到它下不去,也呆不住,相似的核聚变现象也就会出现了。在这之前,大盘要上去,也只有2条路:一条依然是靠冲量,即两市合计的5日均量达到8000亿以上,这个条件显然并不具备;一条是靠成本驱动。


成本驱动,每一段的高度都会相当有限,我的习惯性经验是:先确定一个核心价或基准价,在此基础上加7%,它通常就是一个较好的卖点,就目前大盘来说,也就是3200-3240点之间。


我觉得,不仅仅是现在,今后,哪怕上述的核聚变发生后,A股的走势也会大体呈现出成本驱动的特征,只不过届时的成本驱动不需要如此大质量的成本线来支撑,100天和200天均线基本上就够了。


对沪综指来说,还有一个有利因素,是它的60日和120日均量线在经过金叉→死叉交替后,已完全粘合,这给后市形成均量线的完全多头排列创造了较好条件。


大九湖景区里的农家,莫非这就是陶渊明唱《归去来兮》时想着的那种田园生活?


4

但比较遗憾的是:反映全部A股状况的国证A指,显然不尽人意。一是60日均量线和120日均量线的向下开口还较大,短时间形成金叉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有连续的大成交量产生。二是在量的分布上,其排在第一位依然是2500-2700点区间,其次是3200点,再次才是4300点。这样的分布状况决定了国证A指——准确讲是深综指本身不会有动力,它的动力主要要靠沪综指,沪综指动,它的弹性会比沪综指大,沪综指不动,它也动不了。而且它是否已调整到位,也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从见2638点起,我就一直说,这是一个可以成为本次调整底部的点位,但我给它的一个附加条件是“通过长期震荡整理”。形态上,如果3140点能在近期“突破”,那么2638点之后的走势就形成了一个上升5浪型。这个5浪形态,高低重叠,向上倾斜收敛,可视为一个锲型。


锲型,理论上有三种:在牛市第5浪,它就是终结型;在牛市初生期,就是引导型(第1浪);在下跌中途,就是中继型——波浪理论就这么操蛋,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启发,又啥都没说,一切都要由后市来证明。所以你说它完全没用,我很赞同;你说它很有用,我也很赞同。就这个锲型来说,它是中继型还是引导型,等于啥都没说。但就操作来说,它其实已说得很清楚:以前的每一次回调,我们或许可等闲视之,但唯有这个锲型第5浪的完成(如果有),不能等闲视之。至少,我会做一次清仓处理,然后让市场来告诉我,这是引导型,还是中继型。


本平台纯属自娱自乐,谢绝一切软文、推广、合作,请勿浪费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