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孩子是不是对世界名著“不感冒”?

 培根阅读 2016-10-29


共3159字,深度好文,建议阅读时间约6分钟


文章 /花生粥

编 辑 / 领读队长


昨天有个妈妈问我,哎呀,老师你给学生推荐的名著我觉得很好看,但是孩子不喜欢读,你说我该怎么办?陪读,念给他听,还是怎么着?


我说孩子几年级了?说是五年级。

我说看的是哪本书?说是《简·爱》。

我说是个小男孩吧?说是个小男孩。


啊?都五年级了,还“念给他听”,如果平时家长都是这么完成“亲子时间”的话,那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我说的是负面的。而且这可是50多万字的《简·爱》啊,你给孩子念完,估计嗓子你就别要了。




这位家长的问题应该不在少数,这也不仅仅是孩子读书学习问题,往大了说是“家长觉得好得要命,可孩子真的不感冒的一切事物”的共通问题。今天我不说这种类似“代沟”该如何化解,我们就来说说孩子读书,特别是名著阅读的问题。



01

孩子的阅读是分阶段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所有世界级的名著,都是“大人”选的,无论你看了哪个榜单,听了谁家的介绍,你不会听到孩子给大人推荐阅读什么什么书好看,我指的是中小学生。成年人的世界里,选书的过程都更加倾向于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反思性很强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还是诗歌。那是因为成年人的思考深度肯定是孩子们没有办法比的,孩子们看到的都往往是表面的世界,所以我们才需要引导他们完成阅读,来理解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热爱阅读的人回忆起自己童年的读书经历,能让你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所有的书,而是那几本书。因为书如果有阶级的话,有些书永远都是“贵族”,而有些书只是一时的“巨星”。所谓世界名著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大浪淘沙之后被无数人推崇过的,而推崇出来的这些书籍,无一不是在思想性,时代性,文学性等方面经久不衰的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作品孩子就能完全get到书中的精髓,那你家的孩子100%是超越时代的天才。


“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你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刘瑜是这样说的。


而孩子的阅读,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用中小学年级作为大致的时间刻度的话,一年级属于识字阶段,二三年级属于兴趣养成阶段,四五年级进入流畅阅读阶段,六年级以上可以叫做重构阶段。你发现孩子的阅读从识字阶段过渡到流畅阅读阶段,中间还有一个兴趣养成的阶段。很多家长其实不知不觉就错过了孩子阅读兴趣养成的阶段。


要知道在这个阶段,你不能让孩子看太深刻,或者说文字艰涩的书(当然,也有那种老少咸宜的世界经典作品,比如《小王子》,但是这样的书真的是太少了。你也不能一天到晚的看),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建立起对读书的兴趣,他可能识字阶段的课都还要补补呢。所以我们提倡在孩子阅读的兴趣养成阶段多阅读有趣的书,好玩的书。




拿前面的《简·爱》举个例子,这本书是上个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中活得时间最长的夏洛蒂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如果你要完全理解里面诸如城堡文学、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这样的内容,估计你在这之前得有相当的阅读经验才可以,对于一个五年级的,还是个男生来说,他最多感兴趣的是城堡,其他的免谈,这位妈妈觉得这本书好看,那是因为你并不是一个五年级的男生。


我再多说一点,那就是不同时期阅读内容的过渡是很重要的。比如很多家长诟病男孩子爱看漫画,这问题不是很大,大的是他只看漫画,甚至只看里面的画。同样都是故事,漫画和文字的区别在于漫画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文字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这跟影视作品是一个道理,一个特别好的演员能演活一个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比如王熙凤,但是成年人能够判断这是在“扮演”王熙凤,但是孩子们就会以为这“就是”王熙凤。所以,喜欢看漫画的同时尤其要注意让孩子必须完成文字的流畅阅读甚至是重构阅读训练。漫画最多作为识字阶段和兴趣养成阶段的补充,但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主流。



02

孩子的阅读是讲方法的


我想起之前还有个六年级的家长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说是孩子只喜欢看他看过的书,还反复看,不太喜欢看新的书,不知道这个该咋解决。


首先,重复阅读,或者说是反复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这个是要给孩子肯定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得没错。然而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果读的书没有那么多的“义”出现,那你反复读的只不过是在重复自己当时阅读的体验,算是消遣,就像假如你喜欢的都是霸道总裁文,那你看再多的同类型作品,也只不过是人名和情节的大同小异,对于提升自己没有太大的帮助;第二个是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来说,重复阅读一般还是适用于比较经典的作品,如果孩子在多次阅读中间,方法上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摘抄,不做笔记,毫无批注,甚至是都是千篇一律的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看下来的话,那纯粹就是浪费时间了。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必须想办法让孩子改变这种读新书的“畏难”情绪,先从和他捧着的这本书接近的书开始,慢慢迁移到其他的作品。比如他就喜欢看《哈利波特》,没问题,看完这个系列,建议他看看《纳尼亚传奇》,也是七部,而且是J·K·罗琳阿姨都推荐过的作品,这个系列的作者C·S·刘易斯还和《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是好哥们,亲爱的孩子,请给其他魔法世界一个机会,毕竟你是去不了霍格沃茨学校的。




我说的孩子阅读的方法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他自己读书的方法,一个是外界引导阅读的方法。前者算是技巧训练,后者可以说是环境熏陶。有时候这俩还是一回事,那就是通过外界引导阅读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阅读环境对于孩子读书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我有个朋友是单亲妈妈,大学老师,教的是文学,孩子早几年考上了国内一所211高校,我们有一回交流我说您这么忙,怎么让孩子这么爱读书的?她说其实也没啥,就是我告诉我孩子,我每天看书到几点,你就看书到几点。要知道我这个朋友每天都是看到半夜才休息的,我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对极了。


我再啰嗦一点,就是很多家长朋友都知道孩子读书很重要,但是特别急于求成,有时候一看到XX书单,瞬间就跑到网上把书全都买了,看上去特别负责,可这是为了图省事的一种做法。孩子喜欢看书,但是不建议一次性都买给他,让孩子保持一种对于阅读的“饥饿感”更有利于孩子建立起对于读书的良好体验。再就是尽量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买书,或者到图书馆去借书,因为书店和图书馆的氛围里,读书这件事是很“神圣”的,当孩子感受到这种“神圣”,他就不会把读书当成是儿戏了。



03 

孩子的阅读是要交流的


不同阅读阶段的孩子对于阅读交流的需要是不同的,我认为识字阶段的交流更多的是和父母,兴趣养成阶段的交流最好是和同龄人,流畅阅读阶段的交流最好是父母和同龄人,而重构阅读阶段的交流最好是和老师。


曾经有个家长欣喜地发信息给我说孩子回家迫切地要给他讲刚看完的绘本里面的故事,记不得内容的时候还会专门去找书里的段落核对自己的记忆。我说这里面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要抓住孩子现在阅读的兴趣点,多让他进行这种“分享式”的阅读,多让孩子自己把书里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有利于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另一个是最好和孩子一起完成阅读,和孩子分享你的阅读体验,因为你的阅读体验能够引领孩子们进入更深层次的读书世界。


说起来,把孩子们的阅读作为研究课题,我们实践了也算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和不同年级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每个孩子都是有阅读的兴趣和分享的能力的。如果我们把孩子某个阶段的成长放在他整个生命的历程中来看,读书如果能有交流,其实也就是他们思想的碰撞和成长。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其实都是“读书会”,专门就某一本学术专著,或者文献论文进行小组式的分享和讨论。尽管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认为这是研究生课堂应该有的样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充分的交流语境下,我们所看不到的书中的内容,会由别人为我们补充上,而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阅读感受,会经由他人的批判或鼓励,得到推翻或强化。不得不说,阅读的过程可能是个人的事情,但是阅读的成果,是可以通过交流分享而升华的。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或者能够流畅阅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尽可能的知道,原来读书不仅有方法,可以精读、略读、浏览、摘抄、批注等,还需要把读书之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他人分享,这样的阅读过程才算完整,这样的阅读体验才算深刻。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花生粥老师,花生教育中小学生听书馆“徐徐如声”栏目的主播,平均每周为中小学生朋友们更新一本世界名著的讲解音频,角度独特,解说风趣,他把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当成是一件可以通过“听”来完成的事。


下面是他最新的音频《欧也妮·葛朗台》,欢迎扫码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