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道德经》中的“四自观”

 杂货店伙计 2016-10-30

  《道德经》创立“道”的哲学,核心是“无为”,标准是“四自”,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我”是谁?君主也,权贵也。“上善若水”是说君主的善行善政应当像水那样泽被万民,无微不至。

  “上善若水”,水流源源不断,途中滋润土地,涤污去垢,然后复归于大海,形成良性循环。倘若“上不善”,水源即被污染,“中善”、“下善”也难保证,将成巨大灾害。“无为”,请君主把握好活水的源头,不要任性而为,不要劳民伤财,不要把活水变成祸水。

  “我无为”,“我好静”,“我无事”,“我无欲”,尧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舜推行尧的既定方针,顺理成章;汉高祖在位7年,制定维稳方针,萧规曹随安然无恙。无为无不为,干字当头,不是无所事事,不是等待天上掉馅饼。舜南巡操劳过度殒命,两位夫人痛哭,留下了湘妃竹的美好传说;汉之初百废待兴,汉惠帝两次修城墙,方圆600里内只招募到14万多人。属于民工荒,他令适龄女青年必须完婚,剩女必须下嫁,否则严加处罚;汉文帝亲耕籍田,鼓励农桑,大幅度取消税费与徭役,为农民减负,缓解了生产力严重不足的难题。

  “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老子的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的民主思想萌芽。老百姓自力更生,生活在宁静的田园里,自给自足,朴实无华。特别是尧的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得其所。因为原始生态没被破坏,资源丰富,国富民殷,太仓之粟溢于仓外,尧的好政策决定了丰收年景。

  曾经有人搞穿越,体验尧舜之治。他来到尧的时代,看到屋前有老者拿大顶,不远处有大妈跳一种类似广场舞的舞蹈。天是瓦蓝瓦蓝的,秧苗是碧绿碧绿的,空气是甜丝丝的。他问老者你们应该感谢尧的领导啊?老者皱了皱眉头:“我住的是自己盖的房,吃的是自己种的粮,穿的是老婆织的布衣,感谢他作甚,你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吧?”他又去问大妈跳什么舞,大妈说:“我们在扭秧歌呀,这里天天搞'民歌大会’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娱乐自己,传承知识,教育后代。”大妈和老者不同,她们点赞身为部落联盟领袖的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拼搏精神。

  这时候,一个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孩子一边问,一边用草绳子系扣,原来这就叫“结绳记事”。他问青壮年们哪里去了,孩子说阿爸阿哥或狩猎或捕鱼,都不闲着。他在这里没看见警察,就问派出所在哪里,孩子不懂他在问什么。他问老者怎样对付小偷、骗子,老者竟不知道小偷、骗子为何物。他问尧在哪里,大妈抢着说尧去山那边和夫人团聚了。他开玩笑问尧可有二奶乎?大妈说尧百忙之中和夫人都难得一见,哪有时间泡二奶?他感慨万分,在墙头写“到此一游”表示留念,谁知道人们认为他搞破坏,马上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让他站这里面。他想,这就是画地为牢啊。他很害怕,趁着没人盯着他,他赶快逃,一蹬腿,梦醒了。

  老子的“四自观”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民风淳朴,民智未开,“如婴儿之未孩”。他是说芸芸众生要像婴儿一样保持初心。对待妻子,要保持初恋、初婚的感觉;对父母长辈,要保持品尝初乳的亲昵;对待孩子的成长,要保持初为人父人母的愉悦;对待朋友,要保持初识的融洽。他强调“归根曰静”(十六章)“静为躁君”(二十六章),一个浮躁的社会,“祸莫大于不知足”(四十六章),是实话实说。他谴责不择手段地搞诈骗、贪富贵、比吃穿,导致“馀食赘形”(二十四章);他诅咒贪得无厌者“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不懂得利民生,恤民情,纾民志,因势利导,招灾惹祸是不可避免的。

  无为无不为。务工务农,修文晏武,不可不为;保家卫国,扶贫济困,不能不为;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不甘不为。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为是核心;大江东去,大浪淘沙,为是主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是主体……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华儿女含辛茹苦,前赴后继,一定大有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